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城下的战事陷入了短暂的胶着。
蒙古大军虽攻势凶猛,但在李莫愁等人组织的顽强抵抗下,一时也难以破城。
铁木真用兵如神,见强攻损失不小,便暂缓了攻势,分兵扫荡周边,同时围困临安,意图耗尽守军粮草士气。
这短暂的喘息之机,对李莫愁而言至关重要。
临安城防有杨康坐镇,民心有沈玉清和苏玉洁安抚,体系已初步运转顺畅。
她深知,困守孤城绝非长久之计,必须将后方根基打得更牢,将已掌控的力量彻底消化整合,方能应对未来更严峻的挑战。
于是,在一个夜色深沉的晚上,李莫愁将城防指挥权完全交由杨康,自己则带着一队精锐护卫,悄然潜出临安,开始了她争分夺秒的“闪电整顿”之旅。
她的目标,是牢牢掌控在手中的三座核心城池:商贸中心临安府、粮食重镇苏州、以及水陆枢纽江宁府。
第一站:江宁府(水路命脉)
江宁乃长江咽喉,沈玉清在此经营已久,漕运、船坞、货栈遍布。
李莫愁抵达后,并未惊动太多人,直接召见了此地的总负责人——一位名叫江远帆的中年男子。
此人原是一落魄书生,被沈玉清发掘,因其精通算术、管理严明、且对水路运输了如指掌,被提拔为江宁总管。
李莫愁在密室中听取了江远帆的详细汇报,查看了账目、船队清单、以及与各地货栈的往来凭证。
她敏锐地指出几个物资调配效率可提升的环节,并下达严令:
1. 整合船队: 将所有民用、商用船只进行统一登记编组,战时随时可征调为军用运输或水上防线。
2. 建立快信系统: 利用漕船往返频繁的特点,建立一条比陆路更快捷稳妥的信息传递通道,确保江宁与临安、苏州指令畅通。
3. 暗储战略物资: 在沿江隐秘处设立数个备用仓库,储备粮草、兵甲,以防不测。
江远帆对李莫愁的深谋远虑佩服不已,立刻领命执行。
李莫愁留下两名精通水战和管理的助手(亦是玉清早年网罗的人才)协助江远帆进行深度整合,随后马不停蹄赶往下一站。
第二站:苏州(粮仓重地)
苏州富庶,是江南粮仓,也是苏氏医馆的重要据点之一。
此地负责人名唤苏文定,是苏玉洁的族叔,为人老成持重,深谙农桑水利。李莫愁的到来让他既惊且喜。
在苏州,李莫愁的重点是粮食和医疗:
1. 清查粮储: 她亲自巡视了几处核心粮仓,确认存储安全,并要求苏文定将散布各处的民间存粮也进行统计备案,实行战时统一调配制度,既防奸商囤积居奇,也保军民口粮无虞。
2. 优化医馆网络: 她与苏州地区的医馆主事们会面,要求他们将防疫、救护的流程标准化,并加强与周边村镇医馆的联系,形成覆盖更广的医疗网络。
3. 启用隐士: 苏文定向李莫愁推荐了一位隐居太湖畔的能人——墨匠徐方,擅长制作各种精巧器械,尤其是水利和守城器具。李莫愁亲自前往拜访,以诚相邀,徐方为其气度所折服,答应出山,负责督导改进苏州乃至后方的器械制造。
李莫愁将苏州的粮政、医疗和工坊事务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留下徐方和一名精于农事的管理者辅助苏文定,确保这颗“粮仓”心脏跳动得更加有力。
第三站:临安府周边网络(梳理根基)
虽然临安城被围,但其周边的产业网络并未完全瘫痪。
李莫愁冒险在敌军缝隙中穿梭,秘密会见了几个关键节点的负责人,包括掌管钱庄汇兑的账房先生金算盘、负责情报汇总的前驿丞等人。
· 资金链加固: 她指令金算盘,将部分资产转化为更易转移和保值的黄金、珠宝,并建立几条隐秘的金融通道,确保即便城池被困,资金流也不至于中断。
· 情报网深化: 她要求暗影将情报网络向北方渗透,重点打听蒙古内部动向、兵力部署以及南宋朝廷的残余势力反应。
历时十余日,李莫愁如同一个精准的外科医生,对三处核心势力进行了一次高效而深入的“手术”。
她不仅厘清了家底,更关键的是,她根据战时需要,重新优化了组织架构,明确了各级责任,并大胆启用了江远帆、徐方等一批确有实才的能人独当一面,留下了得力的助手进行深度整顿。
当她风尘仆仆却目光锐利地回到临安城时,带回来的不仅是后方稳定的好消息,更是一套更加高效、更具韧性的战时管理体系。
杨康见到她安然归来,悬着的心才放下,听着她简述整顿成果,眼中充满了敬佩与爱意。
“如今,我们的根基更稳了。”
李莫愁站在城头,望着远方蒙古大营的点点篝火,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
“接下来,无论蒙古人耍什么花样,我们都更有底气应对了。”
这短暂的抽身整顿,为即将到来的更大风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莫愁的势力,正在从松散联盟,向着一个目标明确、结构严密的集团悄然转变。
喜欢综影视:女配逆袭记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综影视:女配逆袭记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