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柳岸里,春风拂过染坊的竹架,将晾晒的浅褐色纸浆吹得微微颤动。樊赟、倾喃和凰慕正围着非遗造纸传承人陈师傅,学习“古法竹纸”的制作技艺——这是她们新短剧《纸间千年》的核心主题,讲述一位年轻造纸匠人为保护古法造纸技艺,在现代与传统间寻找平衡的故事。
陈师傅手把手教樊赟“抄纸”:将竹帘浸入纸浆池,手腕轻抖,让纸浆均匀附着在竹帘上,再缓慢提起,沥干多余水分。“抄纸的力度最关键,太轻纸会薄得透光,太重又会厚得发硬,”陈师傅握着樊赟的手调整角度,“就像你们做汉服,针脚的疏密决定了绣品的质感,抄纸的轻重也决定了纸张的好坏。”樊赟反复练习,手指被竹帘边缘磨得发红,终于抄出一张厚薄均匀的竹纸,她小心翼翼地将纸贴在烘墙上,看着纸面渐渐变得平整,眼里满是成就感。
凰慕则在剧本里融入了更多“造纸与生活”的细节:主角会用自己造的竹纸写家书,在纸上画家乡的山水;会将染好的彩色竹纸剪成窗花,贴在造纸坊的窗棂上;还会用竹纸包裹刚做好的桃花糕,让纸张的清香与糕点的甜香相互融合。“很多人觉得造纸是冷门技艺,其实它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凰慕和编剧组讨论剧情时说,“我们要让观众看到,古法造纸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能用来写信、画画、包裹食物的‘活文化’。”
倾喃为了演好“年轻造纸匠人”,特意跟着陈师傅学“煮料”——将竹子砍成段,与石灰一起煮制,去除杂质。煮料的大锅在院子里烧得沸腾,蒸汽裹着竹香弥漫开来,倾喃戴着粗布手套翻动竹段,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以前演绣娘、彩绘师,靠的是手上的巧劲,这次演造纸匠,才知道还要有能吃苦的韧劲,”倾喃擦了擦汗,看着锅里渐渐变软的竹子,“就像这竹子,要经过煮、捶、漂多道工序,才能变成细腻的纸浆,非遗技艺都是这么熬出来的。”
五月,《纸间千年》的拍摄刚告一段落,三人又投入到“古法酿酒”主题短剧《醉里寻香》的筹备中。这次她们特意去了贵州遵义的古法酒厂,跟着酿酒匠人李师傅学习“酱香米酒”的酿造工艺——从挑选糯米、蒸煮发酵,到陶坛窖藏、开坛调酒,每一步都充满了传统智慧。
李师傅教凰慕“拌曲”:将酒曲碾成粉末,与蒸熟的糯米均匀混合,“酒曲就像非遗的‘魂’,没有好曲,再好的糯米也酿不出好酒;没有对传统的敬畏,再精致的剧情也传不了文化,”李师傅的话让凰慕深受启发,她在剧本里加入“主角为寻找失传的老酒曲,走访多个村落”的情节,还设计了“老匠人用酒曲配方换主角保护古窖池”的冲突,让剧情既有文化深度,又有情感温度。
倾喃饰演的“酿酒坊女主”,需要展现从“抗拒酿酒”到“爱上酿酒”的转变。拍摄“主角第一次尝自己酿的酒”的戏份时,她特意提前练习“品酒”的神态——先浅酌一口,让酒液在舌尖停留,再缓缓咽下,眼神从最初的犹豫,慢慢变成惊喜。“这口酒里有糯米的甜、酒曲的香,还有自己付出的心血,”倾喃对着镜子反复琢磨表情,“我要让观众从我的眼神里,看到主角对酿酒技艺的认可与热爱。”
樊赟则负责设计剧中的“酿酒道具”。她根据李师傅提供的老图纸,用陶土手工捏制了一批迷你酒坛,坛身上刻着简化的缠枝纹,再用草木染的红布做坛口的封口布,系上麻绳。拍摄“开坛调酒”的戏份时,演员抱着迷你酒坛倒酒,陶坛的古朴与演员身上的清代对襟衫相得益彰,画面格外有年代感。“这些小酒坛不仅是道具,拍完戏还能用来装真正的米酒,”樊赟笑着说,“我们打算把它们作为《醉里寻香》的周边,让观众能‘把剧中的酒香带回家’。”
