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托夫同志,这是我们拦截的四封电报。
一封是日本驻德国大使馆发出的电报,是在今天凌晨3点(德国柏林时间4月21日晚上9点)的时候发出的,接收方是日本大本营。
一封是德国方面今天凌晨大概2点30分(德国柏林时间4月21日晚上8点30分)的时候发出的,接收方是德国驻日本大使馆。
还有两封,分别是今天下午2点和晚上7点的时候,由德国驻日本大使馆向德国柏林方面发回的电报。
具体的电报内容我们已经完成了破译,并且将其翻译成了俄语,您可以看一下这个内容。”
此时,正是延安当地时间晚上八点。
两天前,也就是4月20日的晚上,延安方面刚刚告诫苏联高层要丢掉一切可笑的幻想,准备迎接残酷的战争。
之后外交委员就将自己和延安方面商谈的内容,通过电报的形式,传回了莫斯科。
莫斯科方面指示他暂时继续留在延安,多等几天,看看后面的事情发展。
而现在,看着手里的这四份电报,他终于是意识到莫斯科让他留在延安,到底是有多么正确了。
这四封电报在明面上,是直接表明了日本方面确实派遣畑俊六前往访问德国,并且还是直接会见了德国原手;德国方面也是确认了八路军使用的轰炸机数据确实是惊人。
但在四封电报之后所隐藏的内容,让外交委员更是感到惊骇。
八路军居然直接破译出了德国和日本方面的电报?而且是这么完整的内容?
这个事情远比眼前这四封电报上面明面上的情报更让人感到惊讶。
无线电报自从诞生以来,围绕着电报的加密和破译工作一直都没有停下来过。
到现在为止,无线电这场加密的‘盾’和破译的‘矛’的战斗中,‘盾’仍旧是牢牢占据上风。
不然的话,各个国家也就不会用无线电来传递任何一些比较重要的消息了。
而这四封电报的内容,虽然说不上是绝密内容,但也绝对称得上是机密级别的内容。
这种机密电报,用的可能都是单独的密码。
在这个情况下,延安方面居然还能将其破译出来,他现在着实是被这个消息给惊到了。
“这个消息,你们是拦截了日本和德国两方的电报,然后直接破译的?”
副部长干脆地回答道:“是的,不过我想这应该不重要吧?”
闻言,外交委员在心底里说道:“不重要?那还有什么是重要的?”
如果说延安方面破译了日本的从德国发回本土的电报的话,那外交委员还不太意外,毕竟延安和日本作战超过三年,彼此之间已经十分了解。
但是延安方面也破译了德国的电报,这就不得不让外交委员警惕起来了。
因为这也就意味着,延安方面的这种破译能力,或许不仅仅只是单独针对某个国家,而是平等的对待所有国家都是一样的——包括苏联。
想到这里,外交委员额头一滴冷汗流了下来。
但是外交委员再仔细一想,却又觉得这个事情并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毕竟此时的中苏之间还是盟友关系,这个盟友关系,在可预见的最起码两年内不会有改变。
自己既然已经获得了这个关键情报,那把情报带回国内之后,自然会有人去关注这个问题。并不是现在的他应该考虑的。
想到这里之后,外交委员把思绪收了回来,把注意力再度收回了对这四封电报本身上面来。
这四封情报要分成两个部分来看。
德国的内容比较简单,那就是德国本土发给了德国驻日本大使馆一封电报,要求对方尽快核实八路军轰炸机的相关情报数据。
然后德国驻日本大使馆往德国本土发了两封复电,一封是讲了八路军轰炸机轰炸高度、飞行速度以及大概判断八路军轰炸机的具体翼展和机身长度等等。
第二封回复电报写的是八路军轰炸机轰炸精度确实是十分精确,几乎所有的炸弹都落在了预定目标之内。
如果单独来看的话,里面除了轰炸机数据之外,倒是没有太多的有用的情报。
日本从德国发回本土的这封电报虽然被破译了,但其自身本身就没有直接说什么有用的情报。
就比如日本方面让畑俊六去德国,希望德国尽快对苏发起进攻这点。
畑俊六在电报里说的是‘此行之目的,暂未达成,德国方面仍要商谈’。
对于畑俊六来说,他说到这份上就足够了。
而对于外人而言,如果不知道畑俊六此行的目的,肯定是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的。
按照常理来说,这样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所以单独以这四封电报来说的话,其实并不能判断出双方到底是在商谈什么事情。
但是,在结合一些之前从延安方面这边得到的情报之后,这四封电报的性质就不一样了。
这几乎是德国要对苏联动手的最直接证据了。
想到这里的外交委员深吸了一口气,他顿感自己现在肩上扛着的压力倍增。
“关于这四封电报的内容,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判断的?”
