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谨慎询问:以目前垦荒进度,卿以为还能支撑多久?
赵普立即答道:至多两月之数!
仅剩两个月!
那便是到十一月时节。
正值寒霜降临,朔风刺骨之际。
每逢此时,百姓对粮米的需求更为迫切。
这确实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
王仲又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何难处?
下首羊耽起身作揖:主公,自收编黄巾部众后,农具短缺虽稍有缓解,但仍显不足。您之前提及的那五千斤精铁......
王仲心中亦觉蹊跷。
的确,这批精铁为何迟迟未抵奉高?
算来已近半月之久!
系统素来可靠,此番竟如此反常,莫非出了差错?
正当王仲思量间,殿外骤然传来通报声。
张飞人未到而声先至:大哥!大——哥——!
王仲含笑问道:翼德,你不去 ** 练兵,来议政厅作甚?
张飞眉开眼笑:大哥快随我来,猜猜是何人到访?
话音未落便拽着王仲往外走,全然不顾正在议事。
无奈之下。
王仲只得示意众人稍候,随张飞奔出城门。
城外正有马队卸货,马匹嘶鸣声此起彼伏。
王仲循声望去,来者竟是苏双与张世平,实在出人意料。
苏兄、张兄,怎会来到此处?
王仲快步上前问候。
叮!检测到苏双、张世平好感度满值!
自涿郡别后,我与世平便北上贩马......
苏双向众人讲述了分别后北上贩马的经历,返回中原时听闻王仲被称作及时雨,又得知他出任东郡太守,不由欣喜万分。
苏双斟酌着开口道:王兄先前常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世平与我深思此言,深以为然,特率商队前来泰山相投,还望王兄不弃。
王仲开怀大笑:得二位相助实乃王某之幸,何来收留之说?自今日起,泰山便是二位家园。
张飞抚掌笑道:大哥,苏双这小子可了不得!瞧见那些箩筐没有?全是精钢镔铁!再看那些马匹,尽是幽燕良驹,看得俺老张心头发痒!
众人闻言哄堂大笑。
苏双接话道:翼德兄,这些北地带回的薄礼,共计五千斤镔铁、两百匹骏马,权当投效之资。
张世平补充:另有一匹踏雪红鬃兽,堪称当世良驹,特献主公为坐骑。
王仲心中恍然——原来系统抽得的物资竟在此处。他欣然笑纳,毕竟这本就是应有之物。当然,那两百匹战马除外。转念想来,要组建铁骑劲旅,正需这等良驹。如今苏双等人来投,恰好可遣其北上贩马。须知幽州战马在汉末堪称翘楚,昔日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便是明证。
不仅如此,未来还可经营铁矿、棉衣等北货,同时将中原物产销往边陲。这笔买卖,稳赚不赔!
王仲当即挽起二人手臂:翼德,速备酒宴!今日要为苏、张二位接风洗尘!
筵席间,王仲提出组建商队的构想,主要着眼于两个目标:一为筹措军资,二为互通有无。
**其一**,再过几个月就要进入冬季,汉末正处于历史上的寒冷期,冬天的严寒格外残酷,时常有人因抵挡不住刺骨寒意而活活冻死!
北地盛产牛羊,羊皮的价格低得如同白菜,这种占便宜的好机会怎能错过?
**其二**,王仲计划组建一支专属的骑兵营,屯骑营的骨干已经有了,目前唯一欠缺的就是战马!
若每次都能带回三五百匹战马,用不了几年光景,他便能打造出一支精锐骑兵。
到那时,即便面对董卓的凉州铁骑,胜负也未可知晓!
**商队正式成立。
苏双担任队长,张世平任副队长。
为确保商队顺利运转,牵招主动提议组建一支护商队伍,乔装成商队成员,平时协助事务,遇到战事则立刻拔刀迎战!
起初王仲有些不舍。
毕竟牵招是难得的将才,安置在一个小小的商队里,未免有些屈才。
但牵招极为孝顺,幽州还有他的老母。
此次北行,他既要护送商队,还要将老母接到泰山一同生活。
王仲自然不便阻拦,于是拨给他两百精兵,伪装成商队成员北上,一边贩马,一边熟悉北地风土人情,为日后镇守边疆做准备。
得知王仲对自己寄予厚望,牵招心中感动不已,当即立誓必定不负所托!
肩负使命的牵招,对商队护送一事更加尽心。
在泰山休整几日后,苏双、张世平及牵招再次启程,前往北地。
送别他们后,王仲转身便来到关羽的军营。
此时,关羽正在校场筛选五百精锐,从中挑选精英组建骑兵营。
校场上,八十步开外立着一个箭靶。
箭靶下方站着一名士兵,头顶苹果。
不远处,关羽张弓搭箭,目光锐利,瞄准目标!
**
空气震颤,弓弦紧绷如满月,发出低沉嗡鸣。
三十秒过去,关羽仍保持拉弓姿势,箭矢未发。他目光如炬,扫过眼前士兵,搜寻任何细微的动摇——若有人颤抖,或头顶苹果滑落,便意味着淘汰。
两百名额,宁缺毋滥。骑兵营的威名,容不得半分妥协。
王仲静立远处。那名士兵犹如石雕,双目圆睁,直视关羽。
破空声骤响!
箭矢贯穿苹果,碎片飞溅,钉入后方箭靶。士兵纹丝未动,连呼吸都未曾紊乱。
关羽收弓,捋须问道:“姓名?”
