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义集,农会大院临时改成的会议室内,气氛严肃而热烈。
陆鸣派出的通信员快马加鞭,将各中队、各村的主要负责人全部召集了过来。此刻,屋内济济一堂,坐满了穿着各式服装但神情同样坚毅的干部们:有身穿褪色军装的中队长、政治代表,有穿着粗布短褂的农会干部,还有带着红袖标的士兵委员会代表。
陆鸣站在一张铺着简陋地图的桌子前,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开门见山,声音沉稳而有力:
“同志们!今天把大家紧急召集过来,是因为我们根据地,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
他没有任何修饰,直接点明了当前最核心的困境:“粮食!我们的粮食储备,虽然因为王吉同志的成功采购,暂时缓解了危机,但远远没有达到高枕无忧的地步!”
“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目前获取粮食的主要渠道,几乎完全依赖于王吉同志在清河镇打通的单一贸易线!”陆鸣用手指重重敲了敲地图上清河镇的位置,“这条线,是我们的生命线,但也是一条脆弱的线!一旦被敌人察觉、切断,或者出现其他意外,我们的粮食供应就会立刻中断!”
他环视众人,抛出了会议的核心议题:“所以,我们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必须想办法,开辟更多元化的粮食来源!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要集思广益,看看我们各村、各中队,有没有可能,利用各自的条件和优势,想办法搞到粮食!”
陆鸣的话音刚落,会场立刻活跃起来。
一中队队长周铁柱率先发言,他嗓门洪亮:“大队长说得对!不能光靠买!我们黑林沟那边,山高林密,可以组织民兵和群众,进山狩猎、采集山货!野物、蘑菇、野果,晒干了也能顶粮!还能用这些山货,去跟山外那些小村寨换点粮食!”
大王庄的农会主任(原赵二狗副手)补充道:“我们庄还可以组织妇女和老人,多养鸡鸭猪羊!畜生养肥了,也是肉,也能换钱换粮!地里的边角料,也能利用起来!”
溪涧村的政治代表提出:“我们村靠近那条小河,可以组织人手多打鱼!鱼虾晒成鱼干,也是好东西!还可以试着在河滩地种点生长快的瓜菜,补充口粮!”
士兵委员会的代表(一位老战士)站起来,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大队长!我们当兵的没那么多弯弯绕!我们就一句话:人民军往哪打,我们就往哪打!需要我们去开辟新的根据地,去攻打敌人的粮仓,我们绝不含糊!坚决服从命令!”
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大家都结合本村本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各种可行的“开源”办法。
陆鸣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并在本子上记录着。等大家发言告一段落,他总结道:
“好!同志们提出的办法都很好!很实际!狩猎、采集、养殖、捕鱼、种菜...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各中队、各村,回去后要立刻行动起来,把这些想法落到实处!能多搞到一点粮食,我们就多一分底气!”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加凝重:“但是,光‘开源’还不够!我们还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反围剿!”
“老王同志之前提醒得很好!”陆鸣看向农会主任老王,“敌人绝不会甘心失败,更大规模的反扑随时可能到来!我们必须做好‘坚壁清野’的准备!”
他强调了重点:“这里的‘清野’,核心是‘藏’和‘转’!是要把我们的粮食、物资、群众,尽可能安全地隐藏和转移出去,而不是简单地破坏!尤其是粮食,是群众的命根子,也是我们坚持斗争的本钱!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轻易毁掉!”
“所以,我命令!”陆鸣站起身,声音斩钉截铁,“各村庄,立即动员起来,深挖洞,广积粮!利用山坳、林地、废弃窑洞,修建隐蔽坚固的地下粮仓!民兵队要加强巡逻和侦察,制定详细的群众转移和物资藏匿预案!要做到敌人来了,我们能迅速反应,让敌人抢不到粮,抓不到人,渴死、饿死、困死在我们根据地的铜墙铁壁里!”
各中队长和政治代表齐声应道:“是!民兵训练已走上正轨!人民军、赤卫队、儿童团三级体系已经建立!保证完成任务!”
农会干部们也纷纷表示:“农民动员和妇女后勤保障部门也已健全!我们一定组织好群众,配合部队行动!”
