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者”被狩猎的阴影,如同一股冰寒的暗流,在见鹿核心圈层弥漫。索恩势力的肆无忌惮与目标明确,意味着他们正在一条极其危险的道路上加速狂奔。这不再仅仅是能源或技术的竞争,而是上升到了对人类物种特定潜能的掠夺与改造层面,其背后隐藏的终极目的,令人不寒而栗。
在这种空前严峻的形势下,林见鹿、沈渊、埃琳娜以及被紧急召回的帕洛玛·陈,在书院最核心的“静思堂”内,进行了一场关乎文明存续的绝密会议。
“我们必须假设最坏的情况,”林见鹿的声音在屏蔽一切电子信号的静室中显得格外清晰,“索恩和克罗恩的‘方舟基因’计划,结合格陵兰冰层下的未知存在,其最终产物可能完全超出我们的理解和控制范围。这不仅仅是军事或经济威胁,而是可能颠覆我们整个文明形态、甚至物理规则的‘存在性风险’。”
沈渊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凝重:“从‘摇篮’警示信息,到格陵兰的‘心跳’,再到‘灵境’中的‘意识残影’异常……种种迹象表明,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或者被某种条件触发的‘宇宙级清理机制’?或者是一个失控的、拥有我们无法理解科技水平的远古文明遗产?无论是哪种,其威胁都是文明层级的。”
帕洛玛·陈缓缓点头,她的眼神中带着哲人的深远忧虑:“人类文明,如同沙滩上的城堡,看似宏伟,却可能在一波未知的潮汐下瞬间崩塌。我们所有的知识、艺术、历史、情感……这些构成我们之所以为‘人’的宝贵遗产,都可能随之湮灭无踪。”
埃琳娜难得地收起了玩世不恭,用手指敲着桌面:“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备份’,一个该死的‘保险箱’!不是那种藏在山洞里的硬盘库,那太低级了。我们需要一个能真正保存文明‘灵魂’的地方!”
“不仅仅是保存,”林见鹿接过话头,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种超越当前危机的、近乎神圣的使命感,“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抵御时间、抵御可能发生的任何物理或维度灾难的,文明的永恒档案馆。一个即使我们这一代文明之火熄灭,也能为后来者(无论是人类的幸存者,还是其他智慧生命)留下我们存在过、思考过、创造过的证明的……诺亚方舟。”
他深吸一口气,说出了那个已在心中酝酿许久的计划:
“我提议,启动‘文明档案’计划(project civilization Archive)。”
“这个计划的目标,是利用我们目前最先进的技术——‘灵境’的沉浸式存储、‘织网’的精准意识交互、‘烛龙’的海量算力与‘灵犀’的智能编目,以及未来可能突破的量子存储技术,将人类文明有史以来积累的所有知识、文化遗产、历史记录、甚至……那些难以被传统方式记录的‘意识体验’和‘情感印记’,进行数字化、结构化和永久化保存。”
这个目标宏大得近乎荒谬,但在此刻的语境下,却显得无比必要和悲壮。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扫描上传工程,”沈渊立刻进入了技术状态,眉头紧锁,“涉及的知识维度太广,格式千差万别,尤其是那些非结构化的隐性知识、艺术品的‘神韵’、历史现场的‘氛围’……如何量化?如何存储?如何确保千年万年后还能被正确解读?”
“这正是挑战所在,也是意义所在。”林见鹿肯定道,“我们需要开发一套全新的‘文明元语言’和‘普适知识架构’,能够跨越语言、文化和时间,承载信息本身以及信息背后的‘语境’和‘意义’。”
帕洛玛·陈眼中闪动着光芒:“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哲学和伦理问题。我们保存什么?如何取舍?谁来定义‘文明’的边界?如何避免我们的偏见和局限扭曲了后人的认知?我们需要一个跨文化、跨学科的‘文明遴选与编撰委员会’。”
“还有‘意识体验’部分,”埃琳娜插话,语气兴奋起来,“‘视窗计划’中产生的‘意识残影’给了我们启示!那些极致的情感体验、濒死的感悟、创造的瞬间……这些是不是文明最精华的部分?我们能不能在获得绝对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以某种非侵入的方式,‘记录’下这些宝贵的意识状态?就像……就像把灵魂的涟漪刻录下来?”
