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甚者已嚎啕大哭。
然而……
就在这时,
老人挣扎着发出声音!
“老四……老四到了吗?”
朱允炆急忙上前,“皇爷爷,您在说什么?”
“老四!”
“老四来了没有!”
“快去召燕王……燕王为何还未到!”
朱允炆连忙答道:“信已送出,但四叔尚未归来!”
老人抬起的手,
骤然僵在半空,
久久未落……
此刻,
众人的梦境中,凡见此景者,
无不心生疑惑。
“皇爷此时为何还召老四?”
“燕王!”
“燕王又为何未归?”
蓝玉:“莫问咱,咱早已不在人世!”
詹徽面带愧色道:“说来惭愧,下官此时似乎也无能为力了……”
傅友德默然不语。
众人已无心理会那几人的互相调侃,目光齐刷刷投向燕王朱棣。
朱棣察觉到众人投来的视线,方才眼中闪烁的光芒瞬间收敛。心中萌生的种种念头,如同破土而出的杂草,转瞬枯萎。
即便面对满朝文武,乃至自己的兄长,他仍毫无惧色,神色坦然。
“诸位为何都盯着本王?”
燕王朱棣言语间尽显王者气度。他目光如炬,与众人一一对视,气势非但不落下风,反而更胜一筹。
此时,又一道声音响起:
“老四,为何朕召你回京,你却未归?”
方才还泰然自若的燕王,顿时冷汗涔涔。他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敬畏自己的父皇。
闻听此言,他急忙向前禀奏:
“父皇宣召,儿臣本该即刻返京,只是这……儿臣实在不知其中缘由啊!”
太祖闻言,不再多言,转而凝视着眼前的画面,紧握双拳,似乎对晚景感到愤懑不平。
“燕王,终究没有回来吗?”
这位洪武帝缠绵病榻之际,心中惦念的竟是自己的四子!
无人知晓,在此关键时刻,燕王为何迟迟未归。
太祖喃喃低语着最后的疑问,却始终得不到答案。最终,他也只能无奈放弃。
“允炆……近前来。”
这位形销骨立的老人,望向自己的皇孙。
待朱允炆凑到榻前,老人才缓缓嘱咐:
“你若登基为帝,首要之事便是照料好弟弟妹妹。”
“你们血脉相连,不论何时,都要心存善念,珍惜亲情。”
朱允炆悲痛欲绝,泪流满面地连连点头。
太祖仍不放心,继续谆谆告诫:“对待藩王,要谨守叔侄之礼。皇爷爷……明白你的顾虑……”
“但你的皇叔们为国镇守边疆,有他们在,你方可安心治理天下。”
“皇爷爷这一生……虽活得精彩,却仍有许多遗憾……”
“本想着早些去见,去见你父亲……可实在放不下这大明江山,放不下你们……”
“皇爷爷最后这些安排,都是为了这江山社稷啊!”
“允炆……这大明百姓的江山,你一定要守护好!”
“对内当励精图治,让百姓休养生息,切不可与民争利。”
“要牢牢把握皇权,勤勉理政,绝不可沉湎女色,行昏庸无道之事!”
“你要广纳贤才,善于纳谏,为大明选拔良臣……”
弥留之际,这位老人几乎将毕生所思所想,尽数传授给孙儿。
朱允炆只是不住落泪,在祖父榻前连连称是。
殿后,皇子皇孙早已哭成一片,悲恸不已。
正当此时……太祖话音忽转。
声音变得断断续续。
“允炆……爷爷……把所有的刺都给你拔掉了!”
“爷爷这辈子……最遗憾的,是最后那一刻还和他争吵。”
“爷爷最放不下的,是对那些老兄弟动手!”
“可他们……也太不把咱放在眼里!”
“你说……他们为何要那样做?”
“为何要逼咱对他们下手?”
“罢了……罢了……”
“爷爷……这就去地底下……向那些老弟兄赔罪!”
“爷爷累了!”
“乏了……”
终于……
这位大明的洪武帝,走向了自己的终点。
可是。
在意识消散之前,
他仍在低语……
“老四……”
“大明……”
“替咱守好这大明……”
……
“原来,皇爷喊老四,是要他守护大明?”
“这算是老爷子的临终嘱托吧?”
“想必是对二皇孙不够放心,才选个最有能力的来辅佐。”
“可皇爷最后这番话,是说给咱们听的吗?”
蓝玉面露感慨。
之前,眼见皇爷对他们挥起屠刀,
虽然他也预料到,
太子朱彪若真的不在了,
他们这些势力庞大的淮西勋贵,
恐怕真要面临一场清洗。
可猜到归猜到,亲眼看见并确认时,
心里仍有些不是滋味,
对老爷子难免生出几分埋怨。
然而……
他心里也清楚,这毕竟是梦境,还是那蜉蝣道人所言的六百年一梦……
这点不满虽有,却也在情理之中。
他自然不可能因此与老爷子翻脸。
不过……
当看到老爷子最后竟说要下去赔罪,
那仅存的怨气,似乎也消散了。
算了!
都是为了大明江山啊!
