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欣那首《元日·秦宫即事》引发的震动绝非仅限于席间始皇的赞赏。
随着宴散人归,这首诗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各家府邸激起了层层涟漪,反应各异,暗流汹涌,这个除夕夜注定有人心不在焉:
李斯府邸:书房内的冰寒
灯火通明,却寒气逼人。李斯独坐案前,面前摊开的是他默写下的公子欣的诗句,尤其是那句“炉暖难温黔首骨”。
“好一个公子欣!好一个‘炉暖难温黔首骨’!”
李斯的手指重重敲在竹简上,指节发白。这句诗像一把冰冷的匕首,精准地刺破了李斯精心构建的
“法度森严,天下承平”
的帝国幻象,更直指他作为丞相治理下的民生疮痍。这不仅是打他的脸,更是动摇他法家治国理念的根基!
他原以为公子欣只是个边缘化的、有些小聪明的庶子。
今夜此诗一出,其洞察力之敏锐、胆识之过人、格局之宏大(“愿祈春霖润九垓”),远超他的预估!一个心怀悲悯、敢于直言、且得到皇帝公开高度赞赏的公子,其潜在的政治能量让李斯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陛下那句‘帝王之志,仁者之心’……难道……”
李斯不敢深想,但公子欣在皇帝心中的分量显然已今非昔比。这对他和胡亥、赵高的联盟计划构成了直接挑战。
“此子……断不可留!需与赵高从长计议。”
李斯的眼神变得异常阴鸷,杀机暗藏。
蒙毅府邸:暖阁中的沉思与欣慰
蒙毅与几位亲近的族中子弟或幕僚围炉而坐,谈论着宫宴见闻,话题自然聚焦于公子欣。
“好诗!当真好诗!”
蒙毅毫不掩饰欣赏,“前两句应景而见风骨,后两句……‘炉暖难温黔首骨’,一针见血,振聋发聩!‘愿祈春霖润九垓’,此等胸襟气魄,方显我大秦公子本色!” 他眼中闪烁着对公子欣才华和胆识的激赏。
“此前只觉此子沉稳内敛,不似其他公子浮华。今日方见其胸中丘壑!看来娟儿的眼光,比我这做父亲的还要准几分。”
公子欣的表现,让他对女儿蒙娟的选择更加认同,也坚定了支持公子欣的想法。
“陛下如此盛赞,非同小可。欣公子……恐已入了陛下的眼,不再是池中之物了。”
他敏锐地察觉到公子欣政治地位的跃升,这对他蒙家未来的布局意义重大。
“明日递个帖子去长安府邸,就说……就说老夫新得了一卷前朝兵书残卷,想邀欣公子共赏。”
蒙毅决定主动加强联系,同时也为后续可能的联姻探探路。
王贲\/王离府邸:武将的直率赞赏
通武侯王贲正与儿子王离饮酒闲谈,说起宫宴。
王贲拍案叫好:
“痛快!公子欣这小子,看着文文弱弱,写起诗来倒是硬气!‘炉暖难温黔首骨’?这话说到老子心坎里了!那些酸腐文人只知道拍马屁,谁管当兵的、种地的冻死饿死?欣公子敢说!陛下说得对,这才叫心系苍生!”
王贲性格豪爽,最厌恶虚伪,公子欣的直率和悲悯深得他心。
“以前倒没太注意他。经此一事,此子……不简单!有胆识,有担当!”
他对公子欣的评价直线上升。
王离钦佩中带着思索:王离作为年轻一代将领,更关注实际。
“父亲说得是。此诗在军中若传开,必能赢得不少老卒的心。欣公子此举……深意啊。”
他隐隐感觉到公子欣此举不仅是作诗,更是在收拢人心,尤其是军方底层的人心。
王离原本可能对边缘化的公子欣不甚在意,如今却多了几分重视和结交之心。
冯去疾府邸:老成持重的忧虑
冯去疾独坐灯下,面色凝重,反复咀嚼着公子欣的诗句。
“文采斐然,切中时弊……欣公子此诗,确实远胜席间诸人。陛下眼光如炬。”
他承认公子欣的诗才和洞察力。
“然则……‘炉暖难温黔首骨’……此句太过犀利!陛下虽一时盛赞,焉知事后不会觉得此诗有暗讽朝政、煽动民怨之嫌?”
