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海军民感激不尽的目光中,在孔融再三的挽留与殷殷嘱托下,刘和率领着得胜之师,踏上了返回幽州的归途。与来时悄无声息的急行军不同,凯旋的队伍满载着孔融酬谢的粮草军资,旌旗招展,士气高昂,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浩浩荡荡向北行进。
这一次,再无沿途势力的盘查与刁难。刘和“千里驰援北海,阵斩黄巾渠帅管亥”的事迹,早已如同长了翅膀般,先于他的军队传遍了河北大地。沿途郡县的官吏、豪强,甚至是一些小股的盗匪,闻听“刘”字旗号,无不敬畏有加,或派人劳军,或主动让开道路。这是一种用实实在在的战绩打出来的威名,远比任何家世背景都更具震慑力。
军队穿过冀州,进入幽州地界后,这种感受更为明显。幽州的百姓,尤其是靠近渔阳郡的民众,早已将刘和视为守护神一般的存在。听闻太守凯旋,更是自发地聚集在道路两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欢呼声、赞叹声不绝于耳。
“看!是刘太守回来了!”
“听说在青州又打了个大胜仗!”
“有关将军在,什么黄巾乌桓,都是土鸡瓦狗!”
“有刘太守在,咱们幽州安稳了!”
这些由衷的赞誉,传入每一个出征将士的耳中,化作无比的骄傲与忠诚。他们挺直了胸膛,步伐愈发坚定。这支军队的魂魄,在连续的胜利和百姓的拥戴中,已然铸就。
(洞察之戒:感知到军队凝聚力、士气大幅提升,宿主在幽州民间威望达到新的高度…沿途势力态度:敬畏、讨好…)
当队伍终于抵达渔阳郡边境时,得到消息的邴原、张飞早已率领留守文武及众多百姓,在边境举行了盛大的迎接仪式。张飞看到刘和与关羽安然归来,更是激动得哇哇大叫,冲上来便是一个熊抱:“大哥!二哥!你们可算回来了!听说你们在青州又大发神威,可把俺老张羡慕坏了!”
邴原则是沉稳一揖,眼中却难掩喜色:“恭迎主公、关将军凯旋!主公此行,扬威域外,结好名士,收获颇丰,实乃我渔阳之幸,幽州之福!”
回到渔阳城,又是一番全城欢腾。刘和下令犒赏三军,抚恤伤亡,将孔融赠送的部分物资分发给有功将士和困难百姓,更是赢得了军心民心。
然而,在这片欢庆的氛围之下,一股潜流的涌动,也通过各种渠道,清晰地传递到了蓟城,传递到了州牧刘焉的案头。
州牧府内,刘焉看着手中那份详细记述了青州之役全过程以及刘和归来盛况的密报,脸上的表情复杂难言。
欣慰吗?自然是有的。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如此争气,连海内名士孔融都对其感激涕零,这无疑大大提升了刘氏宗亲在天下人眼中的分量,也让他这个做父亲的脸上有光。刘和展现出的军事才能、政治手腕和笼络人心的本事,都远超他的预期。
但,正是这种“远超预期”,带来了更深沉的忧虑和忌惮。
(刘焉内心独白:北海孔文举……连他都对和儿如此推崇!青州黄巾数万之众,竟被其以五千兵马一击而溃!这已非寻常将功能比。其声威之盛,如今在幽州,只怕……只怕已不在我之下了。渔阳之地,经此一来,更是铁板一块,水泼不进。他如今要兵有兵,要将有将,要粮有粮,要名有名……我这个州牧,还能制约他几分?)
他想起之前自己拒绝发兵,刘和却毅然独自前往,并且大获全胜。这无疑是对他权威的一种无声挑战和超越。如今刘和携大胜之威归来,声望如日中天,幽州内外,那些观望的势力、骑墙的将领,会如何选择?他们还会像以前那样,只认蓟城的州牧府吗?
尤其是,刘和与公孙瓒之间那种微妙的竞争关系,也因为此次刘和声威的急剧膨胀而变得更加复杂。公孙瓒会坐视刘和继续壮大吗?
“尾大不掉……尾大不掉啊……”刘焉放下密报,揉着眉心,喃喃自语。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曾经需要他庇护的儿子,已经成长为一条他无法掌控、甚至需要警惕的潜龙。父子之情,在冰冷的权力现实面前,似乎正变得越来越脆弱。
他必须做些什么,来平衡,来制约。扶持刘璋的步伐需要加快,对渔阳方向的限制也需要更加巧妙和有力。绝不能让刘和的风头,彻底盖过州牧府。
与此同时,渔阳郡守府内,刘和站在阁楼之上,远眺蓟城方向,目光平静而深邃。他同样能感受到来自父亲那边的复杂目光和无形压力。
“主公,经此一役,我渔阳根基更固,声威更盛。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蓟城那边,恐怕……”田豫站在他身后,不无担忧地提醒道。
刘和淡淡一笑,收回目光:“国让所言,我岂不知?然,大势所趋,非人力可阻。我等只需继续做好自己的事,练兵、积粮、揽才、安民。实力,才是应对一切风雨的根本。”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坚定:“父亲若有疑虑,时间会证明一切。我刘和所求,非为一己之私利,乃是匡扶汉室,再塑太平。若有人因一己之私,阻我前行,哪怕是至亲,也休怪我……不讲情面。”
话语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他知道,未来的路,在幽州内部,或许比对外征战更加曲折。但他已然做好了准备。
回师幽州,带来的不仅是胜利的荣耀,更是新一轮风云激荡的开始。年轻的雄主,以其无可阻挡的崛起之势,正式登上了汉末群雄逐鹿的广阔舞台。
喜欢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