尽管答案已经摆在了面前,但外交委员还是希望从延安方面的嘴里得到准确的说法。
延安方面既然能够将这四封电报的内容给破译了,那就能破译更多的电报。
所以他们手上掌握的资料肯定是更多的。
而副部长闻言之后,看了一眼延安方面的其他人,在得到对方不动声色的点头之后,他对外交委员说道。
“莫洛托夫同志,根据我们此前得到的一些较为准确的情报来看,德国方面做过一份进攻苏联的战略计划的。
这个计划名为‘巴巴罗萨计划’。
‘巴巴罗萨计划’的主要核心,是集中大量兵力,从数个方向以高速运动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实施纵深突破,进而大量消灭苏联有生力量。
目的是利用这种大纵深作战,占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基辅,把苏联红军的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
在此之后,德军会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从而击败苏联。
该计划原定于1941年的5月15日发起对苏联的进攻。
但显然,以现在来看,德国想要仍旧在5月15日这个时间点对苏联发起进攻的可能性已经基本为0。
德军当前有一部分兵力正在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半岛的战事虽然已经基本结束,但他们回来还需要时间。
所以我们认为,现在应该是会在5月15日之后,发动进攻。
可是德军接下来具体的进攻时间,我们已经无法确定。
我们认为德军在5月20日之前发起进攻的可能性不到10%,在6月1日前发起进攻的可能性超过67%,在6月10日前发动进攻的可能性超过90%,在6月22日前发动进攻的可能性无限接近100%。”
外交委员询问道:“也就是说,你们认为德军会在6月22日之前发起进攻?并且这个时间在5月20日之后,基本上是越早越有可能?”
副部长没有犹豫,点头确认了外交委员的这个说法。
会议室内本来就没多少人,现在副部长承认之后,外交委员没有了声音,当即就陷入了沉寂。
但短短不到十秒的时间,外交委员就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了。
即便是接下来的这些行为可能会给他带来严重的后果,但他还是打算这么尝试。
“我认同你们的说法,我也将会尽快启程回国,并将以上所有的情报向钢铁同志汇报。
同时,鉴于德国这次进攻可能会以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兵力向我国发起进攻,我认为我们将会需要收缩兵力。
包括远东军和驻扎在,蒙古,境内的部队。
我认为都是需要抽调和调离,用于保卫莫斯科。”
在说到蒙古的时候,外交委员特意停顿了一下。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那就再明显不过了。
苏联可以考虑从蒙古撤军,而红军撤走,这就是一个极为明显的政治态度。
这代表着,在此之后的蒙古,那就不再是有苏联的支持了。
然而这明显就是一个试探,在谈话中把条件露出来的一个试探。
延安方面当然也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于是,副部长就对外交委员说道。
“如果苏联方面认为战事吃紧,需要收缩兵力的话,那我们可以增加一部分的支援。
根据我们此前达成的合作协议,我们为贵国提供了两百台一号电台,五百台二号电台,一千台三号电台。
(一号电台,类似小八一电台,二号电台,类似ScR-300,连营级通讯电台,三号电台,ScR-536。在第192章有介绍。)
武器装备方面,我们后续约定是每个月提供一百套红缨-5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具和五百枚导弹。
每个月提供一百门63式107毫米火箭炮和10万发火箭炮。
每个月提供可装备两个师的步枪、机枪、火箭筒。
