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战地医院的帐篷里,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赵罗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如纸,嘴唇干裂,呼吸急促而微弱。张医生正带着医护兵,用煮沸的毛巾为他擦拭额头,眉头紧锁:“大都督是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外感风寒引发了急性肺炎,现在高烧不退,情况很危险。”
帐篷外,李锐、陈璘、周岳、张铁等核心将领焦急地守候着,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担忧。“张医生,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保住大都督!” 李锐抓住张医生的手臂,语气急切。张医生叹了口气:“我们已经用了最好的草药和退烧针,可大都督的身体透支太严重,能不能挺过来,还要看他自己的意志力。”
帐篷内,赵罗陷入昏迷,偶尔发出几声呓语,含糊地喊着“弟兄们”“北伐”“粮食”。小林坐在床边,小心翼翼地用勺子喂他喝温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自从跟随复国军以来,她从未见过赵罗如此虚弱,那个总是沉稳坚定、运筹帷幄的大都督,此刻像易碎的瓷器,让人揪心。
赵罗病倒的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湖面,不仅让复国军内部人心惶惶,也迅速传到了各方势力耳中。清廷得知后,鳌拜又惊又喜,立刻召集大臣商议:“赵罗病倒,复国军群龙无首,这是天赐良机!传我命令,派使者前往兖州,假意议和,拖延时间;同时,调八旗精锐和荷兰顾问训练的火器营,暗中集结,待复国军松懈,再发起突袭!”
南明永历帝的朝廷也收到了消息,大臣们争论不休。有人提议:“赵罗病重,复国军实力受损,可派人前往兖州,册封其麾下将领,分化复国军,将其纳入南明体系。” 也有人反对:“复国军根基已稳,贸然分化,恐引火烧身,不如静观其变,待复国军与清廷两败俱伤,再坐收渔利。” 永历帝犹豫不决,最终决定先派使者前往兖州,观察局势。
郑成功在福建得知赵罗病倒,沉默了许久。他身边的谋士劝道:“王爷,赵罗一倒,复国军群龙无首,咱们可趁机北伐,抢占南京,夺取抗清主导权。” 郑成功摇了摇头:“复国军虽群龙无首,但李锐、陈璘皆是猛将,实力仍在。且兖州一战,复国军虽伤亡惨重,却也重创清军,此时北伐,未必能占到便宜。传我命令,密切关注兖州局势,暂不行动。”
复国军内部,也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激进派将领以李锐为代表,认为:“清军主力在兖州一战中遭受重创,士气低落,此时应乘胜追击,直逼济南,一举摧毁清军在山东的残余势力。赵罗大都督病倒,我们更应扛起北伐大旗,完成他的夙愿!”
谨慎派将领以陈璘、周岳为代表,反驳道:“不可!我军在兖州伤亡一万两千余人,第一师被打残,士兵们疲惫不堪,后勤补给也跟不上。此时乘胜追击,若遭遇清军反扑,后果不堪设想。况且大都督病重,军心浮动,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休整部队,等大都督康复,再做决策。”
两派将领在临时指挥部里争论不休,互不相让。张铁站在一旁,沉默不语——他既理解李锐想为牺牲战友报仇、乘胜追击的心情,也认同陈璘、周岳的谨慎,知道部队确实已成强弩之末。
帐篷内,赵罗的高烧依旧不退。张医生看着他虚弱的样子,心里越来越担忧:“再这样下去,大都督的身体会撑不住的。” 小林擦干眼泪,坚定地说:“我相信大都督,他一定会挺过来的!”
内外交困的压力,像沉重的大山,压在复国军的心头。病榻上的赵罗,成了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而复国军的未来,也在这一刻,变得扑朔迷离。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