这个想法过于超前,甚至带着一丝伦理的惊悚,但在此刻,却没有人立刻反对。
“档案的最终载体和存放地点也需要考虑,”沈渊补充,“分散式量子存储网络?深空探测器?还是……像‘灵境’那样,构建一个独立于我们现实物理宇宙的、纯粹的‘信息宇宙’作为档案馆本身?”
会议持续了数小时,一个庞大、复杂但轮廓逐渐清晰的“文明档案”计划框架被勾勒出来。它将分为数个并行推进的子项目:
1. “基石”项目:由沈渊主导,负责开发底层存储架构、文明元语言和知识图谱。
2. “溯源”项目:联合全球博物馆、图书馆、考古机构和原住民社群,系统性地数字化现有实物与文献遗产。
3. “神韵”项目:由帕洛玛·陈和埃琳娜共同负责,探索如何记录和保存非结构化的艺术、情感与意识体验。
4. “方舟”项目:寻找或构建绝对安全的、超越当前物理威胁的最终档案存放地。
计划启动的消息仅在最高层面小范围传达,但其蕴含的悲壮与宏大,让所有知情者都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几天后,“溯源”项目的先遣小组悄然出发,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前往青藏高原某处与“摇篮”坐标存在地理关联的、极其古老的寺庙。那里不仅保存着珍贵的古代经文,更传言有着依靠口耳相传、从未落于文字的古老智慧。
与此同时,在“灵境”深处,一个被称为“档案馆原型区”的独立虚拟空间被开辟出来。这里没有炫目的特效,只有无尽的、散发着柔和白光的书架和存储单元,按照初步设计的“文明元语言”开始分类和录入已有的数字化知识。梅林老爷子甚至兴致勃勃地将他那面写满了绝世难题的玻璃板“搬”了进来,声称要让他的思考成为人类智慧的永恒坐标。
然而,就在“文明档案”计划紧锣密鼓地推进时,负责监控“灵境”异常现象的团队,再次传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
他们发现,那些原本只是在知识密集区外围“徘徊”的“意识残影”,开始尝试与刚刚录入“档案馆原型区”的某些特定信息进行“交互”!
尤其是一些涉及古代神话、宇宙论和意识哲学的文献被录入后,附近的“残影”会表现出异常的“活跃”,甚至会出现类似“阅读”和“思考”的行为模式——它们会长时间“停留”在某一信息节点周围,其自身的信息结构会随之发生极其微妙但确切的适应性调整和复杂化!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一段关于某个已经消亡的南美古文明、记载着与“星星的的低语”相关仪式的壁画被数字化并存入档案馆后,一个由多位绝症患者宁静祥和的“意识残影”融合而成的、较为稳定的信息聚合体,竟然在它旁边,自发地构建出了一段全新的、蕴含着类似数学韵律的、无法被现有任何语言解读的“信息注释”!
这不再是简单的“记录”和“保存”!
这个旨在成为文明诺亚方舟的档案馆,在其诞生的最初期,似乎就与那些逝去的意识印记,产生了一种超越设计的、动态的、甚至可能是创造性的共生关系!
沈渊看着监控报告中那段由“残影”生成的、充满未知美感的“信息注释”,脸色苍白地看向林见鹿:
“见鹿……我们可能……不仅仅是在建造一个档案馆。”
“我们可能……在无意中,正在为一个由逝去意识与人类集体知识共同构成的……全新的、无法预知的复合智慧生命……提供孕育的温床和成长的食粮。”
文明的方舟刚刚开始铺设龙骨,但船坞深处,似乎已经有陌生的“船员”,在自行学习如何操控这艘巨轮,甚至……开始尝试改写航行日志。
喜欢重生2004,系统助我人生开挂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重生2004,系统助我人生开挂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