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廿载流光碾作尘,三番寒暖蚀碑轮。
薪传不必镌青史,脉续终须付后人。
灶火犹温旧时碗,檐铃仍唤昔年人。
此身纵入黄泉路,自有家风照夜晨。
林骁躺在老宅的藤椅上,听见院外的槐树叶沙沙响,像母亲当年坐在炕头摇蒲扇的动静。他已经看不清窗棂上的剪纸了,那些“福”字和喜鹊,在他眼里化作一团团暖黄的光,倒像是轩轩的孙子小望画的蜡笔画——那孩子刚上小学,画里的人永远咧着嘴笑,连猫狗都带着喜气。
“太爷爷,该喝药了。”小望端着个粗瓷碗进来,碗沿还沾着圈药渣,像极了当年母亲给父亲熬药时的模样。他把碗递到林骁手里,小手在他手背上轻轻拍了拍,“医生说,喝了药您就能有力气,去看小姑姑绣的新荷包。”
林骁接过碗,药汤的苦味漫开来,却让他想起二十年前二姐走的那天。她也是躺在这张藤椅上,喝着他熬的药,说“哥,轩儿的盘扣快学会了,你得盯着他把针脚勒紧”。那时他总觉得日子还长,长到能看着轩儿把布店开成百年老店,却没承想,转眼连小望都能替他熬药了。
“轩儿呢?”林骁的声音像漏风的风箱,每说一个字都牵扯着胸口的疼。这是他在老宅的最后一个秋天,医生说“落叶归根”,他便让重孙把自己从城里接了回来——这里的每块砖都浸着药香,每寸土都埋着念想。
“爸在堂屋整理太姥姥的针线笸箩呢。”小望搬了个小板凳坐在藤椅旁,手里捏着个布偶,是个穿蓝布衫的老太太,脸上用黑线绣着双笑眼,“这是我照着太姥姥的照片缝的,您看像不像?老师说要做‘家风手作’,我就把太姥姥教太奶奶、太奶奶教我爸的盘扣结,都绣在布偶的衣摆上了。”
林骁摸了摸布偶的衣摆,指尖触到细密的针脚。那是母亲传下来的“万字结”,二姐把它绣在轩儿的襁褓上,轩儿又教给小望,如今这结头绕在布偶身上,像条看不见的线,把五代人的日子串在了一起。
“让你爸来。”林骁把药碗放在旁边的石桌上,碗底的药渣沉淀成个“寿”字,像冥冥中自有天意。他忽然想看看轩儿整理的笸箩——那里该放着母亲的铜顶针、二姐的竹绷子、轩儿的牛角剪刀,还有小望用的塑料线轴,一辈辈的物件摞在一起,比任何家谱都更实在。
轩轩进来时,手里捧着个樟木箱,箱盖一打开,一股淡淡的樟脑香漫开来,混着线团的棉味,是林骁熟悉了一辈子的气息。“爹,您看这些布样。”他拿出一叠泛黄的纸片,最上面是母亲画的缠枝莲,墨迹都晕开了;下面是二姐绣的虎头,针脚比母亲的还密;再往下是他自己设计的盘扣图谱,旁边用红笔标着“小望初学”;最底下压着张蜡笔画,是小望画的“全家做针线”,七个小人围着个针线笸箩,脑袋都凑在一起。
“当年你妈总说,”林骁的目光落在那幅画上,眼眶慢慢热了,“针线是咱家的根,攥紧了,日子就散不了。”他想起父母走的第三年,他带着三个女儿上坟,大女儿说要把绣品卖到南方去;想起二姐走后的第一个清明,轩儿抱着布偶在坟前哭,说“妈我不会忘”;想起去年重孙女出嫁,嫁妆里摆着母亲传下来的顶针,说“这是咱林家的传家宝”。
“小望的手工课拿了奖。”轩轩把布样放回箱子,声音轻轻的,“评委说,这盘扣里有‘活着的历史’。”他顿了顿,往林骁手里塞了个荷包,“这是小望给您绣的,里面装着艾草,是按太姥姥的方子晒的,说能安神。”
荷包的针脚歪歪扭扭,却让林骁想起母亲给父亲绣的第一个荷包,也是这样稚拙,却把艾草的香,缝进了一辈子的日子里。他把荷包贴在胸口,能听见自己的心跳,慢得像院里那口老钟,却一下下,都踩着岁月的节拍。
傍晚时,小望在院里放风筝,风筝是条金鱼,尾巴上绣着“万字结”,在夕阳里飞得很高,像要钻进那片金红的光里。林骁看着风筝,忽然觉得自己也轻了,像片被风吹起的纸,正往父母、二姐、大女儿的方向飘——他们一定在那儿等着,母亲举着针线笸箩,父亲吧嗒着旱烟,二姐在教轩儿的孩子绣虎头,大女儿则在数着刚收的绣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
“轩儿,”林骁忽然开口,声音竟清亮了些,“把那樟木箱打开,让小望的妹妹也学学盘扣。”
轩轩愣了愣,随即点头,转身去喊孩子们。很快,院里响起了穿针引线的细碎声响,夹杂着小望的吆喝:“线要从底下穿!太姥姥就是这么教的!”
林骁闭上眼,嘴角牵起个笑。他知道,这就是大结局了——不是谁离开了谁,而是母亲的顶针还在发光,二姐的绷子还架在院里,轩儿的剪刀还在裁着新布,小望的线团还在滚着,一辈辈的手,牵着针线往前走,把日子缝成了绵长的布,上面绣着的,永远是“家”这个字。
风穿过院门,带着艾草的香,吹得檐角的铜铃又响了,像在说:“慢点走,等等后来人。”
(已经解决不写大结局)
《科技创途:林骁的非凡之路》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科技创途:林骁的非凡之路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科技创途:林骁的非凡之路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