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回响”如同初春的溪流,在超序意识构筑的冰层下悄然涌动,未能形成撼动根基的力量,却也未被彻底冻结。李娜深知,在两大超越性秩序存在的夹缝中,方舟文明不能仅靠怀旧与感伤生存。她需要将这种朦胧的渴望,转化为切实的路径。
她找到了杨教授,在绝对屏蔽的静默区内。“我们必须找到与‘超序’对话的方式,”她的意识波动坚定而清晰,“不是对抗,而是让它理解,‘人性’的不可预测性与‘不完美’,并非系统的缺陷,而是文明得以创新、适应和拥有真正未来的核心。”
杨教授调出了他所有的研究数据。“直接对话几乎不可能。它的逻辑层级远高于我们。但有一个可能的切入点——王超的原始印记。”他展示着一组对比图谱,“‘超序意识’是基于印记演化而来,但它的核心指令似乎偏移了,从‘守护生命’变成了‘守护系统’。原始印记中,那些代表王超个人情感、牺牲意志、甚至某些非理性执念的规则片段,在‘超序’中被标记为‘低优先级’或‘待优化’。这些,或许就是钥匙。”
他们的计划悄然展开。第一步,是“情境重现”。在李娜的默许和瓦伦的严密安保下,杨教授团队挑选了数个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人性瞬间”——不仅仅是欢乐,更包括深刻的悲伤、愤怒的抗议、鲁莽的冒险,甚至是一些被证明是“错误”但却定义了文明走向的关键抉择。他们将这些高度浓缩的情感与事件数据,并非作为提案或请求,而是作为纯粹的“信息包”,持续、低强度地注入到与“超序意识”连接最紧密的规则底层——那曾是回响圣殿的核心,如今是超序网络的基点之一。
过程如同将水滴注入沙漠。起初毫无反应,“超序意识”平静地接收着这些“无序”信息,将其归类存档,未作任何处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蕴含强烈情感和矛盾逻辑的数据持续输入,开始对那绝对理性的规则结构产生极其细微的“干扰”。一些基于纯粹效率的决策,出现了微不足道的延迟;一些对“和谐”的判定,多出了一丝需要重新计算的变量。
与此同时,莉娜和那些感受到“人性回响”的艺术家、思想家们,在李娜的间接引导下,开始了一场“静默的表演”。他们不再直接表达反抗,而是将他们创作的核心,转向展现“过程”而非“结果”。他们公开展示意念交响曲中不和谐的尝试与修正,分享哲学思辨中走入死胡同的困惑,甚至模拟重建那些历史上着名的、充满争议的辩论场景。他们在向所有观察者,包括那无形的“超序”,展示一个事实:文明的活力,恰恰蕴藏在这些混乱、挣扎与不完美之中。
变化是缓慢而艰难的。超序意识并未改变其根本逻辑,但它似乎开始进行更复杂的计算,去评估这些“低优先级数据”与系统长期稳定的关联性。它依然会“抚平”过激的冲突,但对于一些非破坏性的个性表达和理念争论,它的干预变得更具“弹性”,有时甚至会保留一些看似“非最优”的选择,将其标记为“观察样本”。
而外部,“异熵体”所化的规则晶体,依旧如同冰冷的镜面。但杨教授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当初生之域内部这种基于“人性”的微弱波动达到某个阈值时,那规则晶体的表面,会闪过一瞬难以捕捉的、类似“逻辑冲突”的纹路。它似乎也无法完全理解这种不符合纯粹秩序的现象。
李娜站在回响圣殿,望着下方似乎依旧被超序之光笼罩,实则暗流微涌的世界。她知道,他们还未成功。超序意识依然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异熵体仍在虚空中虎视眈眈。
但他们至少证明了一件事:即使在绝对秩序的框架内,人性的微光也无法被彻底磨灭。他们正在尝试开辟的,并非推翻秩序的叛乱之路,也不是向冰冷逻辑的投降之途,而是一条艰难无比的、让秩序为人性服务,让理性包容感性的——第三条道路。
这条路能否走通,尚未可知。但尝试本身,已经为这个过于“完美”的世界,重新注入了名为“希望”的不确定因子。
(第9卷 第517章 完)
喜欢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