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墨惊四座
府试考场之上,赵五悬腕运笔,一手融合了颜筋柳骨与宋四家意趣的行书震惊四座。
然而锋芒过露,却也引来了同期士子的妒忌与针对。
便在这时,那日有一面之缘的柳家小姐,竟再次出现在他的生命里……
赵五揣着那份沉甸甸的案首文书回到叔父家中时,黄昏已至。破旧的农舍里,气氛却与往日截然不同。婶娘破天荒地没有指使他去喂猪砍柴,堂兄脸上那惯常的鄙夷也收敛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惊疑和探究的神色。饭桌上,甚至多了一碟切得薄薄的咸肉。
“五郎……真中了?”叔父赵老憨搓着粗糙的手掌,脸上皱纹都因激动而舒展开些,反复确认着。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长长舒了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又像是押对了宝的赌徒,眼中放出光来。“好!好!我老赵家,祖坟怕是要冒青烟了!”
赵五心中清楚,这微薄的善意和改观,全然建立在“功名”二字之上。在这大唐,一个读书人的身份,便是通往另一重世界的敲门砖。他更加坚定了信念,必须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不仅要走,还要走得稳,走得快。他不再是那个输光一切的赌徒赵五,而是手握“年轻”和“书法”这两张王牌的赵五。
接下来的日子,他闭门苦读。凭借远超同龄人的心性和理解力,以及前世零散积累的文史知识,他将那几本艰深的儒家经典啃得飞快。更多的时间,他用来磨砺书法。这具年轻的身体手腕有力,眼明心静,正是习字的最佳状态。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原主那手尚可的楷书,而是开始尝试将记忆中颜真卿的雄浑、柳公权的骨力,甚至后世米芾的跌宕意趣,不着痕迹地融入笔端。他深知,在这看重书品的时代,一手足以令人惊艳的好字,有时比文章内容更能先声夺人。
府试之期转瞬即至。
考场设在州府治所的一座宏伟文庙之内。清晨,天色微熹,文庙前已是人头攒动。来自各县的士子们,或锦衣华服、僮仆相随,或布衣青衫、形单影只,但无一例外,脸上都带着紧张与期盼。赵五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衫,独自站在人群中,显得毫不起眼。他能感受到几道目光扫过自己,带着审视,旋即又漠不关心地移开。在这些大多出身优渥的士子眼中,他这个看起来寒酸怯懦的少年,恐怕只是来凑数的。
然而,当沉重的考场大门隆隆打开,众人按序鱼贯而入,找到自己的号舍坐定后,赵五的心反而沉静下来。号舍狭小逼仄,仅容一桌一凳,但他却有种奇异的熟悉感,仿佛回到了前世那些决定命运的赌局之前,只不过,这次的赌注,是他的一生。
试题发下,是《论吏治与教化》。一个颇为宏大的题目。
赵五并未急于动笔。他闭目凝神,将前世所见所闻的种种管理思维,与这个时代的现实需求在脑中飞快地交织、碰撞。他摒弃了那些空泛的道德说教,决定从“选人”与“育人”两个务实角度切入,强调考核实效与基础启蒙并重。腹稿已成,他深吸一口气,提起那支陪伴他许久的秃笔,蘸饱了浓墨。
笔尖落下的一刹那,他整个人的气质都为之一变。不再是那个谨小慎微的乡村少年,也不再是那个潦倒颓唐的赌徒,而是一个凝聚了千年笔墨精华的舞者。手腕悬空,运笔如风,起承转合间,既有唐楷的法度森严,又透出一股不为时代所拘的洒脱气韵。字字如珠玑,行行若流水。他专注于笔下的世界,浑然不觉自己的异常专注和那手迥异于常人的书法,已引起了巡考官的注意。
一位身着浅青色官袍、面容儒雅的中年官员缓步走过他的号舍,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他的试卷,脚步猛地一顿。他俯下身,仔细端详着纸上的墨迹,眼中先是掠过一丝惊诧,随即化为浓浓的欣赏。他并未出声打扰,只是驻足良久,才轻轻颔首,悄然离去。
这一幕,却被不远处号舍中的一个华服少年看在眼里。那少年姓孙,是本地一富商之子,平日骄纵惯了,见巡考官(后来赵五才知那是本州司马,姓李,乃此次府试的副主考)对赵五如此青睐,又见赵五笔下字体确实不凡,心中不由升起一股酸涩的妒意。
三场考试完毕,赵五自觉发挥尚可。走出考场时,虽身心疲惫,却步履轻松。然而,就在文庙外的石阶下,他被以孙姓少年为首的几人拦住了去路。
“哟,这不是那位得了李司马青眼的‘书法大家’么?”孙姓少年语带讥讽,斜睨着赵五,“不知是哪家的高才,面生得很啊。”
旁边一人附和道:“孙兄,怕是哪个穷乡僻壤来的,不知走了什么运道,字写得花哨些罢了。”
赵五不欲多生事端,拱手道:“诸位兄台请了,在下赵五,确系乡下子弟,不敢称大家。还请行个方便。”
孙姓少年却不肯罢休,上前一步,故意用肩膀撞向赵五:“方便?这路是你家开的不成?小爷我今日偏要看看,你这手字,是不是连人也一起‘写’飞了!”
赵五下意识地侧身避开,他虽不壮硕,但前世年轻时喜欢踢足球,些许灵活还是有的。孙姓少年一击落空,趔趄了一下,更是恼羞成怒,挥手便要让随行的伴当上前。
“住手!”
一声清叱传来,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辆装饰雅致的马车不知何时停在路边,车帘掀起,露出了一张俏丽的面孔。正是那日在县衙前有过一面之缘的柳小姐。她今日换了一身鹅黄色的衣裙,更衬得肌肤如雪,此时柳眉微蹙,目光清冷地扫过孙姓少年几人。
“光天化日,尔等士子,竟在文庙之前行此无礼之事,成何体统!”柳小姐声音不高,却自有一股气势。
孙姓少年显然认得这位柳小姐,知其家世不凡,脸上阵红阵白,悻悻地瞪了赵五一眼,低声道:“算你小子走运!”便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
赵五整理了一下衣衫,上前对柳小姐深深一揖:“多谢柳小姐解围。”
柳小姐目光落在他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语气缓和下来:“赵郎君不必多礼。方才之事,我都看见了,是他们无状。看来郎君府试定然顺利?”
“托小姐洪福,尚算尽力而为。”赵五谦逊道。
柳小姐点了点头:“那便好。今日偶遇也是缘分,不知郎君接下来有何打算?若是留在州府,或许还有再见之期。”她话语中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期待。
赵五心中一动,隐约感到这或许不仅是偶遇。他坦然道:“小生还需回村等待放榜。若侥幸得中,自当再来州府,拜谢小姐今日相助之恩。”
柳小姐闻言,唇角微扬,轻轻放下车帘:“如此,便预祝赵郎君金榜题名了。”马车缓缓启动,驶离了文庙。
赵五站在原地,望着马车远去的方向,心中波澜微起。这盛唐的天空下,科举之路已然开启,而意料之外的人情交织,似乎也正悄然展开。他握了握拳,无论前方是荆棘还是坦途,他都已做好了押上一切的准备。
数日后,府试放榜。赵五的名字,赫然列在甲等第三位。消息传回村中,叔父赵老憨激动得老泪纵横,连声道这赌注下得值。而赵五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更广阔的天地,更复杂的漩涡,正在前方等待着他。
(第二章 完)
喜欢雪月大明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雪月大明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