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国军是有几支战斗力很不错的部队的。
善于白刃战的西北军,能打苦战的川军,作风狠辣的粤军等等,这么大的国家怎么可能挑不出几支能打的部队。
而且国民革命已经进行了快三十年了,除去这些还带着封建色彩的地方部队,国府也是建立了几支近代化的中央军的。
这些中央军的战斗力比地方部队的战斗力更强,和日军较量起来也是能对鬼子造成重大杀伤的。
但是部队战斗力强,不一定战斗就能打的赢。
像许粟一样,能够把打残的部队在几个月内重新恢复起来的将领,在国军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许粟部队中的充沛物资,文化教员,高效指挥,任何一样放在其他国军中都是能翻天的存在。
普通国军不仅没有这些东西,还有光头在背后盯着。
如此一来,在奔赴前线之前,他们必然会扪心自问:“我为何要让自己的部队在此遭受损耗呢?”
倘若仅仅是出于爱国之情,那么我是否可以随意敷衍作战,待到回归故乡后再全力以赴呢?
毕竟,一旦部队被歼灭殆尽,光头恐怕就会将杂牌军的将领们投入监狱,而这样的事情已近乎成为一种惯例。
国军怀揣着这般苟且偷生、保存实力的念头踏上战场,那么战斗的失败无疑是命中注定的。
各支部队在战斗中表现得异常怯懦,他们只是象征性地放几枪,然后便迅速逃离战场,完全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战斗意志和决心。这种行为使得战前精心部署的作战计划完全无法得以实施,原本严密的防线瞬间变得漏洞百出。
而日军则抓住了这一弱点,他们只要发起了数次坚决的突击,就可以轻易地就在国军的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进而导致国军整个防线逐渐瓦解,最终全面崩溃。
为了防止武庭麟像以前那样跑路,许粟想尽了办法,恩威并施稳住了这位豫西的草头王。
一方面,许粟在战前就给武庭麟送了一批武器弹药,几百万发子弹足够第15军打上两次战役的了。
第15军又不是中央军,他们平日里根本得不到后勤上的弹药补充。现在许粟按照规定给他们分发弹药,在国军中已经算得上很大的恩情了。
另一方面,许粟以交通困难为由把武庭麟偷偷转移的兵工厂设备扣押在了洛阳火车站。为了方便转移,设备已经装上了火车,但是许粟是不会允许这些东西运出洛阳的。
这倒不是许粟看上了武庭麟积攒的这点家底,不能转移设备的原因和把第15军的家眷扣押在洛阳城里的原因是一样的。
把他们的利益绑定在这里,不能让他们跑了。
当然了,许粟所使用的这些小手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作用,但这种作用毕竟是有限的。毕竟,武庭麟和他的第 15 军有着自己的利益考量和底线。
他们当然希望能够保住自己在洛阳的根基,保护城里的家眷安全。然而,要让他们像许粟那样,不惜一切代价地将部队打光,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许粟的部队兵员损失了,可以从随军的补充团中抽调兵员,补充团的士兵征调光了,还可以从大后方征调。
这些兵员补充,都是由许粟的系统保证的,作为补给的一部分源源不断地供应到许粟军中。
武庭麟的部队在七里河损失了五千多人,这些人马是得不到补充的,是彻底损失掉了。
想要恢复,就只能等着第15军撤出战斗后,再自己到乡间招募了。
至于指望像许粟一样得到来自国府的壮丁兵员,是根本不可能的。
实际上,就是光头的兵员补充到了,武庭麟也不敢把这些人补充到自己的第15军中。
许粟可以通过思想工作和战火磨砺,消化光头掺进来的沙子,而武庭麟的旧军阀部队只会被这些沙子渗透干净,最终变成光头的中央军。
这种情况下,武庭麟的部队能够坚守三天,承受重大伤亡,还能打死打伤八千鬼子,已经是他能力的极限了。
许粟清楚,再打下去,第15军有崩溃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就到了许粟的第1军和刘勘兵团的第 9 军出击的时候了。
七里河战场,原本就是刘勘精心挑选的决战之地。此地地势险要,东边紧靠着七里河,河水奔腾不息,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西边则是连绵起伏的山地,地势高耸,易守难攻。
刘勘深知这片地形的优势,提前在此地构筑了坚固的阵地,使得他的部队能够更好地抵御敌人的攻击。
七里河战场的后方还有陇海线作为重要的后勤补给线。这条铁路线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刘勘的部队输送兵员和弹药,让疲惫不堪的士兵们迅速恢复战斗力。
更为关键的是,七里河战场还能够得到来自邙山的炮火支援。一旦战斗打响,邙山上的火炮可以对敌军进行猛烈的轰击,为刘勘的部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有效压制鬼子的进攻。
实际上,鬼子战车第三师团和配属的步兵在渡过七里河后,并没有直接对洛阳防线发起攻击,而是首先将矛头对准了正在撤退的刘勘部队。他们察觉到了刘勘部队的疲惫和脆弱,企图通过追击作战来一举消灭这股敌人。
他们还以为可以像以前一样,轻松地打垮溃退中的国军部队,进而向着洛阳后方穿插。
然而,他们低估了刘勘的能力。
作为国军中少有的悍将,刘勘带着督战队很快把溃退的部队制止在了预先准备的二线阵地处。
作为因为作战勇猛从排长积功升至兵团司令的将领,刘勘虽然貌不惊人,但是自带一股子威严。
“把那几个孬种给老子绑起来!”
