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强站在核心实验室的无尘区,巨大的屏幕上,“科技神体”V1.0那复杂到令人窒息的三维结构图静静悬浮。
7.1%的综合风险,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他头顶。
“一口吃不成胖子,玩脱了就直接GG。”何强喃喃自语,指尖轻敲桌面,瞳孔中倒映着屏幕上闪烁的数据流。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决心已定。
“系统,分步实施。
优先级最高:神经元接口。
其次:能量核心V1.5。
然后:液态金属骨骼。其余模块并行推进。”
“指令确认。优化分步制造与测试流程。”系统的声音平静而冰冷,与何强此刻紧绷的神经形成鲜明对比。
神经元接口,毫无疑问是皇冠上的明珠,也是最烫手的山芋。
这玩意儿直接关系到他能不能真正“驾驭”这具未来的躯壳,而不是变成一堆昂贵零件的囚徒。
核心实验室里,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
分子束外延设备低沉地嗡鸣,何强穿着全套防护服,小心翼翼地操控机械臂,在原子级别上“编织”着碳纳米管阵列。
汗水顺着额头滑落,他甚至不敢眨眼,生怕一丝微小的颤抖毁掉数小时的努力。
这种比头发丝还细万倍的材料,既要保证极致的导电性,又要具备高度的生物兼容性,不能引起排异反应。
每一次参数微调,都牵动着“天枢”海量的运算力进行模拟。
“妈的,这玩意儿比绣花还精细。”何强骂骂咧咧,手上的动作却稳如磐石。
与此同时,“天枢”系统内的一个独立分区,专门负责训练一个高度复杂的AI模型。
它的任务只有一个:学习、理解、翻译人类的神经信号。
将何强脑子里那些模糊的“想法”转化成冰冷的机器指令,再把传感器收集到的海量数据“翻译”成大脑能够理解的感知。
屏幕上数据如瀑布般流淌:“信号编译算法V2.7模拟测试开始……” “皮层电位捕捉精度98.1%……” “指令转化延迟1.5毫秒……”
一串串数据刷过屏幕,何强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
这不单是技术问题,更涉及到哲学——思想如何转化为代码?感知如何被模拟?
“如果接口失败,最好的结果是瘫痪,最坏的结果是…”何强不敢继续想下去,双手在键盘上飞速敲击,调整着参数模型。
为了在植入前尽可能降低风险,何强秘密制造了一个简陋的外部测试装置——一个布满微型传感器、看起来有点像游戏头盔的头环。
深夜,实验室只有仪器的指示灯在闪烁。何强戴上头环,集中精神。
荧蓝色的光映在他的脸上,勾勒出一张因熬夜而憔悴却又坚毅的面容。
“系统,尝试连接。” “神经信号接入……同步率31%……55%……87%……连接建立。”
他尝试着“想”让屏幕上的光标向左移动。光标纹丝不动。
“草!”何强额头冒汗,不是热的,是紧张的。
他咬紧牙关,双拳不自觉地握紧。
“集中精神!再来!”
这一次,他想象着自己伸出手指,去“推”那个光标。
屏幕上,那个小小的箭头,真的……极其缓慢地,抖动着,向左平移了一小段距离。
“动了!动了!卧槽!”何强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心跳如擂鼓。
虽然只是最基础的控制,但这意味着,连接大脑和机器的桥梁,理论上可行!
他立刻开始输入简单的字符:“h…E…L…L…o…”
速度慢得令人发指,但每一个字母的出现,都让他心潮澎湃。
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人类与机器边界模糊的第一步。
另一边,能量核心V1.5的攻关也在同步进行。
“老马,能量核心外壳的最新图纸发你了,注意查收。”何强通过加密通讯联系上马建国。
“收到,何工!”视频那头,老马戴着厚厚的护目镜,背景是轰鸣的cNc机床。
“嚯,这次的结构更变态了啊!壁厚最薄的地方只有0.2毫米?还要开螺旋微流道?你这玩意儿到底是干啥的?散热要求这么高?”
