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记生活”平台在政策春风的加持下,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彻底奠定了其在“品质生活服务”领域的领军地位。何晓凭借此役,不仅成功抵御了“食鲜道”的凶猛进攻,更在实战中赢得了董事会、管理层乃至整个“何记”上下的一致认可与信服。他的领导权威,不再是建立在父亲的光环之下,而是用实打实的战绩铸就。何雨柱在电话那头简短而欣慰的“我知道你能行”,如同一枚沉甸甸的勋章,标志着“何记”的权力交接,在经历了风雨洗礼后,终于平稳落地,完成了从一代创业者到二代守业者的历史性过渡。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冲昏何晓的头脑。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场胜利,更多是防御战的胜利,是依托“何记”深厚根基和时代机遇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何记”这艘大船,远未到驶入安全港的时候。前方,是更加浩瀚无垠、也更加波涛汹涌的全球市场,以及技术革命带来的颠覆性浪潮。作为新任船长,他必须为“何记”规划出一条能够穿越未来风浪、驶向更广阔天地的航线。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启动“何记”史上最大规模的战略复盘与前瞻研究。
这一次,何晓没有依赖任何外部咨询机构,而是亲自挂帅,组建了一个跨部门、跨代际的“未来工作小组”。成员包括最了解“何记”传统技艺的老师傅、最懂数字化和年轻消费者的业务骨干、深耕供应链和资本市场的专家、甚至邀请了文化学者和未来学家作为顾问。工作小组的任务只有一个:抛开所有现有框架和成功经验,彻底思考一个问题——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人们将如何“吃”?“何记”的价值将如何存在?
闭关研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争论异常激烈:老师傅坚信手艺是永恒的核心,反对过度工业化;年轻数据派则认为必须拥抱智能制造和个性化营养定制;市场团队强调体验经济和社交属性;文化顾问则提醒不能丢失中式餐饮的文化魂脉……
何晓没有急于统一思想,而是鼓励所有观点的碰撞。他像一块海绵,吸收着各方见解,也在不断抛出更深层的问题引导讨论:手艺如何通过科技赋能而非被替代?标准化与个性化如何平衡?全球化扩张与本土化深耕如何取舍?“何记”的品牌精神,如何跨越文化和代沟进行传承?
最终,工作小组形成了一份厚达数百页、充满洞见的《“何记”未来十年战略展望》报告。报告的核心结论是:未来的餐饮竞争,将不再是单一产品或模式的竞争,而是“生态体系” 的竞争。“何记”必须从一个成功的“餐饮品牌运营商”,升级为一个开放的“现代饮食生活服务生态构建者”。
基于这一判断,何晓在父亲何雨柱的默许与支持下,推出了雄心勃勃的“远航计划”。
“远航计划”包含三大核心支柱:
1. “灯塔”工程(技术驱动):成立“何记科技”子公司,不再将科技视为工具,而是作为核心驱动力。未来五年,投入巨资,与顶尖科研机构和科技公司合作,研发下一代智能烹饪设备、AI营养师、食材区块链溯源系统、虚拟味觉体验技术等,目标是构建行业领先的“饮食科技”壁垒,让“何记”的味道和标准,能以更高效、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方式,服务全球家庭。
2. “星河”计划(全球布局):改变过去以单一品牌直营为主的出海模式,转而采用“品牌赋能+资本链接+本地化运营”的生态模式。在全球重点市场,不再追求盲目开店,而是寻找并投资那些有独特价值、理念相投的本地餐饮品牌或食品科技公司,通过输出“何记”的标准、供应链、技术和管理体系,赋能本地伙伴,共同打造一个围绕“何记”品牌理念的、多元化的全球餐饮网络,如同繁星遍布星河。
3. “沃土”行动(人才与文化):将“何记餐饮管理学院”升级为“何记生活研究院”,面向全球招募和培养跨学科人才(食品科学、数据科技、设计、商业管理)。设立“何记传承基金”,系统性地支持中华饮食非遗的挖掘、保护与创新性转化。同时,在企业内部推行“内部创业”机制,鼓励员工围绕“何记”生态进行创新,孵化新项目、新品牌,保持组织的活力和前沿敏锐度。
“远航计划”的蓝图宏大而震撼,但也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和极高的不确定性。在董事会表决时,出现了不小的争议。几位元老董事担忧步子迈得太大,风险过高。
关键时刻,一向沉默的何雨柱站了起来。他没有看计划书,而是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位董事,声音平和却充满力量:
