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博士、雷匠人、陆夜不收的到来,如同在流民屯这潭表面平静、内里紧张的水中投下了几块石子,涟漪层层扩散。
最初的磨合,并非一帆风顺。
顾博士那套观星测距、计算抛物线的理论,在杨把总、刘挺这些习惯了凭经验判断距离和老兵直觉的将领听来,未免有些玄乎。“打仗靠的是胆气和眼力,弄这些弯弯绕,等算清楚了,鞑子的箭都射到脑门上了!”一次军议上,赵铁柱旧部出名的莽撞人李三水忍不住嘟囔,虽被王老蔫瞪了一眼止住,却也代表了不少行伍之人的想法。
顾博士也不争辩,只是某次演练时,他带着自制的“测距仪”(实为改进的弓弩望山结合算筹),精准报出了几个远处标记物的距离,与老兵们目测的结果相差无几,但速度更快。他又在墙头指点弓手,根据风向和距离微调仰角,几次试射后,落点果然比以往更为集中。
“此非奇技淫巧,乃格物致知之理。快一分,准一分,战场上便多一分胜算,少流一滴血。”顾博士语气依旧平和,但事实胜于雄辩。杨把总率先改变了态度,开始让手下几个机灵的小队长跟着顾博士学习这些“新玩意儿”。
雷匠人那边,碰撞更为直接。他对着张五视若珍宝的锻铁手艺挑三拣四,说火候控制粗糙,浪费铁力;又认为韩老枪的火药配比过于依赖经验,缺乏定量,每次威力都不稳定。张五起初气得胡子直翘,韩老枪也闷头不语。
转折发生在一个傍晚。雷匠人没有继续争论,而是亲手演示了一遍他所说的“冷锻”加“淬火”处理箭头的法子,又用一套简陋但精确的戥子,重新规范了火药的混合比例。制成的箭头果然更加坚硬锋利,新配的火药燃烧也更充分稳定。
“雷……雷师傅,这手法,能教俺不?”张五看着那泛着幽蓝光芒的箭头,终于放下了老师傅的架子,瓮声瓮气地问道。韩老枪也凑过来,仔细看着那套戥子,眼中闪烁着光芒。技术的魅力,最终跨越了门户之见。
至于陆夜不收,他的融入更为沉默和高效。他没有参与任何讨论,只是向杨把总要了两个最机敏且熟悉地形的哨探,便消失在屯外。数日后归来,他不仅带回了巴彦营中投石机确切的打造数量(三架,已完成大半)、大致射程和布置方位,还顺手解决了两个在外围游荡的黑石寨探子,尸体处理得干净利落。
“陆爷……您这手……”孙小眼看着陆夜不收那仿佛只是出去散了趟步的平静模样,佩服得五体投地。陆夜不收只是摆了摆手,将绘制精细的敌军营地布局图摊在桌上。自此,他赢得了所有侦察人员的敬畏。
新血液的注入,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提升,更是一种思维上的冲击。流民屯原本有些固化的体系,开始松动,萌发出新的活力。
林川敏锐地抓住了这种变化。他让吴秀才将顾博士讲解的一些实用数学、物理知识整理成更易懂的教材,在识字班中推广;支持雷匠人组建一个“技工学堂”,选拔有天赋的年轻人系统学习改进后的锻造和火药知识;更是授权陆夜不收,让他以其残酷但高效的方式,训练一支更精干的侦察与反侦察小队。
与此同时,与黑石寨的关系,也因为流民屯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和技术潜力,发生了微妙转变。胡三再来时,带来的不仅是黑石,还有他们寨中积存的一些、他们自己无法有效利用的零星铁矿石和硫磺矿石。
“林当家,您这边能人多,看看这些石头……能不能派上用场?咱们也不求别的,只求换些粮食,再……万一鞑子打过来,贵屯能看在邻居的份上,拉扯一把……”胡三的姿态几乎是在恳求。历史的联动,开始从张溥那样的高层,向下渗透到这些草莽势力之中。
墙垣在一天天加固,田里的薯苗熬过了倒春寒,顽强地生长着。工匠铺里,新旧理念碰撞出的火花,正悄然转化为更犀利的武器。侦察网络在陆夜不收的梳理下,变得更加敏锐。
流民屯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着一切能够壮大自身的力量。冰层正在融化,并非因为气温回升,而是源于内部那股求新、求变、求存的强大热量。
巴彦的投石机阴影依旧悬在头顶,但屯子里的人们,眼神中不再只有恐惧和疲惫,更多了几分迎难而上的专注和……一丝属于创造者的兴奋。
喜欢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