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昔日屯粮虽多,也只够供养西凉旧部。如今骤增三十万之众,其粮草来源必出玄菟。那里实为刘玄根基所在——主公可记得甄氏商户?其家独创的名酿风靡汉室勋贵,而今甄家女贵为皇后,以巨资助刘玄换取庇护,自是顺理成章。\"
\"依臣估算,玄菟储粮恐足供二十万大军十年之需。此即张飞赵云等猛将率红甲精锐驻守玄菟的真正缘由。\"
这番话让袁绍呼吸骤促,眼中泛起贪婪之色。为将者深知粮草乃立军之本,在这饥馑年月,有粮即能聚兵。若得刘玄这般粮储,何愁霸业不成?
田丰察觉主公神色,心知须速陈利害,以免其误判形势。
“主公欲与曹操结盟,此事透露给曹操,他必会应允。”
袁绍神色诧异:“如此重要之事竟要告知曹操?”
“正是。眼下当务之急并非玄菟国富庶,而是夺取公孙瓒旧地。”
“唯有如此方能解冀州之困。”
袁绍面露犹豫,这原是扩充数十万兵马的良机。
“主公,贪多嚼不烂。冀州兵力尚不足以图谋玄菟。”
“但主公安心,这批粮草正是引诱曹操的香饵。”
“待联盟达成,曹操非但得不到厚利,终将人财两失。”
袁绍初时闷闷不乐,闻听田丰之言又振奋起来——曹操竟会空手而归?
“主公只需告知曹操此事,结盟后透露刘玄势力日益壮大。”
“主公在幽州受挫于公孙瓒,必当挽回颜面。”
“不论能否攻占公孙瓒旧地,都须与张飞、赵云及十万红甲军决战。”
“待主公牵制玄菟主力时,可请曹操分兵两路进攻。”
“陆路自右北平攻辽西,水路由东莱渡海取沓氏,便可直取辽东。”
“届时玄菟归曹操,主公仅取公孙瓒旧地即可。”
田丰详述计策后,袁绍恍然大悟,终明其声东击西之妙。
“依元皓此计,曹操难抵十年存粮之诱,必会攻打玄菟。”
“我再攻涿郡时只需佯攻,派颜良文丑牵制敌将。”
“待曹操进攻辽西与沓氏...”
“张赵二将必知我军突袭之举,玄菟之重岂是区区半州可比?”
“彼等必分兵驰援,只留弱卒守城。”
“届时颜良文丑并力而战,敌将岂能抵挡?”
“那些红甲残军以众击寡,瞬息可灭。”
“曹贼腹背受敌,非败即伤。纵使其侥幸夺下玄菟——”
“我军黄雀在后,尽收粮秣之利!”
袁绍掷杯大笑,颓唐之色尽褪,俨然胜券在握。
田丰暗暗拭汗。主公前半策算尚在情理,后话却似痴人说梦。红甲军昔日在幽州以一当十,袁营精兵尚不及彼辈寻常士卒,曹军岂会轻易溃败?
然他终究强笑附和。既已同舟共济,只得盼这艘破船莫沉太快。
曹营此刻亦得袁绍帛书。昔日互戕的仇敌竟议结盟,双方连会面之地都不敢轻定。曹操却未草率回绝,急召荀彧众谋士共商——这头猛虎向来懂得,何时该放下旧怨咬住新肉。
众人见状无不骇然,尤其是看到刘玄贮藏的军粮竟足以供养三十万大军十年之需。
乱世之中,士卒常饥一顿饱一顿,刘玄却囤积如此巨量粮草?
曹操帐下诸将皆瞠目结舌,此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幸而这些谋臣武将并不知晓刘玄真实的储粮数目,否则只怕要发狂争抢,再难保持理智。
“袁绍来信邀主公结盟,其中必有隐情。天下谁人不知,那袁绍虽出身四世三公......”
