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峻德一番连哄带吓,暂时稳住了忻州府的士绅,为大军争取到了一些喘息之机和粮草补充后,实际掌控军权的方劲松总兵,却丝毫没有感到轻松。他站在忻州府的城墙上,望着城外连绵的营寨和远处起伏的山峦,眉头紧锁,心情异常沉重。
他比石峻德更清楚现实的严峻:从忻州府士绅那里强行“征用”来的粮食,数量有限,顶多只能支撑大军半月之需。 这还是在严格配给的情况下。要想长期维持这支数万人的大军,并最终完成剿匪任务,唯一的希望,就是重新打通从晋阳到忻州的漫长粮道! 否则,坐吃山空,大军崩溃是迟早的事。
“不能再指望忻州一地的存粮了,必须尽快打通粮道!”方劲松下定了决心。但如何打通粮道?上次护粮队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还历历在目。反贼的游击战术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
他回到中军帐,召集麾下将领,开始部署新的运粮计划。这一次,他吸取了教训,摒弃了石峻德那种急躁冒进、下达不切实际死命令的做法,转而采取一种更稳健、更依靠绝对实力的策略。
“诸位!”方劲松目光扫过众将,声音沉稳而有力,“前次粮道被断,教训深刻!反贼狡诈,善于偷袭,我军不可不防。然,大军不可一日无粮! 打通粮道,势在必行!”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连接晋阳和忻州的那条生命线,斩钉截铁地下达了新的命令:
“第一,增强护粮力量! 此次运粮,由本总兵亲自调配! 从边军精锐中,抽调一千骑兵! 对,就是一千骑兵!全程护送粮队!” 他特意加重了“一千骑兵”和“全程”这两个词。
将领们闻言,都暗自咋舌。一千骑兵! 这几乎是目前军中能动用的机动骑兵力量的大半了!用如此庞大的骑兵力量专门护粮,可见方总兵对后勤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于反贼袭扰的忌惮。
方劲松解释道:“反贼之长,在于山林游击,神出鬼没。我军之长,在于平原野战,结阵而战。 此次护粮,我们不以剿匪为首要目标,而以‘安全送达’为唯一目的! 这一千骑兵,就是粮队的移动堡垒!遇小股反贼,骑兵驱散;遇大队反贼,结阵自保,固守待援! 绝不轻易分兵追击,不给反贼任何可乘之机!我要用绝对的力量,碾压反贼的一切骚扰企图!”
“第二,改变指挥策略!”方劲松看向负责此次护粮任务的一名心腹参将,郑重交代:“此次护粮,本总兵不给你限定死时间! 你只需记住一点:稳扎稳打,安全第一! 宁可慢,不能乱!每日行军里程,由你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断! 遇到险要地形或可疑区域,宁可停下来仔细侦查,清除障碍,也绝不能冒险急进!总之,一句话:不惜代价,确保粮草万无一失!”
“末将明白!定不负总兵重托!”那名参将感受到巨大的信任和责任,肃然领命。
“第三,也是长远之策!”方劲松的目光变得深远起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粮道安全问题,光靠重兵护送是不够的,必须建立稳固的支撑点!”
他下达了一道具有战略意义的命令:“传我军令至晋阳及沿途各府县! 命他们立即动员民夫,沿官道,每隔二十里,选择险要或开阔处,修建一座坚固的兵站! 兵站需有围墙、箭楼,能驻扎一哨(百人左右)兵马,储备少量粮草器械。这些兵站,要像钉子一样,钉在官道上!”
他描绘着蓝图:“一旦兵站体系建成,我护粮队伍便可依托兵站,节节推进。 白天行军,夜晚入驻兵站休息,安全无忧。即便遇袭,也可固守待援,邻近兵站可迅速出兵策应。届时,反贼再想偷袭粮道,将难如登天!”
众将听完方劲松这一套“重兵护送、稳扎稳打、修建兵站”的组合拳,纷纷点头,心中叹服。这才是老成持重、应对游击战的正确方法!虽然耗时耗力,但步步为营,扎实可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官军的实力优势。
“总兵大人英明!此计大妙!”
“如此一来,反贼的袭扰战术,恐怕就要失灵了!”
方劲松摆了摆手,脸上并无得意之色,反而更加凝重:“计划虽好,但执行起来绝非易事。 修建兵站,需要时间、民夫和钱粮。沿途地方官是否得力,反贼是否会破坏,都是未知数。眼下,还是要先确保这第一批粮食安全运到!”
