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休假。
听起来很好。
但对于高一三班这群刚被点燃了热血的少年人来说,这简直是折磨。
“不行,这个思路不对!”
“赖氨酸的合成路径有好几条,发酵法、酶法、化学合成法……我们手头这份资料是国外的,他们肯定在关键步骤上做了手脚!”
“这个手性异构体怎么分离?成本太高了!”
基地的小型会议室里,所谓的“休假”,变成了学术研讨会。
墙壁上贴满了从那辆解放卡车上搬下来的资料,上面画满了红色的圈圈和叉叉。
张勤站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一支粉笔,正在一块临时搬来的小黑板上飞速地写着分子式。
“听着,”她放下粉笔,转身面对一张张因兴奋和焦虑而涨红的脸,“我们要做的不是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爬,而是弯道超车!”
“化学合成法是目前唯一可能短期突破的路线。
问题不在路线,在于我们能不能找到他们找不到的捷径。”
她指着黑板上的分子式。
“从现在开始分组作战。李向阳,你带一组,把所有已知合成路线拆解到原子级别,我要看到每个化学键的脾气秉性!”
“赵亚男,你带二组,去啃那些外文资料,一个字都不能放过!尤其是那些专利文件里不起眼的附注说明!”
“其他人跟我推导新路线。我们没有实验室,但我们有这个!”
她敲了敲太阳穴。
“在那些生物专家进场之前,我要把理论上的所有死胡同都堵死!”
“好!”
整个会议室里,所有人瞬间开始分工合作起来。
窗外,是另一栋实验楼里,那些新来的生物专家们在调试设备。
窗内,是这群少年人,在为下一个战场磨砺自己的刀锋。
张勤看着同学们忙碌的身影。
化肥厂的事,她已经交给国家了,张家庄会变成什么样,就看那些大人物的了。
————————————
两天后,滨州,张家庄。
一辆颠簸了几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卷着漫天灰尘,停在了村口那棵歪脖子老槐树下。
车门打开,张建军和张建国两兄弟,拎着大包小包,从车上跳了下来。
张建军穿着崭新的蓝色工装,脚上一双锃亮的黑皮鞋,头发梳得油光锃亮。
张建国也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两人一出现,瞬间成了全村的焦点。
“哟,这不是建军和建国吗?”
“发财了啊这是?穿得人模狗样的!”
几个正在槐树下纳鞋底、说闲话的婆姨,立刻围了上来,眼睛直往他们手里的包裹上瞟。
张建军清了清嗓子,腰杆挺得笔直。
“王婶,李嫂,忙着呢?”
他故作随意地打着招呼。
“建军啊,你家勤勤出息了,上了报纸,现在又是高中生了,你这个当爹的,可算是熬出头了!”
一个婆姨酸溜溜地说道。
“哪里哪里,孩子还小,还得努力。”
张建军嘴上谦虚着,脸上的得意却怎么也藏不住。
他没跟这群长舌妇多废话,拉着三弟,径直往村长张卫国家里走去。
等他们到张卫国家门口时,院子里已经挤了不少闻讯赶来看热闹的村民。
“建军?你们怎么回来了?”
村长张卫国正蹲在院里抽旱烟,看到他们,一脸惊讶。
“卫国叔。”
张建军把手里的一个布包递过去。
“小勤和文静托我给您带了点城里的好烟。”
张卫国接过烟,在鼻子下闻了闻,眼睛一亮。
“说吧,啥事?”他知道,无事不登三宝殿。
张建军环视了一圈院子里伸长了脖子的村民,故意把声音提得老高。
“卫国叔,我这次回来,是带了个好消息!国家,要在咱们张家庄,建一个化肥厂!”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懵了。
建厂?
在他们这个鸟不拉屎的穷山沟?
“建军,你……你没喝多吧?”张卫国手里的烟袋锅都差点掉了。
“你说啥?建啥?”
“化肥厂!”张建国在旁边补充道,声音洪亮:“年产三十万吨尿素的国家级大厂!”
三十万吨!
国家级!
村民们彻底傻眼了,过了好半天,才有人结结巴巴地问:
“为……为啥啊?这么好的事,咋能轮到咱们村?”
这个问题,也是张卫国最想问的。
他当了半辈子村长,太清楚张家庄是个什么底子了。
路不通,电不稳,除了穷,啥都没有。
国家凭什么把这么大一个金元宝砸到他们这穷山沟里?
张建军等的就是这句话。
“因为我女儿!张勤!这个项目,是她和她的同学们,在省里、在京市申请下来的!”
张勤?
那个他们看不起的丫头片子?
院子里,几个曾经在背后说过张勤闲话的婆姨,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她……她一个女娃,有这么大本事?”有人还是不信。
“女娃怎么了?”张建军眼睛一瞪:“我女儿现在是国家的人才!她一句话,比县长说话都管用!这个厂,就是她给家乡要来的福利!”
“那……那我们能进厂当工人吗?”一个汉子激动地问。
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能!”张建军点头。“厂子建在这里,肯定要用咱们村的人!一个月工资,最低三十块!还发粮票、布票!”
“我的天!”
“三十块!”
人群彻底炸了锅。
三十块钱!他们在地里刨一年都挣不到这么多!
“我要报名!”
“还有我!我能干重活!”
“建军啊,你可得帮叔说说话,给叔留个名额!”
看着瞬间疯狂的村民,张建军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他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
“想进厂,可以。”
“但有一个条件。”
“这个条件,也是我闺女亲自定下的。从今天起,谁家想进厂当工人,家里的孩子,无论男女,只要到了上学的年纪,必须马上给我送到学校去念书!”
“从小学到初中,一个都不能少!谁家要是敢让孩子辍学,厂里的工作,立马开除!永不录用!”
这话一出,刚才还沸腾的院子,瞬间又安静了下来。
让娃去上学?
还是无论男女?
“这……这不行啊!”一个老头立马跳了出来,“男娃去念念字还行,女娃念书有啥用?早晚是人家的人!还得耽误家里干活!”
“就是!我家那两个丫头,还得在家喂猪砍柴呢!哪有空去上学!”另一个婆姨也附和道。
几家人立刻表示反对,理由都差不多——女娃读书是浪费钱。
张建军还没开口,人群里一个精明的汉子就扯着嗓子喊了起来。
“建军兄弟!他们家不去正好!”
“他们不送孩子上学,那他们的名额能不能给我们家?我们家三个娃,我保证!明天就全都送到学校去!一个都不落下!”
“对!凭什么他们占着茅坑不拉屎!”
“他们不去,我们去!我家也能多出一个名额!”
“放屁!谁说我们不去了!那是我家的名额!”
刚才还表示不愿意的那几家,一听这话,立马急了。
名额要是被别人抢了,那可是天大的损失!
“我送!我送还不行吗!不就是上学吗!上!”
“我明天就把我家那死丫头片子从猪圈里薅出来,送到学校去!”
院子里,为了抢夺那虚无缥缈的“多出来的名额”,村民们瞬间吵成了一团。
再也没人提什么“女娃读书无用”了。
看着眼前这荒诞又现实的一幕,张建军和张建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哭笑不得。
女儿的这招,还真管用!
利益面前,什么陈腐观念都得靠边站!
喜欢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