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滩训练场上的气氛,与往日大不相同。
杨把总不再仅仅纠正个别人的动作或是阵型的疏漏。他站在一处临时垒起的高台上,眼神冷峻,声音如同刮过冰面的寒风。
“记住你们面对的是什么!”他指着台下肃立的乡勇队伍,“可能是几十个为了一口吃食就敢拼命的溃兵,也可能是来去如风、杀人不眨眼的鞑子哨探!你们现在多流一滴汗,多熟悉一种情况,战场上就能多一分活命的机会,身边的弟兄就能少死一个!”
训练科目陡然升级。不再是单一的阵型演练,而是复杂条件下的混合操练。
杨把总将八十名乡勇分为两队。一队由赵铁柱带领,扮演“来犯之敌”,另一队则由他亲自指挥防御。他刻意模拟了不同的敌情:
有时,“敌军”会趁着黎明前的黑暗,悄无声息地发起渗透。哨位上的乡勇必须瞪大眼睛,依靠听声辨位和微弱的星光,提前发现敌踪,并及时发出警报。一次失误,就意味着防线被“突破”,全体受罚。
有时,“敌军”会虚张声势,从正面佯攻,真正的杀招却从侧翼的林地或是难以通行的河沟里钻出来。防御方必须根据旗号和小队长的临机决断,快速调整阵型,堵住缺口。
“散开!散开!别挤在一起当活靶子!”当扮演溃兵的“敌军”稀稀拉拉地冲过来时,杨把总怒吼着,“长枪手前出,刀盾手护住两翼,弓箭手——抛射!覆盖他们身后!”
箭矢(去了箭头)呼啸着掠过天空。乡勇们从一开始的慌乱,到后来能勉强执行命令,虽然依旧生涩,但已有了应对不同攻击模式的雏形。
最受瞩目的,还是火铳小队的训练。他们被杨把总当成了关键时刻的“杀手锏”。
实弹射击不再是对着固定木靶。杨把总让人用稻草扎成了粗略的人形靶,甚至让一些靶子缓缓移动。
“装填!”大牛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和紧张,严格按照流程操作。量药、压实、装弹、通条捣实、加引药……每一个步骤都在无数次的重复中形成了肌肉记忆。他的动作比李三水明显沉稳流畅许多。
“瞄准——放!”
“砰!”“砰!”
铳声次第响起,白烟弥漫。移动的草靶上出现了破洞,但命中率远不如固定靶。
“看到了吗?”杨把总指着靶子,“敌人不是木头!他们会动,会躲!你们不仅要快,更要准!装填快一秒,你们就多一分活路!打得准一发,就能救下一个弟兄的命!”
火铳小队还被要求与长枪手、刀盾手进行协同演练。他们被安排在阵型的侧后安全位置,在敌人被前方战友阻滞时,进行轮番齐射。
“铳手就位——放!”
“砰!”
一阵白烟过后,前排的长枪手们发出震天的吼声,模拟发起反击。
“看到了吗?”杨把总对所有的乡勇吼道,“你们是一个整体!长枪是獠牙,刀盾是硬壳,弓箭是尖刺,火铳——就是那最致命的一击!缺了谁都不行!”
训练强度极大,一天下来,每个人都筋疲力尽,身上沾满泥污,不少人手脚都磨出了水泡。伙食虽然加了量,有粉条炖肉,但依旧赶不上体力的消耗。夜里,营房里鼾声如雷。
但变化也在悄然发生。抱怨声少了,沉默的坚持多了。乡勇们开始习惯在疲惫中思考,在混乱中寻找秩序。他们开始真正理解身边袍泽的重要性,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明白彼此的意图。
赵铁柱在一次次扮演“敌军”头目的过程中,也被迫思考起各种偷袭和渗透的战术,他对杨把总的态度,从最初的不甚服气,到如今带着明显的敬佩。
大牛的火铳小队,在实弹协同演练中,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手中武器在“战场”上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当那一声齐响震慑“敌群”,为前方战友创造出反击机会时,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价值感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
傍晚,训练结束。夕阳将乡勇们的身影拉得很长。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互相搀扶着往回走,虽然没人说话,但一种经过烈火淬炼般的坚韧气质,却已悄然凝聚。
林川远远看着这支队伍,他知道,这些曾经的农夫、流民,正在被锻造成真正的战士。他们的锋芒,在一次次的敲打与磨砺中,愈发锐利。这,才是流民屯能在即将到来的风雨中,最可靠的依仗。
喜欢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