他环视众将,沉声道:“诸位!我军已无退路!粮道就是生命线! 此次运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都下去准备吧!”
“末将遵命!”
新的运粮计划,迅速开始执行。一支由上千辆粮车组成、由一千精锐骑兵和两千步卒返回到了晋阳,他们从晋阳再次出发。他们行军极其谨慎,斥候四出,遇林不入,遇险先查,速度虽慢,但阵型严整,戒备森严。
与此同时,通往忻州方向的官道上,也开始了大规模修建兵站的工程。尽管征发民夫引起了怨言,但在军队的强力弹压下,工程还是艰难地启动了。
方劲松的这一系列举措,如同下了一盘稳扎稳打的棋,开始系统地、有条不紊地应对人民军的游击战术。他不再追求速胜,而是准备用强大的实力和充足的资源,一步步地挤压人民军的活动空间,重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消息很快传到了敌后活动的李锐耳中。李锐看着侦察兵送来的情报,眉头紧锁:
“方劲松…果然是个难缠的对手! 不再急躁,不再分兵,用绝对的实力来碾压… 这一千骑兵护粮,沿途修建兵站…这是要把游击战,变成消耗战、堡垒战啊!”
李锐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正式开始。人民军面临的局势,将变得更加严峻。他必须尽快想出新的对策,来应对官军这套“结硬寨,打呆仗” 的新战术。一场更加考验智慧和耐力的较量,拉开了序幕。
当李锐收到侦察兵从忻州出发的护粮队真实情况报告——“一千骑兵+两千步兵重兵护粮,沿官道二十里一兵站,稳扎稳打”——的详细报告后,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把自己关在临时的指挥所里,对着简陋的地图,苦苦思索对策。
“硬碰硬,绝对不行!”李锐立刻否定了强攻的想法。一千骑兵在平原上发起冲锋的威力,足以瞬间冲垮数倍于己的民兵。袭击兵站更是下策,那等于主动钻进敌人预设的坚固据点,正中敌人下怀。
“破坏官道?”他考虑着这个常规的袭扰手段,但随即又摇了摇头,“效果有限…敌人兵站相距只有二十里,骑兵增援转眼即到。 我们白天破坏,他们白天就能修,还能派骑兵驱赶我们。我们晚上破坏,他们白天也能修,只是稍微拖延一点时间,无法从根本上阻止他们运粮。只要他们肯花时间,粮食终究还是能运到忻州府…”
一种有力使不出、无处下口的憋闷感,笼罩着李锐。方劲松这套依托绝对实力和系统工程的“堡垒推进”战术,就像一只把头和四肢都缩进坚硬龟壳里的乌龟,让擅长游击、袭扰的人民军感到束手无策。
就在李锐眉头紧锁、一筹莫展之际,他手下一位名叫尹大眼的民兵队长(因其双目炯炯有神而得名),挠着头,提出了一个看似“笨拙”的办法:
“特派员!俺有个蠢主意…您看行不行?”尹大眼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咱…咱就跟他耗! 他们不是修兵站、慢悠悠运粮吗?咱就天天晚上去扒他们的路! 也不求扒多狠,就把他官道挖得坑坑洼洼,让他马车不好走就行!他们白天修,咱晚上扒! 他们修路就得耗时间、耗人力吧?他们护送粮草的兵马,也得干等着吧? 这一来二去,他们运粮的速度,肯定快不了!”
李锐听了,下意识地就想反驳:“大眼同志,你这个办法…太被动了,治标不治本啊。 就算我们拖慢他们十天半个月,他们最终还是能把粮食运到忻州府啊!石峻德的大军还是饿不死啊!”
尹大眼却眨了眨他那双标志性的大眼睛,反问道:“特派员,您…您是不是想岔了?”
“嗯?想岔了?”李锐一愣。
尹大眼认真地说道:“特派员,您想想,咱们的任务是啥?是彻底切断粮道,让忻州府的官军立马饿死吗? 俺觉得不是!咱们的任务,是‘拖’!是‘耗’!”