如果届时莫斯科方面实在是认为战事吃紧,电台我们按照首批数量翻倍提供给苏联。
至于那些按照月份提供的武器装备,我们也可以翻一倍提供给苏联。”
意思很明确,苏联愿意退出蒙古,那中国方面就愿意提供翻倍的物资援助。
不过这还仅仅只是原本条件的增加。
为了尽快收复蒙古,也为了增强苏联实力,以抑制轴心国的猖狂,延安方面继续加码。
“除了原本我们提供的武器装备和物资翻倍之外。
我们手头上目前正有一款新式的战斗机,这种新式战斗机并没有太过于特殊的地方,唯一比较出乎寻常的,是它的飞行速度能够达到每小时1145千米。
这种新式战斗机,我们首批可交付100架,后面每月交付50架。
最后是一款新式坦克,我们这款新式坦克,其正面装甲可达到100毫米、侧面和后部装甲也可以达到80毫米。
在装甲厚实的同时,其配备的是一门100毫米线膛炮,使用穿甲弹为穿深一千米距离下,可穿透140毫米匀质钢板。
这款新式坦克,我们首批可以提供200辆,后续每月提供100辆。”
副部长说的飞机坦克,那便是歼五战斗机和59式坦克原型款式了。
秉承着一方面需要收回蒙古,另一方面也确实是要支援苏联的原则,延安方面这次提出的条件是极为丰厚的。
除了原本的那些装备翻倍提供之外,还额外提出了歼五战斗机、59式坦克这两款新式武器。
以歼五战斗机其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的亚音速飞行速度,是我完完全全碾压现在的螺旋桨战斗机的。
这两者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由于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里,不少是实验性质的产品,所以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颇有一种缺陷产品的感觉。
就好比《亮剑》原剧情当中,苏联方面所生产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米格-9战斗机就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
但歼五战斗机不一样。
米格-9战斗机作为苏联第一款正式装备的批量生产型号,后续又有米格-15战斗机、米格-17战斗机。
而歼五仿制的,就是米格-17战斗机,已经属于一代机中设计成熟,没有明显缺陷的机种了。
至于59式坦克,那就更是大名鼎鼎了。
八路军当前所使用的坦克,也不过只是59d坦克罢了。
当然,59d坦克和59式坦克虽然同属59式坦克家族,但两者也是差距极大的。
但就现阶段而言,59式坦克也同样是跨时代的产物。
它以中型坦克的身躯,拥有重型坦克的防御力和火力,可谓是强悍至极。
可以想象,拥有了歼五战斗机以及59式坦克作为核心反击力量的苏联,在面对德国装甲部队以及空军进攻的情况下。
苏联部队完全可以在使用歼五战斗机和安装了红缨-5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轰炸机取得制空权之后,再使用59式坦克配合步兵部队歼灭敌军地面部队。
在原本的《亮剑》剧情当中,苏联在苏德战争刚开始阶段节节败退,可以说是完全的惨败开场。
尽管这是大势,不是一两件装备可以改变的。
但延安方面已经投下了足够多的筹码。
电台能够改善苏联军队内部的通讯能力,至少不会让苏联军队连战争开始了都不知道。
为苏联提供的81式枪族和69式火箭筒,也能增强基层部队的作战能力,尤其是69式火箭筒,能够让苏联普通的步兵连排遭遇坦克的时候,不至于毫无反击能力。
红缨-5便携式防空导弹更是确保了德军无法夺取完整的制空权。
现在,歼五战斗机和59式坦克将填补上最后的缺口。
喜欢亮剑:用无限物资建设根据地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亮剑:用无限物资建设根据地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