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那八幅画,让咱得知你还活着。\"老爷子感慨万千。
这种倾诉让他倍感轻松。过去十年身为帝王,他从未向任何人敞开心扉,有些事就连对朱彪也不能言说。但马皇后不同,她是他最信赖的人。他可以畅所欲言,而她总会耐心聆听。
老爷子滔滔不绝,诉说着往昔的点点滴滴。
朱元璋详细叙述了那八幅画的内容。
最后。
他提到了那封来自蜉蝣道人的信,“就是这封信,说是一位自称蜉蝣道人的高人,在皇陵梦中预见了六百年后的事情,得道后写下此信,这才救了咱大孙,也救了你。”
马皇后听着。
直觉让她难以相信!
但朱元璋边说边取出那封信递给她。
马皇后半信半疑地接过来看。
目光落在“血亲相残”四个字上时,她顿时愣住了。
“这上面说的可是真的?”
朱元璋神色复杂,摇了摇头,“咱也不清楚……”
接着,他又想起另一封信。
朱元璋正要拿出那封用“拼音”写成的信——
那最关键的东西。
他尚未取出,也未能解读。
就在这时。
马皇后却说起了另一件事。
“重八,第一件事,我已经告诉你了。”
“那个年轻人,长相与大孙儿时颇为相似,很可能就是咱们的大孙。”
“可自从几天前,他就再未出现,仿佛人间蒸发一般!”
“但他留下的这【拼音】!”
“正是我要说的第二件事!”
马皇后眼中闪烁着光芒,“这几日在太平县试行,效果极为显着!”
“尤其对于不识字的人和幼童!”
“只需先学会这几十个拼音,日后学习汉字便能事半功倍。”
“若能将汉字普及整个大明……”
“人才必将如过江之鲫,不出二十年……我大明就能培养出第一批精通百工百业、推动各行进步的人才!”
“到那时,朝廷选拔官员,也可优中选优!”
听了这番话。
朱元璋早在下午与那些孩童交流时,
就已见识到【拼音】的妙处。
大明对人才的渴求,从未止息。
他毫不犹豫,当即点头。
“妹子,你放心,咱明白轻重。”
“既然此物有用,咱便全力推行。这无疑又是对那些固步自封的士绅一次重击!”
“哼!”朱元璋冷笑一声,“待咱大明富裕了,定要让天下百姓的子女都读得起书。”
“绝不能因家贫而辍学!”
“至少,要识遍所有字,懂得分辨是非善恶!”
“对了!”
此时。
朱元璋终于取出了那封最关键的信。
“你看看这个……是那只鹦鹉送给咱的……”
“唉,沐英那孩子,听说标儿病重,竟因忧心过度自己也病倒了!”
“解开这封信,或许就能找到那种奇药物。”
“这上面写的,全是那【拼音】。”
他一边说……
一边取出那张在朝堂上让百官束手无策的信纸。
外人眼中如同天书的拼音,
在马皇后看来却一目了然。
然而。
她只看了一眼,便猛地愣住。
砰!
马皇后骤然起身,眼中满是震惊!
“这怎么可能?”
“怎么了?”朱元璋急忙凑上前问道。
马皇后猛地抬起头。
“重八,刚才你说的血亲相残……!”
朱元璋闻言,心中顿时一凛。
马皇后缓声说道:“就在这里。”
她一字一句地念出信上内容:
【吾梦中见,数十年间,大明皇室血亲相残,千里流血……此后大明虽扬威域外,迎来永乐!】
【却不过刹那烟火,短暂辉煌!】
【国运仅二百七十六年!】
【末年景象,王室腐朽、党争误国、万民揭竿,惨绝人寰!】
【终致异族铁骑趁虚南下……】
【大明覆灭,神州倾覆!】
“砰”的一声!
朱元璋猛地站起。
激动之下,他一脚重重跺在木地板上,发出震响。
他失声叫道:“你说什么?”
马皇后脸上也满是难以置信。
这封用拼音写成的信看似密密麻麻,译出后不过百余字。她连日研习拼音,解读起来并不困难。
“血亲相残,千里流血?”
朱元璋面色冷峻。
“先前那蜉蝣道人也曾说过类似的话……”
“血亲?”
“朕的血亲!”
“究竟是谁在厮杀?因何厮杀?”
第一次听见这话时,他心中虽是一惊,却因心系皇后并未在意。但此刻,他再无法忽视。
正因为与皇后重逢,他愈发珍视亲情。
他绝不能容忍——
绝不容许自己的子孙为争夺皇位自相残杀。
念及此,他心如刀绞!
“后面这句‘迎来永乐,短暂辉煌’!”
一旁马皇后的神情也凝重起来。
此事关乎大明国运!
在她看来,甚至比二人重逢更为重要。
“这应是指下一任皇帝……”
“永乐,当是年号。”
朱元璋喃喃自语。
马皇后细察到他双手微颤,显是内心波涛汹涌。
“永乐是谁的年号?”