士兵抱拳:“末将李明,原北军五营屯骑营都伯,曾随将军征讨黄巾。”
关羽颔首:“准了。去领装备,登记名册。”
李明郑重行礼:“谢将军!”
关羽转身:“下一个!”
王仲未上前打扰,随小吏径直前往帅帐。他明白,关羽不仅选兵,更在为骑兵营选拔未来的将领。这些精兵,终将成为伍长、什长,乃至都伯、军侯。
不久,关羽掀帐而入,见王仲端坐饮茶,当即抱拳:“大哥何时到的?”
王仲搁下茶盏:“刚送走子经,顺路来看看。见你忙于练兵,便没惊动。”
关羽眉头一皱:这周仓!实在......
王仲直接插话:云长别怪他,是我让他别来打扰你的。怎么样,士兵选好了吗?
关羽点头应道:已经挑选妥当,都是能以一敌十的精兵,等这支铁骑亮相,定能威震天下!
王仲平静地说:嗯!我信得过云长的能力。对了,这支骑兵可曾取名?
这个......关羽拱手道,还请主公赐名!
王仲思索片刻:不如......就叫尖刀营吧!象征永不归鞘的利刃,你觉得如何?
关羽欣然道:多谢主公赐名,就叫尖刀营了!
随后,两人又深入交流了治军方略。王仲向关羽推荐了诸多现代练兵之法,包括沙袋阵型、每日负重行军,乃至军容军纪等细节。本就是帅才的关羽听完豁然开朗,当即决定在全军推行这套训练方案。
同时,关羽也道出了实际困难:士兵训练强度大,但口粮配给仍按普通标准,实在难以支撑。王仲立即承诺会解决军需问题,并约定来年粮食丰收后,要改善军中伙食,增加肉食供应,确保三餐充足。
午膳过后,闲谈间王仲提起牵招挂念老母之事,顺势对关羽说道:云长记得是河东解良人吧?以你的年纪,想必早已成家立业。不如给家中去信,派人把妻儿接到奉高来住。
(
王仲向来欣赏猛将,眼前之人他必然不会放过。
关羽轻叹一声:兄长,当年我 ** 逃亡,连家都未归,不知妻儿是否仍在解良。平儿如今有多高了?可曾受人欺负?
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此刻眼中竟泛起几分黯然。
王仲立即劝慰:云长且宽心,他们必定安然无恙,正在解良等你。不如修书一封,派人接他们过来同住。
恰在此时,周仓引着刘基步入营帐。
刘基连忙躬身:主公总算找到您了!房屋改建工程中的地暖系统,工匠们实在难以理解,还需您亲自指点。
王仲故作姿态:伯温你学识渊博,竟连小小地暖都不明白?
刘基连连赔笑:属下愚钝,未能领会主公的建筑妙法,还望主公指点迷津。
王仲摆摆手:罢了,速速带路吧。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四次显着寒冷期:
首次出现于西周初年(公元前一零零零至八伍零年),史料记载甚少;
第二次正值东汉至南北朝(公元一至六零零年);
第三次在两宋时期(公元一零零零至一二零零年);
最后一次跨越明清(公元一三零零至一九零零年)。
值得注意的是,汉末三国恰逢第二次寒冷期。汉珷帝在位伍伍年间,史册记载了三次严重雪灾。
元狩元年十二月记载:大雪成灾,百姓多冻毙。从死伤情况推断,雪势极为猛烈。更严峻的是,七年后又连续两年爆发雪灾——元鼎二年三月与元鼎三年三月皆有记载。
(
二月天接连遭遇反常寒潮侵袭。
倒春寒是指本该回暖的季节气温骤降,仿佛重返寒冬。
这种鬼天气简直害人不浅!
史书有载,元鼎二年三月暴雪“积雪深达五尺”。元鼎三年更甚——本该解冻的河面竟在三月重新结冰!更离谱的是,四月又降下漫天飞雪。
关东十余郡县民生凋敝,饥寒交迫,易子而食的惨剧随处可见。
穿越者王仲虽无力扭转天时,却能提供更高效的御寒方案。
泰山郡收编黄巾后人口刚突破五十万,若放任严寒肆虐,恐将折损十之一二。
为阻止这场灾难,王仲早做部署,地暖系统正是关键措施。
太守府内,工匠们正研究王仲绘制的地暖图纸。
“孙师傅您见多识广,可曾见过这等物件?”
“就凭这玩意儿能过冬?俺咋觉得悬乎呢!”
“就是!干脆回家种地得了!”
嘈杂间,刘基随王仲踏入厅堂。
王仲直截了当问道:“哪里不明白?”
老孙头搓着手道:“大人,这图纸要在屋外挖坑...究竟有啥门道?”
得——看来得从基本原理讲起了。
王仲展开图纸详细说:“这个地坑,我称之为燃烧室,专门用来烧燃料产生热气。热气会顺着地下铺设的烟道网络传输,这样整个屋子就能暖和起来。”
老孙头眼睛一亮:“原来如此!所以墙面做成中空结构,也是为了引导热气流让室温升高?”
“说对了一部分。”王仲补充道,“这种墙体可称为复合墙,内部嵌有排烟通道。如果不留这些排气道,热气积压在地底可能会破坏建筑结构。”
喜欢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