“实则嫉贤妒能,心胸狭隘,睚眦必报,与袁氏累世清誉全然不符。”荀彧拂袖起身道。
曹操凝眉沉吟:“文若之言正合我意,不如由你剖析此战得失,以便决断。”
他心潮翻涌不止——放眼这饿殍遍野的乱世,诸侯或可挥金如土,却无人不视粮草为命脉。
当今天下纵有金山银山,亦仅能购得糊口之粮。若想大批采买?
绝无可能!各路诸侯谁肯拿出保命根基来换黄白之物?欲求富贵者,提刀劫掠便是。
面对这乱世安身立命的粮山,曹操虽心生波澜,却不似袁绍那般急躁。
想要归想要,如何取之有道才是关键。
“袁绍信中言明,是因攻幽州时遭刘玄击退......”
“故邀主公共伐刘玄雪耻。若按袁绍素日性情,这理由倒似说得通。”
“然此人另有痼疾——最恨强于己者,且颜面重过三军性命。”
“主公民在陈留盟帐中曾令其颜面扫地,袁绍岂能不怀恨在心?”
“此番邀约共伐玄菟国,必藏祸心。先前说辞,不过是为掩饰 ** 的幌子罢了。”
袁绍阵营仅剩残部逃回,其主力二十万大军近乎全殊。刘玄麾下尽是百战精锐,此役虽未动摇袁绍根基,却将其巧取冀州所得兵马尽数折损。即便眼下紧急征调粮草招募新卒,袁军总数不过三十余万,其中半数皆是未经操练的农夫,战力堪忧。
如今刘玄全盘接管公孙瓒旧部,幽州与冀州接壤。以刘玄行事作风,必不会轻易放过进犯之敌。幽冀两州终有一战,但依当前形势,若双方各自发展,袁绍必败无疑。冀州虽富庶,却因袁绍横征暴敛民生凋敝,年内数次强征已使地方元气大伤,恐需多年方能恢复。
反观幽州,公孙瓒在天下讨刘时保存实力,治下百姓尚能安居。其人虽非雄才,却懂体恤民情。刘玄若完整继承其半州基业,实力必将暴涨。单凭幽州军力便可与曹公抗衡,更遑论洛阳尚有数十万大军驻守。
曹操闻言神色凛然。袁绍此番联盟之议,或许实为冀州存亡之计。荀彧所言印证了曹操内心隐忧:待刘玄整合幽州全境,唯举天下之兵方可制衡。所谓十六路联军,已远不足以应对此人。
东汉末年,曹操深感刘伯安的深不可测。那位幽州牧最为令人忌惮之处,在于明明手握重兵,却极少主动挑起战事。
每逢用兵必是粮草充足、兵甲齐全之际。这般稳扎稳打的作风,让一切诡计都无从施展。以刘伯安日益壮大的军力,若无意外,假以时日整个汉室江山恐怕都将落入其手。
是日,曹操与荀彧议事。案几上袁本初的来信已被反复研读多时。
\"文若以为,与袁绍 ** 幽州之事可行否?\"
荀彧执礼回道:\"袁本初此番邀约,明为请主公共击公孙瓒,实则欲借机消除冀州之患。纵使其势力因此扩张...\"
\"于主公而言未必是祸。\"曹操接过话头,\"至少能遏制刘伯安发展之势。\"
\"然玄菟国疆域辽阔,幅员较青兖二州之和犹广。其境内军情蔽塞,守备虚实难测。\"荀彧眉间微蹙,\"若要攻取,恐需经年累月。\"
\"不过...\"他话锋一转,\"眼下袁绍牵制幽州主力,确是用兵良机。若能取得玄菟十年积粮,据险而守...\"
曹操抚掌而叹:\"进可攻退可守,乱世立足足矣!\"
\"然此战吉凶难料。\"荀彧最后叩首道。烛火摇曳间,两人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袁绍全力进攻涿郡,应当属实,此举也能缓解冀州之危!**
荀彧言罢便坐下,该说的都已说透。就连他对那三十万大军及十年存粮也难免心动。
然而,刘玄兵力之精锐远超想象,是否攻打玄菟国,荀彧一时难以决断。
况且最终抉择权在曹操手中,不如阐明利弊,交由主公定夺。
此刻,荀彧心中思绪翻涌,不由想起故友郭嘉。谁能料到当初偏安一隅的反王,如今竟势如破竹,其兵力与地位已非天下诸侯所能撼动。
这其中,必然与郭嘉冠绝天下的谋略密不可分。只是这一切,来得太快了。
曹操听完荀彧之言,亦是眉头紧锁,陷入沉思。表面虽平静,内心却远非如此。
在曹操与荀彧看来,此事绝非袁绍邀约共伐幽州这般简单。
袁绍恰在此时歪打正着,将幽州之役与冀州隐患绑在了一起。
此战若袁绍不能夺得公孙瓒生前占据的幽州土地,不仅冀州危矣,青、兖二州迟早也将面临灾祸。
尽管刘玄看似稳扎稳打,未主动攻伐诸侯,但他终究是大汉天子。身为天子,岂能容忍疆土被割据?