他掰着手指头分析,话语朴实却切中要害:
“官军有两万张嘴,在忻州府,每天人吃马嚼,得消耗多少粮食? 他们从晋阳运粮过来,路远迢迢,损耗又得多少?咱们每让他晚到一天,忻州府的官军就得多饿一天肚子,军心就多乱一分! 咱们拖得起,因为他们吃的粮食,得从老远的晋阳、甚至晋南运来,路途艰难,补给线长!咱们呢? 咱们的根在农村!咱们的粮食,是乡亲们自己种出来的!就在咱们眼皮子底下!咱们跟他们耗时间,看谁先撑不住!”
尹大眼越说越激动:“再说了! 王刚特派员不是已经去晋南了吗?只要晋南那边一起事,把动静闹大! 石峻德和方劲松肯定坐不住!他们后方一乱,前方军心更不稳!到时候,他们肯定要出错! 一出错,咱们的机会就来了!”
最后,他总结道:“所以啊,特派员!咱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一下子把官军打死,而是时间!是耐心! 就用这种‘笨’办法,今天扒他一段路,明天射他几支冷箭,后天散播点谣言… 像牛皮糖一样粘着他,一点点地磨,一天天地耗! 耗到他们粮尽援绝,耗到他们内部生变,耗到咱们晋南的同志打响第一枪!胜利,肯定是咱们的!”
尹大眼这一番“以拖待变,以空间换时间” 的朴实分析,如同醍醐灌顶,瞬间惊醒了陷入思维定式的李锐!
李锐猛地一拍大腿,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对啊!大眼同志!你说得太对了! 是我…是我太心急了!总想着速胜,总想着一棍子把敌人打死!却忘了我们人民军最大的优势——我们是在家门口作战!我们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有广阔的根据地作为战略纵深!”
他兴奋地在地图前踱步,思路豁然开朗:“敌人看似强大,但他们是在客场作战,劳师远征,后勤补给线漫长而脆弱! 他们耗不起!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
“方劲松想用‘堡垒战术’把我们逼出来决战,我们偏不跟他! 我们就用你提出的这个‘牛皮糖战术’!”李锐重重地拍了拍尹大眼的肩膀,“不追求一击必杀,而是进行长期的、耐心的、全方位的消耗战!”
李锐立刻做出了战略调整,下达了新的命令:
“传令各民兵大队、武工队! 改变战术!从即日起,我们的核心任务,从‘寻机歼敌’,转变为‘全面迟滞、持久消耗’!”
“一、道路破袭队! 由尹大眼同志负责!专司夜间破坏官道! 不要求彻底挖断,以增加敌军修路难度、迟滞其行军速度为主要目的!敌修我破,敌进我扰!”
“二、冷箭队! 分散行动!利用一切机会,远距离狙杀敌军哨兵、巡逻队,袭扰修路民夫和士兵! 宗旨:打死一个赚一个,打乱敌人节奏就是胜利!”
“三、心理宣传队! 加紧制作传单,在敌军可能经过的地方散发!内容:揭露石峻德、方劲松的困境,宣传晋南即将起义的消息,动摇敌军军心!”
“四、严密监视晋南方向! 一旦王刚特派员在晋南起事,立刻将消息大肆传播,并伺机加大袭扰力度!”
“同志们!”李锐看着麾下的骨干们,语气坚定而充满信心,“这是一场比拼耐心和意志的长期斗争! 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要贪图一时的战果!我们要把整个晋西北的山水,都变成消耗敌人的泥潭! 我们要用时间,拖垮敌人的身体!用袭扰,磨灭敌人的意志!最终胜利,一定属于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民!”
新的、更加务实的“牛皮糖消耗战”策略,迅速传达下去。人民军的敌后武装,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化整为零,以极大的耐心和韧性,如同无穷无尽的牛虻,开始对官军漫长的补给线,进行无休无止、全方位、低强度但高频率的袭扰和破坏。
方劲松的“堡垒战术”虽然稳固,却也无法完全杜绝这种无所不在的“瘙痒”。官军的运粮效率被极大降低,士兵的神经始终紧绷,士气在不知不觉中持续消耗。而忻州府城内的石峻德大军,每一天都在焦急和饥饿的阴影中煎熬,等待着那遥遥无期、且数量越来越少的粮草。
战争的节奏,重新回到了人民军最熟悉的轨道上——一场以广大农村为根基、以持久消耗为特征的的人民战争! 胜利的天平,在时间的流逝中,继续向着更有耐心、更有韧性的八义集根据地,一点一点地倾斜。
喜欢穿越封建社会弹幕教我怎么革命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越封建社会弹幕教我怎么革命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