“朕这些儿子里,谁会以‘永乐’为号?”
“是谁?”
“究竟是谁?”
此刻的朱元璋已濒临暴怒边缘。
马皇后幽幽叹息。
此事对朱元璋打击太大,他有此反应实属正常。
实在是……
连她也感到震惊与困惑。
“是啊,到底是谁?”
“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谁敢做这等事?”
“好孩子?”
“那这预言从何而来?”朱元璋怒气渐生。
马皇后心知这老头就是这般脾气。
方才还对着自己哭哭啼啼,一口一个“皇后”“妹子”。
转眼就可能因事动怒。
但此刻她无暇暗自埋怨。
实在是此事太过骇人听闻。
她深知自己这位夫君的心思。
自年幼时起,他便失去了父母与手足。
失去得越早,便越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家。
在他眼中,儿孙本该和睦相处,兄弟相亲。
马皇后记得,曾让老爷子读史书时,每当读到秦史,见胡亥残害兄长,他便怒不可遏,甚至扬言若自己有这般“自灭其族”的孽子,早已亲手摔死!
读到汉武帝晚年巫蛊之祸,他更是痛心不已。
老爷子认为,汉武帝年轻时雄才大略,打出了汉家威严,独尊儒术,一统思想,
成就了汉民族的雄风。
然而晚年昏聩,逼死皇后与太子,
在他看来,人生将尽,何不将江山传给儿子?
何苦受奸人蒙蔽,铸成一生悔恨、九泉难安的错事?
何其荒谬!
读到唐太宗玄武门之变,杀兄囚父,
老爷子也只能叹息,认为那是李渊未能平衡教导、后辈过于杰出所致。
一次次目睹亲人为了皇位自相残杀,
老爷子早早就定下《皇明祖训》:
非嫡长子,不得立为储君!
可如今,是谁如此大胆,竟敢违背祖训?
“皇后,咱的儿孙中,真有这样大逆不道的人吗?”
老爷子愈想愈悲,心如刀割,难以承受。
“你也别多想,或许是形势所迫呢?”
“形势所迫?再迫就能残杀血亲?”
“啪”一声,老爷子猛拍桌案,怒不可遏。
“再听下去……你听听!”
“国祚仅二百七十六年?”
“咱的大明,是要万世永固的!是要让百姓永远安康的!”
“怎会只有二百多年?”
“这其中,又发生了多少乱事!”
老爷子浑身颤抖,胸膛剧烈起伏,怒声喝问。
外头听见动静的叔侄三人,面面相觑。
方才不是进去叙旧了吗?怎么又吵起来了?
老爷子却全然不顾。
“皇后,你说,咱的大明若只有二百多年,能传多少代?”
“怕是连咱定下的名字,都用不完吧?”
马皇后轻声劝道:
“重八,天下哪有永固的王朝?”
“强如大秦,不也二世而亡?”
“两汉相加,不过四百年。”
“唐宋两朝,也不过三百载左右。”
老爷子双目赤红,神情狰狞:
“皇后啊,皇后……咱知道,咱都明白。”
“可咱的大明,怎能与它们一样?”
“咱的大明,必须不一样!”
“更何况,后面还有那么多烂事——王室糜烂、党争误国、万民皆反?”
“你瞧瞧,宗室……这分明是朱家子孙埋下的祸根!”
“党争,明摆着是朝堂上那些大臣干的好事!”
“绝对是那帮 污吏!逼得老百姓活不下去,才不得不反咱大明江山啊!”
“皇后你说说……”
“咱早就说过该杀!”
“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让这些人好好见识见识咱的雷霆之怒!”
老爷子振袖而起。
“没一个好东西!”
“再瞧最后这条……”
“外族入侵,山河破碎!”
“这能忍吗?”
“谁看了不痛心?”
“难道咱拼死拼活打下的基业,就是让后世这些不肖子孙糟蹋的?”
老爷子罕见地情绪失控。
“大明!”
“就算要亡!”
“也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还之于民!”
“岂能落入外人之手!!”
“皇后啊!”
“这些消息简直要了咱的老命!”
说到激动处,老爷子悲愤难抑,颓然跌坐椅中,半晌说不出话。
马皇后连忙奉上茶水,待他缓过气来,才柔声劝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况且这终究是场梦。既是预言,总有转圜余地。”
“转圜!”朱元璋恍然惊醒,“说得对!能改!必定能改!”他用力攥着拳头,陷入沉思。
马皇后犹豫片刻,轻声道:“原本还想说第三件事,见你这般模样,倒不忍开口了。”
“但说无妨!”老爷子摆手,“这么多糟心事都听了,还差这一桩?”
喜欢大明:陈圆圆跪地求饶!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大明:陈圆圆跪地求饶!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