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安稳的模样
漕渠边的造船坊里,木屑随着刨子的动作簌簌落下。老周头戴着老花镜,正给新造的漕船补桐油,赵江月蹲在一旁,手里拿着小刨子,有模有样地跟着蹭木板 —— 木屑沾了满手,却笑得眼睛眯成缝:“周爷爷,我这样刨,是不是以后也能像您一样,造保护漕渠的船?”
老周头放下桐油刷,粗糙的手拍了拍孩子的头:“能!江月这么用心,以后定比爷爷还厉害。你娘当年也常来这儿看我们造船,说船造得结实,漕粮才能运得稳,百姓才饿不着。”
提到娘,赵江月停下手里的活,摸了摸颈间的玉佩:“我知道,柳姨姨跟我说过,娘还帮着选过造船的木料呢。今日我带了常嬷嬷做的芝麻饼,给您一块,也给娘和高公公留了,等会儿去望河亭送。”
正说着,柳萱提着竹篮走来,篮里装着刚蒸好的玉米馍,还冒着热气:“老周头,江月,歇会儿吃点东西。萨琳娜派来的商队伙计到了,说耐旱粮种已经卸在永丰仓,我跟你爹爹约好,等会儿去看看能不能在渠边的荒地上试种。”
赵江月立刻蹦起来,手里还攥着没刨完的小木片:“我也去!我要帮着撒种子,等长出粮食,就分给漕工爷爷们,也告诉娘,咱们漕渠边能种出好庄稼了。”
柳萱笑着点头,帮他擦掉手上的木屑:“好,带你一起去。你爹爹刚才还说,要是试种成功,就把渠边的荒地都开垦出来,让百姓们一起种,以后范阳的粮食就更足了。”
两人往永丰仓走时,正撞见赵正领着亲卫,帮着百姓把粮船靠岸。那百姓是邻村的张老汉,粮船的舵坏了,卡在渠湾里,急得直跺脚。赵正亲自扶着舵,亲卫们推着船身,喊着号子把船推到码头:“张老伯,下次出船前先检查舵,要是坏了,就去造船坊找老周头,别冒险行船。”
张老汉握着赵正的手,感激得直点头:“多谢赵大人!要不是您,俺这一船粮就误了时辰,家里的娃还等着卖粮换钱买笔墨呢。” 他从粮袋里舀出一把新米,“这是俺家新收的米,您拿着,给江月小少爷熬粥喝。”
赵正推辞不过,接了米递给柳萱,又对张老汉道:“您客气了,护着漕渠和百姓,本就是我该做的。以后有难处,直接去府衙找我。”
等张老汉离开,柳萱把玉米馍递到赵正手里:“刚跟江月说去看粮种,你这就忙上了。也不怕累着,常嬷嬷还说让你早点回府吃午饭。”
赵正咬了口馍,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笑着道:“不忙,帮着把粮船弄靠岸,心里踏实。你看江月,正跟商队伙计问粮种的事呢,比我还上心。”
顺着他指的方向,果然见赵江月拉着个胡商伙计,指着粮袋里的种子问东问西:“这个种子真的不用浇很多水吗?种在渠边,会不会被水冲了?” 伙计耐心地比划着解释,还从袋里抓了把种子,让他握在手里感受。
试种的荒地就在永丰仓旁,离望河亭不远。赵正和柳萱领着人翻土,赵江月也学着样子,用小铲子挖了个小坑,把种子小心放进去,再盖上土,动作认真得像在完成什么大事。“娘,高公公,我种了种子,等长出庄稼,我就来告诉你们。” 他对着望河亭的方向小声说,风把话吹得飘向碑的方向。
忙活完已是正午,常嬷嬷提着食盒来送饭,里面有酱肉、青菜,还有赵江月爱吃的枣泥糕。三人坐在渠边的石头上,赵江月先把枣泥糕掰了两块,放在干净的油纸里:“等会儿我去给娘和高公公送,这个是常嬷嬷特意多加了蜜饯的,娘肯定喜欢。”
柳萱看着孩子的模样,轻声对赵正说:“姐姐要是看到江月这么懂事,看到漕渠边这么热闹,定会安心。之前总担心的事,现在都顺了,以后咱们就能守着这漕渠,看着江月慢慢长大。”
赵正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她的温度:“嗯,以后的日子,就该这样。漕渠通畅,百姓安稳,咱们一家人在一块儿,比什么都好。” 他看向远处的望河亭,碑旁的野迎春开得正盛,高力士的牌位摆在一侧,阳光洒在上面,竟有种岁月静好的温柔。
午后,赵江月提着油纸包去了望河亭,老梅正坐在碑旁翻看着高力士的手记。孩子把枣泥糕放在碑前,又拿出自己雕的小木船 —— 船身上刻着 “蓁蓁” 两个字,是柳萱教他写的:“老梅爷爷,我把小木船送给娘,这样她就能看着小船在漕渠上走了。”
老梅接过小木船,眼眶微热:“好,蓁蓁姑娘肯定喜欢。高公在手记里写,当年就想给蓁蓁姑娘做一艘小木船,可惜一直没来得及,现在江月帮他圆了心愿。”
夕阳西下时,赵正和柳萱来接赵江月。孩子牵着两人的手,走在漕渠边,嘴里哼着新学的漕工号子:“漕渠宽,漕船稳,娘和高公护我们;种粮足,百姓安,日子越过越香甜……”
号子声顺着漕渠飘远,落在往来的漕船上,落在望河亭的碑前,也落在渠边渐渐亮起的灯笼上。暖黄的光映着三人的身影,把漕渠的烟火气,晕成了最安稳的模样。
(第一百四十六章完)
喜欢雪月大明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雪月大明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