刘勘率领着督战队赶到了防御阵地上时,第9军早已乱成一团。
士兵们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刘勘扫视着混乱的战场,很快就发现了几个团级军官正鬼鬼祟祟地收拾着金银细软,显然是准备抛下部队独自逃命。
“民族败类!”刘勘怒不可遏地吼道,他拔出腰间的手枪,毫不犹豫地将枪口对准了这些军官们。
刘勘毫不留情地扣动了扳机,枪声响起,子弹穿过这些军官们的身体,他们应声倒地。刘勘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幕,心中没有丝毫怜悯。
处决完这些军官后,刘勘站在战壕边上,他盯着底下的国军官兵们。他的声音坚定不移:“我刘勘就待在这里,和大家伙一起守这块阵地。不要说我事先没有说清楚,敢跑的,不要怪军法不认人!”
刘勘的决心和勇气感染了在场的官兵,原本有些动摇的军心开始稳定下来。
随着刘勘坐镇第9军指挥部,一退再退的国军部队终于停了下来。他们在刘勘的指挥下,重新组织起防线,严阵以待,准备迎接敌人的下一轮进攻。
鬼子根本没有想到国军还能稳定在了阵地上,他们的先头部队冒冒失失地冲上来的时候,被已经躲在阵地里的国军集中仅存的重火力狠狠咬了一口。
打头的鬼子小队,只跑回去一半人,没有复刻一夜侵占郑州的事迹。
鬼子的攻势停顿下来,他们开始集中大队规模的部队,准备一举突破国军阵地。
结果,刘勘立刻呼叫了邙山上的炮火支援。
以前,菊兵团一直给各路日军发电报,说自己遇到了猛烈的炮火拦截。
第十二军还以为他们是像其他日军部队那样在谎报战局,夸张国军部队的实力,给自己邀功。
此时此刻,当他们亲身遭遇来自邙山的猛烈炮火覆盖时,他们才真正深刻地领悟到许粟不遗余力地苦心经营所打造出来的炮兵团是何等的强大和厉害。
44 年的中国战场上,除了驻印军那支装备精良的军炮兵团之外,国军之中最为出色的炮兵力量,无疑便是驻扎在洛阳的许粟所领导的炮兵团了。
相比之下,国军其他的那些独立炮兵团,尽管有些可能拥有更大口径的火炮,但却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问题——弹药储备严重不足。
这使得他们在实际战斗中常常面临弹尽粮绝的困境,无法持续有效地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独立炮兵团与步兵之间的配合也相当生疏和不协调。在战场上,这种配合的不默契往往导致炮兵阵地频繁被迫转移,从而使得原本就有限的火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鬼子的三辆战车打头,带着一个大队的鬼子步兵向国军阵地冲过来的时候。
一阵刺耳的尖叫声划破长空,那声音由远及近,如同来自地狱深处的恶鬼在怒号咆哮。刹那间,无数炮弹像雨点一样密集地从天而降,砸在了鬼子部队的头顶。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猛烈炮击,鬼子部队陷入了一片混乱。他们惊恐地四处逃窜,试图通过不断地机动来躲避这致命的炮火。
然而这一切,都在时小毛的预料之中。这片区域早就被他事先精确地标定过了,鬼子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尽管鬼子不断地机动,试图躲避炮火,但在许粟部队派来的炮兵引导员的精准指引下,炮火就如同黏在了鬼子身上一般,让他们无处可逃。
炮火持续了整整半个小时,没有丝毫停歇的迹象。邙山上的 48 门山炮,源源不断地向进攻的鬼子大队倾泻着炮弹。
足足 1000 多发炮弹,如同一股凶猛的洪流,将鬼子的进攻彻底冲垮了。
还没等鬼子的攻势和国军步兵正面交锋,他们就已经被这铺天盖地的炮火打得溃不成军了。
在亲眼目睹了如此猛烈的炮火之后,鬼子们被吓得魂飞魄散,他们再也不敢像之前那样集中兵力进行大规模的进攻了。
狡猾的鬼子改变了战术,开始以小股部队分散开来,多路并进,对第 15 军的七里河防线展开疯狂的攻击。
他们妄图通过这种方式突破防线,攻入洛阳城,并进一步向邙山发起进攻。位于侧翼的刘勘部队的防线所承受的进攻压力一下降了下来。
刘勘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战斗空隙,迅速从身后的陇海线上调集了大量的新兵以及从渑池紧急调来的武器弹药。
有了这些新兵和武器弹药的补充,第9军的部队规模逐渐壮大,实力也日益增强。士兵们的士气因此受到极大鼓舞,军心愈发稳定。
等到了5月22日夜,刘勘按照许粟的安排,拼凑出了一支反击部队,向着当面的鬼子展开夜袭。
《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