作为老臣,他深知帝王心思难测,尤其始皇晚年猜忌日重。公子欣的诗像一把双刃剑,荣耀背后藏着巨大的风险。
“李斯、赵高……岂能容他如此锋芒毕露?今夜魁首,恐已将他推至风口浪尖。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啊!”
冯去疾预感到公子欣将因此诗成为众矢之的,朝堂暗斗将更加激烈。
他选择沉默观望,既不表态支持,也不落井下石,明哲保身。
赵高府邸(或中车府令署):阴影中的毒蛇
赵高屏退左右,在幽暗的房间里踱步,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
公子欣这“精彩”的表演:
“呵,好一个悲天悯人的公子!好一首‘魁首’之诗!‘炉暖难温黔首骨’?真是唱得一出好戏!”
赵高的话语充满了刻薄的嘲讽。他根本不信公子欣真有那么高尚的情怀,只当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意在博取皇帝欢心和民间声望。
“陛下那句‘帝王之志,仁者之心’……哼!看来这公子欣,是铁了心要往上爬了,而且手段……不低!”
公子欣的异军突起,严重威胁到胡亥的地位和他赵高的布局。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李斯那老狐狸,此刻怕是坐不住了。也好……让他们都动起来。”
赵高眼中寒光闪烁,
“‘愿祈春霖润九垓’?好大的志向!只是……这‘春霖’能不能落到你头上,就由不得你了。你的诗才,你的名声,你的‘悲悯’……都能成为勒死你的绳索!”
他已经在盘算如何利用这首诗、利用公子欣新获得的名望来设局构陷,将其彻底摧毁。
立即召来心腹密探:
“给我盯紧长安城!公子欣府邸,一草一木,进出人等,事无巨细,都要报来!还有,查!查他平日与哪些人往来,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特别是……关于民生疾苦的!”
赵高要将公子欣置于严密的监视之下,寻找任何可以攻击的破绽。
胡亥府邸:妒火中烧的咆哮
器物碎裂声,胡亥的咆哮声充斥着宫殿。
胡亥极度的嫉妒与愤怒:
“凭什么!
他凭什么!
一个贱婢生的庶子!
也配得父皇如此夸赞?
‘魁首’?
‘帝王之志’?
他也配!”
胡亥气得浑身发抖,将案几上的珍玩扫落在地。公子欣的风头彻底盖过了他,让他感到无比的羞辱和嫉妒。
并迁怒赵高李斯:
“赵高!李斯!你们不是说万无一失吗?
不是说那公子欣不足为虑吗?
看看!
看看现在!
父皇眼里还有我吗?”
他对自己的“盟友”也充满了怨气。
愚蠢的狠毒:
“我要他死!
我一定要他死!
赵高!
你听到没有!
给我弄死他!
让他永远消失!”
胡亥的恨意简单直接,充满了残忍的杀意,毫无政治智慧可言。他只想立刻除掉这个让他难堪的兄长。
他的失态和叫嚣,只会让赵高更觉得他愚蠢易控,同时也更坚定了赵高必须尽快除掉公子欣的决心,以安抚胡亥并巩固自身地位。
其他大臣\/家眷:窃窃私语的传播
在各家府邸的后宅、书房、乃至市井酒肆(通过仆役口耳相传),
公子欣的这首“魁首诗”都在被迅速传播和议论。
“真没想到,欣公子竟有如此文采!‘愿祈春霖润九垓’,此等胸怀,令人心折!”
“‘炉暖难温黔首骨’……唉,这话也就欣公子敢说!听着心酸,却是大实话啊!”
“陛下如此盛赞,连‘帝王之志,仁者之心’都说出来了,难道……欣公子要……”
“木秀于林啊……李丞相、中车府令……怕是不会善罢甘休。这长安城,怕是又要起风波了。”
公子欣的名字和这首诗,一夜之间传遍咸阳顶层圈子。
他的形象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庶出公子,瞬间变成了一个才华横溢、心怀天下、但也置身于巨大漩涡中心的焦点人物。
赞誉与风险并存,同情与忌惮交织。这首诗,彻底改变了他的处境,将他推向了秦帝国晚期政治风暴的最前沿。
喜欢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