“各位,‘何记’能有今天,不是因为我们一直待在舒服的地方。是因为当年,我们敢从四九城来香港,敢跟pAUc斗,敢去伦敦、星洲闯码头。现在,时代变了,对手变了,战场也变了。我们不能指望用过去的船,去划未来的海。晓儿这个计划,我看行。不是因为它一定能成,是因为它敢想‘何记’未来该有的样子。我们这些老家伙,是时候把桅杆交给能看清新航线的人了。亏了,认栽;成了,‘何记’就能再上一个甲子。这个险,值得冒。”
何雨柱的鼎力支持,为“远航计划”扫清了最后的障碍。计划得以全票通过。
“远航计划”的启动,如同在平静的海面投下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何记科技”的成立,吸引了大量顶尖科技人才的加入,一些前瞻性的研发项目迅速启动;“星河”计划的首个海外投资标的——一家硅谷的植物基食品研发公司,完成了尽职调查;“沃土”行动下的首个内部创业项目——“何记茶亭”新中式茶饮品牌,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
然而,挑战也随之而来。新技术的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短期内难以看到回报,引发了部分股东对财务压力的担忧;“星河”计划的海外投资,面临着复杂的当地法规和文化差异风险;内部创业项目与现有业务也产生了资源争夺和定位冲突……
何晓仿佛又回到了刚接手时的状态,每天面对无数的新问题、新挑战,疲于奔命。但他没有退缩,他牢记父亲的教诲,像水一样,灵活应对,不断调整航向,在过程中学习,在试错中成长。
就在“远航计划”艰难推进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如同一场超级风暴,席卷了整个世界。
餐饮行业首当其冲,遭遇了毁灭性打击。线下门店被迫长期关闭,国际供应链中断,消费信心跌入谷底。“何记”也不例外,全球门店收入锐减,现金流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危机面前,何晓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领导力。他没有慌乱,而是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将工作重心迅速调整为“生存第一,守望相助”。
他力排众议,做出了几个关键决策:
1. 全力转战线上:集中所有资源,强化“何记味典”和“何记生活”的电商渠道和配送能力,推出“家庭安心餐”套餐和“大厨直播教做菜”服务,满足居家隔离期间的饮食需求。
2. 员工至上:顶住压力,宣布“不裁员、不减薪”,并设立“员工互助基金”,帮助有困难的员工家庭共渡难关。同时,组织闲置员工进行线上技能培训,为复苏储备人才。
3. 生态互助:主动为“星河”计划下的海外合作伙伴和国内中小供应商提供信用支持和订单共享,抱团取暖,维护生态稳定。
这些举措,在短期内加剧了财务亏损,却极大地凝聚了人心,提升了“何记”的品牌声誉和社会形象。当危机逐渐缓和,市场开始复苏时,“何记”因其在危机中的担当和快速应变,率先反弹,市场份额不降反升。
经此一役,“远航计划”的价值得到了最残酷的验证。 正是提前布局的线上渠道、供应链韧性和科技应用,让“何记”在危机中拥有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恢复能力。董事会之前的所有质疑,烟消云散。
风雨过后,何晓再次登上太平山顶。历经磨砺的他,目光更加沉稳、坚毅。他拨通了父亲的视频电话。屏幕那头,何雨柱正在四合院博物馆的茶室里,悠闲地品着茶。
“爸,风暴过去了。”何晓的声音带着疲惫,更带着自豪。
何雨柱看着儿子消瘦却精神矍铄的脸庞,眼中满是赞许和心疼:“过去了就好。这艘船,你掌得稳。”
“爸,‘远航计划’,我想加速。”何晓看着脚下的维多利亚港,语气坚定,“这场危机让我看清楚了,未来的不确定是常态。我们必须变得更敏捷、更强大。我想提前启动北美和欧洲的‘星河’落地项目,加大‘何记科技’对智能供应链的投入。”
何雨柱微微一笑,端起茶杯:“你是船长,你定航向。我这把老骨头,就在这港湾里,帮你看看天气,修修船。去吧,别怕。”
挂了电话,何晓极目远眺。海天相接处,朝阳正喷薄而出,将万顷碧波染成金黄。前方,是未知的航路,是巨大的风浪,也是无限的可能。
“何记”这艘承载着两代人梦想与心血的巨轮,在经历了内部的薪火相传与外部的惊涛骇浪后,已经完成了新一代的启航准备。它的龙骨更加坚固,风帆更加饱满,船长更加成熟。
远航的序章,已然奏响。而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正等待着新一代的舵手,去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未来的海洋,属于勇敢的探索者。
喜欢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