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厂长那通语焉不详却又重若千钧的电话,如同最后一片雪花,压在何雨柱紧绷的神经上。配方危机的暂时化解,并未带来丝毫轻松,反而预示着更巨大的风暴正在乌云后酝酿。调研组并未因“何记”的断然拒绝而立刻发作,但那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却笼罩着“何记”总部的每一寸空气。所有人都明白,这是暴风雨前的死寂,下一次交锋,将是决定命运的最终摊牌。
何雨柱没有坐以待毙。他深知,被动防御只有死路一条。必须在对方发动总攻之前,打出自己的王牌,将战局引入一个对方意想不到的维度。他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堪称疯狂的决策——主动出击,将战场引向更高、更广的格局,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和超越商业的价值,来为自己正名,为“何记”争取生机!
他的第一张牌,是“社会责任”与“行业公器”。
就在调研组结束现场考察、即将形成最终报告的敏感时刻,“何记”做了一件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事情。何雨柱亲自出面,联合香港几家最具影响力的慈善基金会和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华饮食非遗保护与传承基金”,并宣布“何记”将首批注资一亿港币,用于支持民间厨艺濒危技艺的抢救性记录、青年厨师的系统培养、以及中华饮食文化的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在成立仪式上,何雨柱没有谈论商业,而是深情讲述了师父传授手艺的恩情,以及“何记”一路走来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他郑重承诺,该基金将完全独立运营,接受社会监督,并向全行业开放申请。
这一举措,姿态极高,瞬间将“何记”从“被审查者”提升到了“文化传承守护者”的高度。许多之前持观望态度的文化界、学术界人士纷纷表态支持,舆论风向为之一变。
紧接着,他打出了第二张,也是最具杀伤力的牌——“技术开源”与“标准贡献”。
在基金成立仪式后的记者会上,何雨柱出人意料地宣布:“为确保中华饮食的核心技艺不至失传,并推动行业整体进步,‘何记’决定,将旗下‘何记餐饮管理学院’历时三年研发的《中式餐饮食品安全与标准化操作指南(基础版)》的核心技术框架,向全行业无偿公开!任何有志于提升管理水平和食品安全的中小餐饮企业,均可免费申请使用!”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这套指南凝聚了“何记”多年实战经验和高额研发投入,是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品质稳定的核心机密之一!主动公开,无异于将一座金矿拱手让人!
但何雨柱的深意,远非“慷慨”二字所能概括。这一举动,首先在道义上占据了绝对制高点,用行动回应了“垄断”、“封闭”的指责,彰显了“何记”的行业责任感和开阔胸襟。其次,它将“何记”从一个商业竞争者,提升为了行业标准的贡献者和引领者,其价值得到了根本性的升华。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它巧妙地将“配方”这个具体的技术秘密,提升到了“管理体系”和“行业标准”这个更宏观、也更难以攻击的层面。你质疑我的配方保密,我可以理解为保护核心竞争力;但你若攻击我推动行业进步、造福同行的公开贡献,那就是与整个行业为敌!
果然,消息传出,业内震动。无数中小餐饮企业主为之欢呼,之前一些对“何记”抱有疑虑的行业协会负责人,也不得不公开表示赞赏。调研组手中的“技术壁垒”、“不利于行业发展”等大棒,瞬间失去了着力点。
然而,何雨柱的终极杀招,还在后头。
就在调研组结束考察、即将离港的前夜,何雨柱通过特殊渠道,向调研组组长和几位核心成员,递交了一份绝密的、标题为《关于依托香港国际优势,构建“中华美食全球化赋能平台”的战略构想》的万言书。这份文件,完全跳出了“何记”一企之私利,站在国家文化输出和产业升级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以香港为基地、整合全球资源、通过市场化手段系统性推动中华餐饮品牌出海、标准制定和文化传播的宏大方案。方案中,“何记”愿意作为先行者和试验田,承担前期风险和投入,并开放其海外渠道和经验,与国内同行共享。
这份构想,视野宏大,逻辑严谨,可行性高,直指“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核心!它传递了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何记”不是麻烦制造者,而是国家战略的坚定践行者和宝贵资产!打压“何记”,不仅是打击一个优秀企业,更是损害国家利益!
三张王牌接连打出,如同三记重锤,彻底改变了博弈的格局和性质。
调研组的最终报告,在极度保密的状态下撰写完成。其内容无人知晓,但调研组离港时的气氛,却明显缓和了许多。组长在与何雨柱告别时,罕见地多说了几句:“何老板,你的材料,我们收到了。很有想法,也很有格局。企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顺应大势,服务大局。好自为之。”
这番话,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调研组离开后,笼罩在“何记”上空的阴云并未立刻散尽,但那种泰山压顶般的窒息感消失了。之前停滞的项目审批开始悄然松动,负面舆论几乎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真正的终局,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降临。
一个月后,国家商务部和文旅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华美食走出去”重点项目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餐饮企业依托港澳国际平台,先行先试,探索中华餐饮品牌国际化、标准化发展路径”,并宣布将筹建“中华美食国际推广联盟”。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中特别强调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以及“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和经营自主权”。
几乎同时,之前那个对“何记”咄咄逼人的“中餐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悄然变更了主要负责人,其试图整合“何记”海外资产的方案再无下文。而许大茂案,也进入了司法程序,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北方的阴影,似乎在政策的春风中,悄然消散了。
终局之战,以“何记”的惨胜告终。
深夜,何雨柱再次独自登上太平山顶。维多利亚港的灯火依旧璀璨,但他的心中,却充满了劫后余生的疲惫与平静。这一仗,他赢得极其艰难,几乎耗尽了毕生的智慧与心力。他守住了“何记”的魂,也为自己和无数“何记”人,赢得了一个可以抬头挺胸、继续前行的未来。
娄晓娥悄悄走到他身边,为他披上一件外衣,轻声问:“柱子,我们……赢了吗?”
何雨柱望着远方,久久不语,最终缓缓说道:“赢了一时,输了一世。经此一役,‘何记’再也回不到从前那个只管埋头炒菜的‘何记’了。前面的路,是更广阔的天地,也是更凶险的江湖。但我们,总算有资格继续走下去了。”
他转过身,看着妻子,眼中闪烁着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坚定:“晓娥,准备一下,过几天,我们回四九城看看。有些根,断了太久,该回去浇浇水了。”
喜欢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