何强面不改色,嘴角却浮现一丝狡黠:“新型温差发电机的核心部件,能量密度要求高,散热必须跟上。”
他面不改色地胡扯,心里却在盘算着新增的“能量安全锁”和“快速放电”模块的布局。
V1.5不仅要能量密度再提升50%,达到恐怖的1200wh\/kg以上,安全性更是重中之重。
植入体内的东西,绝不能变成定时炸弹。
他还设计了高频电磁感应和超声波两种无线充电模式,确保植入后也能方便地“喂食”。
“行!交给我!”老马挥了挥扳手,显然对挑战更感兴趣,对用途并不深究,“不过这公差要求,0.003毫米,材料还是特种钛合金,废品率估计低不了,成本可不便宜。”
“钱管够,我要的是成品!”何强斩钉截铁。
外围车间里,老马兢兢业业地跟那块硬邦邦的钛合金较劲,火花四溅,金属碎屑如星辰般闪耀。
而在核心实验室深处,何强则在手套箱里,屏息凝神地组装着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的固态电芯,焊接比头发丝还细的内部电路。
液态金属骨骼的研发则更像是在炼金。何强不断调整着镓基合金、非牛顿流体基质和纳米稳定剂的配比。
目标是创造一种能在生物电信号的精确刺激下,快速、可逆地在液态和高强度固态之间切换的凝胶状物质。
试验台上,银色的液体在电流刺激下扭曲、凝固,又在信号中断后重新流动。
何强的眼中闪烁着近乎疯狂的光芒,这是制造完美战甲的关键。
“配方编号GIA-77b,相变触发电压1.2V,硬化后强度……” “失败!结构不稳定,出现析出物!” “调整稳定剂浓度,再来!”
他设计了一套配合植入式生物计算单元的微电流控制系统,理论上能让液态骨骼根据需要,在身体不同部位拳头、脊柱、腿骨,进行选择性、分等级的硬化,瞬间将人体变成拥有金属骨骼的“高达”。
为了测试这些“炼金”产物的性能,需要高精度的力学测试装置。这活儿,又落到了老马头上。
“何工,你这高压生物培养皿支架的图纸我看明白了,是用来测试材料在不同压力和剪切力下的流变特性吧?行,给我三天时间,保证给你弄出来。”
老马拿着图纸研究着,完全没想过这东西测的不是什么培养基,而是未来会流淌在老板血管旁边的液态金属。
老马站在机床旁,肩上扛着两个通宵的疲惫,但眼里却闪着工匠特有的光。何强看着监控中这位忠诚的伙伴,内心有片刻的愧疚,又很快被未来的蓝图所覆盖。
其他组件,如充当“副脑”的生物计算单元、遍布全身的能量传导网络、以及那些微型化的生物传感器阵列,都在何强的核心实验室内,一步步从设计图变为实物。
一些用于固定传感器的非核心结构件,则伪装成“医疗监测设备外壳”,交由老马加工。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已是2005年年底。
核心实验室的冷冻存储柜里,存放着第一批通过严苛测试的关键组件。
何强站在冷柜前,玻璃窗后的每一个组件都在蓝光下泛着冰冷而神秘的光泽。
他的倒影与这些未来科技重叠,宛如即将与之融为一体。
神经元接口的体外测试验证了基础可行性,虽然离真正植入还有距离,但最难的一步已经迈出。
能量核心V1.5的原型样品,在经过上百次极限充放电和暴力穿刺测试后,依然稳定,安全锁和快放功能全部测试通过。
液态金属骨骼的凝胶样品,在电刺激下,已经能稳定地在液态和固态间切换,硬度超乎想象。
何强深吸一口气,轻抚着冷柜玻璃。
这些精密部件每一个都闪烁着金属和复合材料独有的色泽,安静地躺在惰性气体保护的容器中。
每一个零件,都凝聚着超越这个时代的科技和孤注一掷的疯狂。
“神体计划,即将启动最关键的阶段。”
喜欢超神之自研战锤40K科技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超神之自研战锤40K科技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