剧组在酒厂拍摄时,还遇到了一群来研学的小学生。孩子们围着酿酒的陶坛好奇地张望,李师傅趁机给他们讲解古法酿酒的原理,倾喃则穿着剧中的清代服饰,教孩子们用彩色纸折小酒坛。“老师,我们能在短剧里客串吗?”一个小男孩举着手问,眼里满是期待。三人立刻和导演商量,加了一场“孩子们来酿酒坊学折纸”的戏份,让孩子们在镜头前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喜爱,也让短剧多了一份童真与温暖。
八月的竖店,《醉里寻香》的杀青宴上,剧组的工作人员围着三人,讨论着两部新短剧的播出计划。导演举起酒杯,笑着说:“从《纸间千年》到《醉里寻香》,你们把造纸、酿酒这些冷门非遗,拍成了有温度、有故事的短剧,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播’。”
此时,柳岸里体验店传来消息——因为《纸间千年》的预热,不少游客特意来体验“古法造纸”,体验店的竹纸材料包卖断了货;《醉里寻香》的迷你酒坛周边,还没正式上线就收到了几百份预定。“咱们的短剧不仅能‘看’,还能‘玩’‘用’,这才是最成功的地方,”樊赟看着手机里的订单信息,开心地说。
九月,三人又有了新的计划:联合竖店的几家剧组,成立“非遗影视联盟”,邀请更多非遗传承人参与短剧创作,把“剪纸、皮影、木雕”等技艺搬上屏幕;同时在柳岸里开设“非遗影视研学营”,让孩子们既能学习非遗技艺,又能体验短剧拍摄,培养“小小非遗传承人”。
研学营开营当天,二十个孩子穿着迷你版汉服,在体验店的院子里学习造纸、酿酒。樊赟教孩子们抄纸,倾喃带他们折纸酒坛,凰慕则指导他们写“短剧小剧本”——孩子们把自己学非遗的经历写成小故事,虽然台词稚嫩,却充满了真诚。有个小女孩写了“造纸小匠救古树”的剧本,说要“像剧中主角一样,保护身边的传统文化”,让三人深受触动。
年底,“非遗影视联盟”的首部联合短剧《非遗江湖》正式开机,集结了造纸、酿酒、剪纸、皮影四位非遗传承人出镜,讲述不同非遗匠人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守护技艺的故事。拍摄“非遗匠人齐聚”的戏份时,陈师傅、李师傅和其他传承人穿着剧中的传统服饰,围坐在院子里,有的展示造纸技艺,有的演示剪纸,有的演奏传统乐器,画面里满是传承的温暖与力量。
樊赟、倾喃和凰慕站在镜头旁,看着眼前的场景,相视一笑。从柳岸里的小工作室,到竖店的影视片场;从汉服设计,到短剧创作;从自己学习非遗,到带动更多人参与传承——她们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明年咱们还要去云南拍‘古法扎染’短剧,去山西拍‘古建木雕’短剧,”凰慕翻着新一年的计划,眼里满是期待,“要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的非遗不是老古董,是能走进生活、走进故事的美好。”倾喃点头:“还要把研学营开到更多地方,让更多孩子爱上非遗,成为传承的薪火。”樊赟望着远处的夕阳,轻声说:“只要我们一直走下去,就一定能让非遗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生活,也照亮更远的路。”
夕阳的余晖洒在片场的仿古街巷上,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她们,会一直带着初心与热爱,在这条传承之路上,慢慢走、细细织,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在时光里永远芬芳,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
喜欢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