刘玄只是在蓄势,且速度惊人。表面上看,拿下公孙瓒的幽州无甚影响,实则深远。
正如荀彧所言,公孙瓒虽在与袁绍争夺冀州时折损十万兵马,但幽州仍有二十余万兵力,百姓亦未受盘剥。
若刘玄接手,等同凭空增兵三十万,外加一两年存粮。届时,玄菟国并入幽州,刘玄麾下兵力将超四十万。
洛阳另有四十万大军。如今大汉千疮百孔,民生凋敝,人口锐减,而刘玄一己之兵竟有八十万之众!
【
这局面简直让其他诸侯无路可走,若不联手对抗,最终唯有臣服或覆灭……
**【袁曹再度结盟,剑指幽州】**
局势已然明朗——曹操必须援助袁绍,实则为自保。若放任刘玄整合幽州势力,其下一目标必是冀州。一旦冀州陷落,毗邻的青州、兖州将岌岌可危。届时刘玄岂会容忍曹操独存?结盟阻截刘玄扩张,已成迫在眉睫之策。
当然,曹操并非无偿出兵。若能夺取玄菟国及半壁幽州,便如荀彧所言:乱世中足以立于不败之地,甚至令诸侯忌惮,无人敢犯。此战势在必行,只要夺得粮草储备,纵使损兵折将亦在所不惜。
“答复袁本初,结盟之事就此定夺。具体章程由文若统筹。”曹操斩钉截铁,下令全军备战,唯恐延误战机。
袁绍此番精准把握时局,背后必有能人操纵。曹操暗自嗤笑:如此良才竟愿追随袁绍这等庸主,莫非只因自己出身寒门?当真愚不可及!
**【联军动向】**
联盟既成,袁绍重赏田丰,大宴群臣。双方商定发兵日期,十余日后两路并进。袁绍仍主攻涿郡,但此次幽州早已今非昔比——
西侧并州内乱不休,无暇东顾;北境鲜卑慑于公孙瓒、徐荣威名,不敢南下;辽西有关羽坐镇,固若金汤。唯一软肋在南翼:袁绍若自冀州来犯,必是倾巢而出。幽州全军严阵以待,静候风暴来临……
(
袁绍狼子野心,始终觊觎幽州疆土,此番出兵定然不会派遣小股部队自取其辱。
更不可能绕道远袭最西陲的代郡,因此张飞与赵云自当镇守涿郡要冲。广阳郡原本就由幽州牧陈宫统辖,至于玄菟国辖境——南半部委派太史慈镇守,北境则交由徐荣管辖。辽西郡的关羽全权负责战事决策,而玄菟国内诸城民生和乐,只需派遣经严格考核选拔的治理人才即可,这等琐碎事务根本不值一提。
喜欢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