看着斗志昂扬的众人,陆鸣心中充满了信心。困难是巨大的,但同志们的智慧和力量更是无穷的!只要上下同心,军民一体,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艰难险阻!
“散会!立刻行动!”陆鸣大手一挥。
会议结束,干部们带着紧迫的任务和坚定的决心,迅速返回各自的岗位。整个八义集根据地,如同一台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围绕着“粮食”和“战备”这两个核心,高速而有序地运转起来。一场应对生存危机的全民总动员,全面展开!
八义集会议的精神,如同强劲的东风,迅速吹遍了根据地的每一个角落。各中队长、政治代表、各村农会干部和士兵委员会代表们一回到各自驻地,立刻将会议精神传达下去,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围剿准备”和“深挖洞,广积粮”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一、全民动员,深挖洞,广积粮
* 修建地下粮仓: 各村寨成为了巨大的工地。在人民军战士和民兵的指导下,村民们利用山坳、坡地、树林深处,甚至自家院落后面的隐蔽处,挥汗如雨地挖掘着地道和窖洞。老人和孩子负责运送泥土,青壮年负责挖掘和加固。这些地下粮仓位置隐秘,结构坚固,有的还设置了伪装和多个出口,旨在将宝贵的粮食藏匿于敌人的眼皮底下。
* 分散储备物资: 除了集中的大型粮仓,各村还实行“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的策略,鼓励村民将部分粮食、盐巴、布匹等紧要物资分散藏匿在家中地窖、夹墙等地方。妇女们则忙着将粮食炒熟、磨成粉,制作成更易保存的干粮。
* 抢收与藏粮: 针对可能来不及收割的情况,农会组织了“抢收队”,时刻关注庄稼长势和敌情动向,一旦有风吹草动,立即组织人力抢收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庄稼,并迅速运往隐蔽粮仓。
* 开辟秘密粮道: 在一些偏僻的山路、林间小径,由可靠群众和民兵把守的秘密运输线被开辟出来,用于在紧急情况下转移粮食和人员。
二、三级武装,严阵以待
* 人民军主力: 作为根据地的拳头力量,各中队加紧练兵,重点演练山地游击、伏击、阻击、夜战等战术。同时,派出小股精锐部队,向根据地外围进行武装侦察,扩大警戒范围,力求提前发现敌情。
* 赤卫队(民兵): 各村青壮年组成的赤卫队,装备虽然简陋(梭镖、大刀、土枪为主),但士气高昂。他们负责村寨的日常巡逻、岗哨,并配合人民军进行军事训练和工事修筑。他们是人民军最可靠的后备力量。
* 儿童团: 孩子们也被组织起来,负责站岗放哨、传递消息、查路条等辅助任务。他们年纪小,不易引起敌人注意,却成了根据地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三、后勤保障,全民参与
* 妇女后勤队: 根据地的妇女们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她们组织起来,为部队和民兵缝制军衣、军鞋,制作干粮、照顾伤员。许多妇女还参加了武装和救护训练,成为战斗后勤保障的重要力量。
生产与支前: 在紧张备战的同时,农业生产并未放松。村民们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抢种抢收,发展副业(养殖、榨油等),努力做到“生产支前两不误”。
整个农村根据地,仿佛一个巨大的蜂巢,虽然忙碌,却秩序井然。田间地头,是辛勤劳作的身影;山林之间,是隐蔽工事的轮廓;村寨内外,是巡逻警戒的民兵。一种“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磅礴气势,在根据地悄然形成。
陆鸣穿梭于各村之间,视察工作,解决问题。他看到村民们虽然辛苦,但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保卫家园的决心;他看到战士们虽然疲惫,但训练场上的喊杀声震天动地;他看到各级干部虽然忙碌,但处理事务井井有条。
他知道,尽管未来的战斗可能异常残酷,但有了这样坚实的群众基础,有了这样一支经过锤炼的人民军队,有了这样充分的战备动员,根据地就一定能够粉碎敌人的任何围剿,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这场轰轰烈烈的备战运动,不仅是在储备物资和修筑工事,更是在凝聚人心、锤炼队伍!它为即将到来的风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却比任何城墙都坚固的防线——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喜欢穿越封建社会弹幕教我怎么革命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越封建社会弹幕教我怎么革命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