红薯和土豆收获后,春芽指挥着众人,像对待珍宝似的,将它们称重后,分门别类妥善贮藏。
那些红薯最大的有五六个,每个都有四两重,有五十多个重三两左右,剩大部分都只有一两左右。
红薯一共收了四十九斤多,土豆一共收了二百二十多斤。
春芽特意叮嘱李忠,在后院找了一处通风、干燥又阴凉的杂物间,仔细地清扫干净,在地上铺好干爽的稻草。
那些个头最大、形状最周正、表皮最光滑、没有一丝损伤的红薯和土豆,被一一挑选出来,小心翼翼地摆放在稻草上,作为明年的种薯。
“这些可是咱们的宝贝疙瘩,明年开春能不能种出更大一片,全靠它们了。”
春芽抚摸着圆滚滚的土豆,对身旁的景衡和婆婆说道,眼里满是期冀。
林大太太如今对这两样新作物已是深信不疑,连连点头:
“放心,我每日都派人来看着,定出不了差错。”
春芽心里盘算着,若是顺利,明年就能在皇庄和自家的田庄里大规模推广种植。
只是,她也不免有些忧虑。
红薯和土豆都是喜温的作物,生长期内最怕霜冻,但其耐旱,产量高,耐饥抗饿,解决粮食短缺的民情。
如今北方的天气,冬季来得越来越早,十月下旬就开始下霜下雪。
土豆可以一年种两季。
但是红薯生长周期长,从三月中旬到八月或九月收获,需要五个月左右,一年只能种一季。
得想办法,看能不能培育出结果更大更多的品种,或者找个暖和的地方做苗床……”
她心里暗暗思忖着,将这念头记了下来,准备日后慢慢琢磨。
收获的喜悦,自然要与众人分享。
当天中午,春芽就吩咐厨房,买了五只老母鸡炖上。
炖汤的时候,特意将新挖的土豆削皮切块,在鸡汤滚开时放了进去。
午饭时分,整个李府都飘散着诱人的香气。
院子里,从主子到仆役,每人都分到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土豆炖鸡肉。
那鸡肉炖得烂熟,鲜美无比,而吸饱了鸡汤精华的土豆块,更是变得金黄软糯,入口即化。
“唔!好吃!这土豆比肉还香!”
林墨捧着碗,吃得头也舍不得抬。
李忠也连连点头:“是啊,这东西看着土疙瘩似的,没想到这么入味,顶饱!”
兰香和红杏也忍不住低声聊着:
“面嘟嘟的,真好吃。”
“可不是,我从没吃过这样的味道。嗯,好吃。”
在主桌上,大老爷林正清起初还带着几分审视,小心地夹起一块土豆放入口中。
那软糯咸香的口感让他微微一怔,随即又连着吃了几口,脸上的神色从好奇变成了满意赞赏。
他放下筷子,看着碗里金黄的土豆块,郑重地对春芽说:“春芽,此物口感敦实,易于饱腹,且能与肉食同烹,增其风味。
若真能如你所说那般高产,这确是我大明百姓的福音!
你定要好好培育,大力推广,这或许就是将来万千黎民能赖以活命的根本!”
他的语气充满了肯定与期许。
春芽眼睛明亮,郑重点头。
公公激励的话给了春芽更多的坚定信心,推广红薯土豆势在必行!
到了晚上,厨房又按春芽的吩咐,用新收的红薯切块,和金黄小米一起熬粥。
雪白色的红薯块在金黄色米粥里若隐若现,熬煮后糖分析出,让整锅粥都带着一股清甜。
景衡喝了一口,只觉得米粥软糯,红薯甘甜粉糯,别有一番风味。
“这红薯粥倒是清爽可口。”
春芽笑着解释:“现在刚挖出来,水分还大了些,甜度不算最高。
放上一段时间,等它‘发发汗’,糖分凝实了,会更甜更面呢。”
林大太太尝了,已是十分满意:“现在就很好吃了,又甜又软和,我这牙口不好的人吃着正合适。”
她看着春芽,越看越是欣慰,这个媳妇,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坐在一旁的景瑞,晚上这顿红薯粥显然更合他的口味。
他连吃了小半碗,眼中带着光,对春芽说道:“大嫂,这红薯粥清甜润口,用作早晚主食极好。
而且听您刚才说,它极其耐饿,若真能广泛种植,不知能解决多少贫苦人家青黄不接时的吃饭难题!
这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嫂嫂所做之事的敬佩与支持。
大老爷和大太太一起赞同点头,他们吃了,同样觉得很开心很满意。
春芽心里的宝贝,第一位就是她那两个可爱萌萌的小宝贝儿。
还有就是那些被精心储藏的红薯和土豆。
春芽得了空就会去后院阴凉仓房,看看她那些珍藏起来的宝贝红薯和土豆种薯。
用手摸摸,检查有没有坏掉的,心里细细盘算着明年开春的种植计划。
哪块地适合育苗,哪块地可以大面积推广,都需要提前规划。
这一日,天气晴好,阳光暖暖地照进院子里。
林正清逗弄了一会儿孙儿,将景衡和春芽叫到书房,景瑞也恭敬地站在一旁。
林正清看着眼前这几个让他骄傲的儿女,温和开口:
“如今孩子们也满月了,名字也定下了,稷安、珂宁,都是顶好的寓意。
我这心里,算是踏实了一大半。”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商量,“为父在扬州那边还有一摊子公务,不能离开太久。
再过几天,我打算和你们母亲一道,回扬州去。”
景衡和春芽对视了一眼,彼此眼中都是了然和支持。
景衡上前一步,恭敬地回话:“父亲放心和母亲回扬州便是。
京城这边,有儿子和春芽一同照应着,出不了岔子。”
他语气沉稳,“儿子在御前侍讲的任期还有将近一年,自当尽心尽力。
春芽这边,‘嘉禾’的推广刚在皇庄见了些成效,明年是种植红薯土豆的关键期。
从育种、栽种到最后的收成计量,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她亲自盯着。
这关系到后续能否顺利推广到百姓田里,是马虎不得的实事。
我们夫妻二人,定会格尽职守,把各自手头的正经公事办好,不负朝廷和父亲的期望。”
喜欢穿成通房,春芽初绽栖衡门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成通房,春芽初绽栖衡门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