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卢将领再也无法稳坐指挥位置,当即下令增援左翼:“五个骑兵团向敌中军发起佯攻,吸引其注意力;其余部队火速向左翼集结,支援防线!”
这位法军主帅虽不如卡尔亲王那般声名显赫,但能执掌一军,绝非庸碌之辈。
此前交锋中,他已清楚意识到:单兵素质上,己方远逊于德军,对方无论是装备、训练还是士气都更胜一筹。
然而,法军在人数上占据优势,这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战术回旋空间。
此刻正是如此——他派出五个骑兵团虚张声势,目的便是打乱德军部署节奏,延缓其对左翼的合围速度,从而为援军争取宝贵时间。
可惜,这一切早被卡尔亲王算准。
“不必理会敌方骚扰,全力进攻其左翼!”他冷静下令。
早在战局初动时,卡尔就已命令己方左翼部队向中央靠拢。
因此面对法军的牵制行动,德军无需调动中军应对,仅凭左翼便可从容拦截。
这样一来,德军得以集中右翼与中军共三万余兵力,全力围剿法军左翼。
原本握有兵力主动权的法军,此刻竟陷入以二万对抗三万的窘境。
加之士兵战斗力本就不及对手,当德军主力抢先完成合围,法军左翼很快土崩瓦解!
“终究是迟了!”
当法军统帅率中军赶至前线时,战斗已然接近尾声。
由于初期调度失误,法军始终未能掌握战场节拍,只能眼睁睁看着左翼被彻底摧毁。
而更致命的是,原本负责掩护撤退的德军左翼,此刻已悄然绕至法军中军背后;正面方向,刚刚击溃左翼的德军主力正迅速压上。
法军中军腹背受敌,虽总兵力占优,但在实际交战区域却形成两万余人对阵近四万敌军的绝境——整整两倍的兵力劣势!
此次对决的悬殊程度,甚至超过了前一次交锋。
方才发生在法军左翼的惨败,如今重演于其中军。
造成这般结局的原因,除了卡尔亲王近乎神机妙算的运筹帷幄之外,更在于法军主将僵化呆板的指挥方式。
在与卡尔这种顶级骑兵统帅的较量中,一步落后,步步受制,最终酿成不可逆转的溃败。
“卡尔亲王果然无愧‘当代第一骑将’之称,此人用兵,实在高明。”
远处观战的汉军军事代表团目睹战局尘埃落定,德军牢牢掌控胜势,而法军深陷困境,不禁纷纷感慨。
“或许,他是自腓特烈大帝与布吕歇尔以来,德意志最杰出的骑兵统帅了吧?”
“腓特烈的成就多半仰仗国力强盛和时机凑巧,真正临阵决断远不如卡尔。
他的胜利常靠运气,而卡尔,则靠的是洞察与谋略。”
“难怪汉斯人称他为‘战神’,今日所见,实至名归。”
“只可惜啊,骑兵的辉煌时代终究过去了,未来的战场,属于装甲铁流。”
铁塔城北的骑兵会战,最终以德军完胜落幕。
击溃法军骑兵后,德军迅速渡过马恩河,彻底粉碎了对方重建防线的计划。
法军的防线因此被撕开了一道致命裂口,面对德军的猛烈攻势,再无地利可依,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一周之后,围绕马恩河的激烈争夺落下帷幕。
此役德军付出约两万人伤亡的代价,却几乎将三十六万法军全数歼灭,其中七万余人阵亡沙场,余者尽数沦为战俘,无一漏网。
随着马恩河防线的失守,铁塔城已门户大开,再无任何屏障可以阻挡敌军兵临城下。
城中高卢民众人心惶惶,朝不保夕,然而因中枢无人主政,国内政局四分五裂,连组织投降都无从谈起。
三日后,德军攻破铁塔城。
驻守于此的守军虽拼死抵抗,浴血奋战,终究难挽颓势,无法遏制德军如潮水般的推进。
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城市,在历经多次浩劫之后,终于再次陷落于敌手,被德军彻底占领。
占领铁塔城后,德军立即展开大规模抓捕行动,将高卢政权上层人物一网打尽,尤其是那些曾高喊“誓死不降”的强硬派议员,一个都没放过。
与当年普法战争不同,此次德军明显志在必得,毫无宽恕之意,绝非仅仅满足于割地赔款。
此时日不落帝国元气大伤,无力插足欧洲事务;北方的毛子又被汉军打得溃不成军,自顾不暇,更别提南下干预。
对第二帝国而言,眼下正是为所欲为的最佳时机,整个大陆几乎无人能挡其锋芒。
而对南方的高卢,德意志早已心存芥蒂。
这个邻国长期被视为心腹之患,如今见其虚弱不堪,正是彻底铲除的良机。
