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烽火照江淮
秋日的扬州漕运司衙署,满园金桂香飘十里,赵五与柳蓁蓁新婚的喜绸尚未褪色。这日清晨,赵五正与漕司属吏核验新一批运往长安的漕粮册簿,忽见慕容芷一身风尘疾步闯入,皮甲上沾着露水与尘土。
“范阳急报!”慕容芷声音沙哑,从怀中掏出一枚烙着狼头的铜符,“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二十万南下。先锋已破陈留,不日将抵睢阳!”
满堂俱寂。赵五手中朱笔在册簿上洇开一团猩红。他想起三日前收到的密报——平卢军频繁调动、幽州铁匠铺日夜赶制兵刃,却未料到叛乱来得如此迅猛。
“漕运即刻转为军管。”赵五沉声下令,“所有漕船编队,三成为军粮运输,七成载难民南渡。沿河烽燧十二时辰值守,发现敌踪立即举火。”
柳蓁蓁悄然出现,将一卷地图铺于案上:“妾已标注江淮各郡粮仓位置。安禄山必先取洛阳,断漕运命脉。我们当在泗州、楚州设两道防线,阻叛军南下夺粮。”
正当部署时,忽有胥吏急报:扬州刺史崔圆称病闭门,城内盐商集体罢市,码头苦役被不明人士煽动闹事。显然,安禄山的暗桩已开始行动。
赵五冷笑:“果然来了。”他转向慕容芷:“烦请慕容姑娘率江湖义士,控制扬州各城门要道,凡形迹可疑者即刻扣押。”又对柳蓁蓁道:“夫人可否宴请盐商女眷?让她们知道,叛军若至,玉石俱焚。”
是夜,漕司衙门灯火通明。赵五收到三路密报:西路——萨琳娜的胡商队发现叛军伪装粮商探查水道;东路——慕容芷擒获欲焚毁漕船的奸细;北路——柳别驾从长安送来血书:潼关危殆,江淮乃朝廷唯一命脉。
更鼓三响时,赵五独立庭中。柳蓁蓁为他披上大氅,轻声道:“可是在想安禄山为何提前起事?”
“正是。”赵五蹙眉,“按原本谋划,他该待冬日河冻时发兵。如今仓促起事,定有变数。”
柳蓁蓁从袖中取出一枚蜡丸:“父亲密信。杨国忠前日强令哥舒翰出关迎战,二十万大军覆没。太子已秘密离京,恐有南下之意。”
赵五猛然醒悟:安禄山必是得知长安空虚,才提前发难。而太子若至江淮,这漕运重地立刻成为政治漩涡中心。
此时,慕容芷押来一名俘虏。此人乃平卢军斥候,搜身时发现怀中有绘制漕运路线的绢图,角落绣着“魏”字暗纹——正是先前漕运案中出现的标记。
“南山…”赵五喃喃道。原来安禄山与朝中“南山”势力早有勾结,此番叛乱竟牵涉如此之深。
黎明时分,赵五做出惊人决定:开放扬州官仓,以平日半价售粮于民。“叛军若至,粮草必遭劫掠。不若散于百姓,既活民,又绝敌资。”
此举震动江淮。百姓称颂赵五为“赵青天”,而世家大族却暗中骂他败坏纲常。柳蓁蓁忧心道:“此举虽得民心,却恐招物议。”
赵五遥望北方烽烟:“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若江山倾覆,要这些粮草何用?”
恰在此时,江面传来号角声——水师战舰护送着数艘楼船抵达扬州。船上下来的,竟是乔装打扮的太子李亨与一众朝臣。
太子执赵五之手叹道:“满朝朱紫,竟不如一漕吏看得明白!孤奉陛下密旨,以江淮为根本,再造社稷。”
赵五心中凛然:这乱世棋局,自己已从观棋者沦为盘中之子。而更大的风暴,正在血色地平线上酝酿。
(第四十三章 完)
喜欢雪月大明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雪月大明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