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凯旋归心
凤鸣坡的硝烟还未散尽,柳萱的医疗营已率先铺开。她蹲在临时帐内,正给一个断了腿的我军士兵接骨,医女递来的夹板还带着松木的清香,士兵咬着布巾,额上渗满冷汗,却仍咧嘴笑:“大夫,俺砍了三个吐蕃兵,没给咱范阳丢脸!”
帐外,苏琬琬正带着属吏清点战利品 —— 堆积如山的吐蕃弯刀、甲胄,还有论钦陵的帅印,都被一一登记造册。她翻着帐册,忽然对身后的赵江月道:“你看,这是从论钦陵大帐里搜出的吐蕃赞普密信,说若拿下灵州,就分回纥一半疆土,难怪阿古拉会倒戈。”
赵江月接过密信,指尖拂过上面的吐蕃文字,想起昨日决战时回纥骑兵突袭吐蕃后营的场景,忽然明白父亲常说的 “敌友只在利益之间”。他将密信收好:“苏姨,这信得给父亲看看,说不定能用来安抚阿古拉 —— 毕竟我们还答应归还他云州马场。”
此时,慕容芷正押着论钦陵往中军大帐走。论钦陵被铁链锁着,肩膀上的箭伤还在渗血,却仍梗着脖子:“我乃吐蕃大将,要杀便杀,别想让我降!” 慕容芷冷笑一声,指了指不远处归降的吐蕃士兵:“你的弟兄们都愿归降,换一口饱饭,你倒要逞英雄?” 论钦陵望去,只见他的旧部正排队领我军发放的干粮,眼神里满是对生的渴望,顿时哑口无言。
未时,赵正下令班师回灵州。我军队伍绵延数里,前面是扛着战利品的士兵,中间是归降的吐蕃兵,后面跟着救治伤兵的医疗营。刚走到灵州城外,就见百姓们捧着热粥、馒头涌了过来,一个白发老丈捧着一碗粥,跪在赵正马前:“赵王殿下,您救了灵州百姓,俺代表大伙给您磕头了!”
赵正连忙翻身下马,扶起老丈:“老丈快起,这是全军将士的功劳,不是我一人之能。” 话音刚落,周围的百姓纷纷欢呼起来,“赵王千岁” 的喊声震得空气都在颤抖 —— 自吐蕃回纥犯境以来,百姓们日日活在恐惧里,如今大捷,这份喜悦比任何时候都真切。
消息传回长安时,紫宸殿里一片死寂。少帝握着捷报的手都在抖,太后坐在一旁,眼泪止不住地流:“多亏了赵王,不然这江山……” 老臣们纷纷跪地,请求下旨嘉奖赵正,有几个激进的甚至说:“赵王功盖寰宇,当加九锡,封尚父,以安天下民心!”
三日后,朝廷的使者带着诏书抵达灵州。使者捧着明黄诏书,声音带着谄媚:“陛下有旨,赵王赵正平定吐蕃回纥,救社稷于危难,封尚父、天策上将,加九锡,赐三州之地,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赵正接过诏书,目光扫过 “尚父” 二字,心里清楚 —— 这是朝廷无奈的妥协,如今他手握重兵,天下民心归附,朝廷早已无法掌控。慕容芷、苏琬琬等人站在身后,眼神里满是期待,却没一人多言 —— 他们都在等赵正的决定。
“臣,谢陛下恩典。” 赵正躬身接旨,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接下来的几日,灵州城热闹非凡。天下贤才纷纷来投,有从长安辞官来的文官,有从边疆来的武将,甚至有西域的商队首领求见,愿为赵正效力。百姓们更是自发在灵州城外立起赵正的生祠,日日香火不断,祠前的石碑上刻着 “救民于水火,扶社稷于将倾” 十二个大字。
深夜,赵正的书房里还亮着灯。柳萱、慕容芷、苏琬琬、萨琳娜,还有赵江月围坐在案前,案上摊着天下舆图。苏琬琬率先开口:“如今朝廷名存实亡,天下只认赵王,不如顺天应人,登基称帝,以安民心。”
慕容芷也附和:“末将愿率全军将士,拥戴赵王登基!”
赵正沉默良久,目光落在舆图上的长安,又看向身边的赵江月 —— 少年眼神坚定,显然也认同众人的提议。他想起穿越以来的种种,从范阳的落魄孤儿,到如今的天下柱石,一路的牺牲与付出,都是为了让百姓不再受苦。
“为天下苍生计,” 赵正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有力,“我当顺天应人。”
(第二百三十九章 完)
喜欢雪月大明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雪月大明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