因此,拿下铁塔城后,德军并未止步,反而挥师南下,意图横扫高卢全境,将其彻底吞并。
高卢人这才真正惊恐起来——他们原以为德军占领首都后便会停手,像过去那样等待谈判求和。
谁知对方根本无意议和,趁着高卢群龙无首、无力反击之际,步步紧逼,摆出一副要将其连根拔起的架势。
就在此时,天朝派出的军事观察团悄然启程,离开第二帝国首都柏霖,向威廉一世辞行归国。
战场上德军势如破竹,已无需外人指点。
况且以当前德意志在欧洲显露的野心来看,两国盟约能否长久维持尚且难说,未来甚至可能反目成仇。
在这种背景下,汉军自然不愿久留,更不会继续传授作战经验,助长对方实力。
远东这边,当欧洲战况传回时,皇帝正与众臣商议天朝下一步战略方向。
“天竺全境已经完全掌控,而且原先日不落派驻的官吏治理有方,各地秩序迅速恢复,生产也重回正轨。”
洪仁玕谈起天竺局势,难掩欣喜与意外。
他本以为战后重建需耗时经年,没想到不到三个月,在原殖民官员的运作下,一切已然井然有序,远超预期。
“看来,这群日不落人确实懂得如何驾驭天竺百姓。”
林文对此倒不觉得奇怪。
尽管日不落四处惹是生非,劣迹斑斑,但不可否认,他们能建立庞大帝国,与其高效的殖民管理体系密不可分。
相较之下,高卢、风车国、西班亚、葡萄国等列强在殖民地治理上可谓惨淡收场。
这些国家的海外领地早在十八世纪便陆续崩解;高卢虽不断扩张版图,但治下殖民地混乱不堪,非但未能反哺本土,反而持续消耗母国资源。
反观日不落,不仅极少投入,还从各殖民地攫取巨额财富,源源不断输往本土。
若没有遍布全球的属地支撑,仅凭其本土那点土地和物产,根本无法维系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
对殖民者来说,统治海外领地最头疼的难题,是如何在支出与收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他们可不是来做善事的,而是来攫取利益的。
要想从殖民地获取利润,就免不了对当地百姓进行压榨和控制。
可这种压迫一旦加深,必然激起民众的不满与反抗。
而要维持统治,又必须镇压这些反抗力量。
但镇压需要军队,养兵就得花钱,军费开支庞大,长期维持几乎是个无底洞。
因此,想要确保殖民地能持续带来收益,最关键的就是尽量避免激起大规模的本地反抗——否则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就足以吞掉所有赚头,甚至让前期投入血本无归。
在这方面,日不落帝国的经验值得借鉴!
“既然日不落的人这么能打,不如好好利用起来,将来或许可以让他们作为我们麾下的一个特殊机构,替我们管理那些被征服的地区。”
“如今印度局势已经稳定下来,接下来的战略重心,该转向北美了。”
“北美的地域辽阔,民风剽悍,据说鹰酱百姓持枪极为普遍,几乎是家家有武器。
如果我们出兵,光是打败他们的正规部队还不够,还得应付四处出击的民间武装。”
“确实如此。
九十年前鹰酱独立战争时,英军在正面战场打得美军节节败退,若不是法国插手支援,日不落早就平定了叛乱。”
“可即便战场上占优,也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英军每到一处,都会遭遇当地人的袭扰。
这些人虽然装备不如正规军,战斗力也稍逊一筹,但打法灵活多变,专走偏锋,更像是打游击的路子。”
“游击?这让我想起他们在南非跟布尔人交手的经历,是不是也碰上了类似的对手?”
“没错,布尔人的战术风格和当年北美的民兵很像,甚至更为凶狠。
英军明明拥有武器上的优势,却打得极为狼狈,实在是说不过去。”
军中几位将领就此展开了讨论,分析鹰酱独立战争与眼下南非布尔战争的相似之处——两场战役中,失败的一方都是同一个强国。
百年过去,英军的战斗力理应有所提升,至少在装备上已今非昔比。
可结果却是,不仅没吸取教训,反而败得更惨。
这说明,面对类似北美民兵或布尔人那样的游击战法,外来军队往往束手无策。
毕竟作为入侵者,他们很难获得本地民众的支持。
这意味着情报来源匮乏,处处被动;而对方不仅不会配合,反而会自发组织抵抗。
喜欢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