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告慰
望河亭旁的漕渠边,晨雾像薄纱似的裹着青石岸,天还没亮透,漕工们的号子声就先飘了过来。老周头光着膀子扛着木杠,粗糙的手掌攥着绳结,身后跟着十几个漕工,喊着 “一二、一二” 的调子,将丈高的青石碑往碑坑里放 —— 石面擦过泥土时发出 “簌簌” 声,最后 “轰隆” 一声落定,震得岸边的野迎春晃了晃,抖落满枝露水。
赵江月攥着柳萱的手站在最前,怀里的野迎春还带着漕渠的潮气,颈间的梅花玉佩被晨风吹得轻轻撞着衣领。他仰头看柳萱,小眉头微蹙:“柳姨姨,等会儿献花的时候,娘能听见我说话吗?我把想跟她说的话,都在心里背了好多遍。”
柳萱蹲下身,帮他把歪了的衣襟理好,指尖碰了碰花瓣上的露水:“能听见的。你娘一直看着漕渠,看着你,今天这么多人来送她,她肯定高兴。” 她望向碑坑旁的赵正,他正和石匠核对碑身的角度,晨光落在他肩上,竟比往日多了几分松快 —— 这些日子悬着的事,总算要画上句点了。
“大人!长安加急!” 老梅的声音突然从人群外传来,他拄着拐杖,怀里抱着个烫金公文袋,跑得衣襟都乱了,“陛下为高公平反了!还追封他为‘漕渠护国伯’,说要把他的牌位跟蓁蓁姑娘的碑立在一处,称他俩是‘护漕双璧’!”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漕渠,百姓们瞬间炸了锅,漕工们扔下木杠就拍巴掌:“高公也平反了!好啊!这下两位恩人都能安心了!” 有年纪大的漕工抹起眼泪,嘴里念叨着 “当年高公修漕渠的模样还在眼前”,引得周围人也红了眼眶。
赵正接过公文袋,指尖抚过袋上的龙纹,拆开时指腹都带着轻颤 —— 纸上 “漕渠护国伯高力士” 几个字力透纸背,旁边还注着 “与柳蓁蓁同享祠祭”。他抬头看向柳萱,眼底是藏不住的释然:“高公的心愿,也算圆了。”
亲卫很快捧来高力士的木牌位,黑檀木上刻着老梅亲笔写的牌位名,边角系着那对拼好的梅花玉佩 —— 青白玉石拼在一起,正好是朵完整的梅花,在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赵江月凑过去摸了摸玉佩,小声问:“爹爹,高公公是不是也很喜欢漕渠?他跟娘一起护着漕渠,现在能一起看着咱们了对吗?”
“是。” 赵正弯腰把孩子抱起来,让他能看清牌位,“以后每年漕渠通航,咱们都来给他们上炷香,告诉他们漕渠没出事,百姓也过得好。”
辰时的铜锣声响起,立碑仪式总算开始。老周头先端着一坛葡萄酒上前,酒液洒在碑前的泥土里,酒香混着青草气飘开来:“蓁蓁姑娘,高公!俺们漕工敬您二位!往后漕渠有俺们盯着,保准不堵、不涝,不辜负您俩当年的心血!”
接着是赵江月。他捧着野迎春,一步步走到碑前,小手轻轻把花放在碑脚,又对着石碑深深鞠了三个躬,声音清亮得能传过漕渠:“娘,高公公,我是江月。我把您喜欢的野迎春带来了,碑上刻着我跟您说的话 —— 我会像您一样护好漕渠,护好百姓。以后我每天都来给您浇水,跟您说漕渠上的事,说我又认识了多少漕工爷爷。”
孩子的话没说完,人群里就有妇人抽起了鼻子。柳萱走上前,展开手里那卷泛黄的功绩册,指尖划过 “柳蓁蓁” 三个字,声音轻却清晰:“柳蓁蓁,范阳人氏。弱冠之年查永丰仓漕弊,揭贪墨、补粮缺,救百余百姓于饥寒;安史之乱起,叛军以漕渠密道图相诱,她宁死不从,焚图拒敌,保漕渠根基未损;后为护漕工脱险,遭奸人陷害,却始终未改护漕之心…… 今朝廷追封‘漕渠护民县君’,立碑以记,愿其名与漕渠同存。”
念到最后,她的声音忍不住发颤,赵正悄悄走过去,伸手扶了扶她的肩。风从漕渠上游吹过来,带着漕船的铃铛声,像是在应和她的话 —— 远处几艘漕船正缓缓驶来,船头上挂着的平安符,和赵江月之前挂的一模一样。
仪式结束后,百姓们还围着碑不肯走。有带着孩子的妇人,指着碑上的字教孩子念 “柳蓁蓁”;漕工们则聚在亭里,说要在碑旁种一片野迎春,明年春天让这里开满花。赵江月拉着个漕工家的小娃,指着碑上的野迎春图案:“这是我娘喜欢的花,以后咱们一起给花浇水好不好?”
赵正和柳萱站在望河亭的栏杆旁,看着眼前的景象,柳萱轻声说:“姐姐的冤屈平了,高公也得偿所愿,漕渠安安稳稳,史思明伏法,这些日子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
“落地了,却不能松劲。” 赵正握住她的手,目光落在驶来的漕船上,“漕渠还要维护,江月还要长大,说不定以后还有别的事要应对,但只要咱们在一起,就不怕。”
老梅走过来,手里拿着片刚摘的野迎春花瓣,放在碑前:“高公和蓁蓁姑娘要是泉下有知,见着这太平景象,定会安心。大人,柳娘子,往后范阳的漕渠,就拜托你们了。”
(第一百四十四章 完)
喜欢雪月大明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雪月大明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