他头一次感到,老爷子的晚年,竟如此艰难。
那样的晚年……
换作他自己也承受不住!
可老爷子却一直坚持着。
唉!
万千思绪,最终化作一声长叹。
而此刻……
群臣仍在诧异:“为何燕王没有回来?”
“没道理不回来啊!”
众臣纷纷猜测。
燕王朱棣,
此时神情第一次出现明显的波动。
这一次,
他再也无法保持平静。
心中感慨万千,
只觉得眼眶微微发热!
“本王……”
“本王……真的不知情啊!”
就在此时……
突然间!
“混账!”
众人皆是一怔。
随即循声望去……
这才发现,
出声的竟是向来不动声色、在群臣眼中一向温和的朱彪。
此刻他却勃然大怒,
厉声斥责。
大家从未见过他发这么大的火,
顿时心头一惊!
纷纷看向他所望的画面。
这一看,
不只朱彪,
连蓝玉也怒火中烧!
“孽孙!”
“真是孽孙啊!”
听到这话,老爷子也跟着望去。
原来,
画面之中,
太医确认老爷子去世之后。
朱允炆脸上仍挂着悲痛,却迅速跪地行礼,匆匆完成仪式后立刻返回寝宫。他的母亲吕氏此时已是太后,早已备好皇袍。朱允炆一进门就急忙穿上皇袍,脸上露出难以抑制的喜悦。
“娘!”他激动地说道,“我终于成为大明的皇帝了!我终于登上了皇位!”
朱允炆精神振奋,向天地高声宣告:“百官们想必也等待已久。母亲,请您看着,我朱允炆必将成为天下最贤明的君主!我要超越皇爷爷的成就,亲手开创太平盛世!”
他停顿片刻,继续说道:“然而,要实现天下太平,必先清除所有外患。”
最后,朱允炆仰首望天,沉声道:“爷爷啊爷爷,您总说藩王是保护大明的重要力量,能让百姓免受外敌侵扰,安享太平。但是......”
朱允炆微微扬起嘴角,皇袍加身,真龙附体。在这一刻,他正式成为了天子。
感受着这令人沉醉的权力,朱允炆挥袖断言:“藩王势力日益壮大,各自拥兵过万。如此强大的势力......让朕如何安眠?”
“混账!”朱彪目睹此景,怒不可遏。他立即转身看向朱允炆,却发现儿子脸上的笑容已然凝固,整个人呆若木鸡。
“你这不肖子!你爷爷刚刚离世,你就做出这等事!就这么迫不及待吗?”朱彪愤怒地质问。
方才所见彻底颠覆了他对儿子的认知。在他心中,朱允炆向来谦逊好学,待人彬彬有礼,孝顺恭谨,原本确实是个好孩子。但之前的场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击中他的心房,让他难以置信这竟是朱允炆的真实面目。
这......这真是不肖子孙啊!老爷子的 还未冷透,就急着穿上皇袍?还自称“朕”?还有那吕氏!就这么急着当太后吗?真是荒唐!
此时,群臣面面相觑。蓝玉讥讽道:“不得不说,二皇孙隐藏得真深,连我都差点被骗了!这小子城府极深!”
傅友德则相对客观,但言语间仍带着讽刺:“虽然终于跨过了那道门槛,那种喜悦确实是人之常情,但这与二皇孙平日表现的形象实在不符啊?”
詹徽默不作声,只是微微点头。皇子朱樉正要破口大骂,却被朱元璋阴沉的脸色制止了。
“罢了!”最终朱元璋摆了摆手,“这终究只是那蜉蝣道人的一场梦。现在,那些事情总归不会发生。再说,那时候咱已经躺在病榻上,恐怕早就惹人厌烦了。”
朱允炆面色发白,意识到皇爷爷动怒了。
他正急着想要解释——
“皇爷爷……”
但朱元璋并未理会,仍紧紧盯着天幕,心中忧虑渐生。
他已从眼前所见,预料到未来可能发生的祸事。
“难道……那血亲相残的预言,就要应验在此?”
听闻此言,朱彪心头猛地一沉,急忙看向画面。
果然——
转眼之间,时序已过一年。
洪武三十一年,年号更易,
“洪武”转为“建文”。
接着,朱元璋与群臣目睹了朱允炆一连串举措:
齐泰、黄子澄,以及从蜀地赶回的方孝孺,
被建文帝授予重权,参与朝政。
黄子澄激动得浑身颤抖,
多年夙愿竟在将来成真。
“启禀陛下,臣以为洪武年间律法过严、战事频仍,”
“如今应宽刑减赋,改易前朝苛政。”
“准。”
画面中的朱允炆迅速采纳谏言,
着手修改朱元璋旧政,甚至大费周章,
仿效上古贤君,连宫殿名称都要更改,
似乎极力抹去祖父的痕迹。
朱彪见状怒骂不止,
“孽子”之声不绝于耳,
朱允炆听得心惊胆战,眼皮直跳。
然而他心底又涌起一股荣耀——
这终究是他的未来,
他本应如此登临天下,推行新政。
平心而论,
建文帝的部分政策确有可取:
重农桑、减赋役、设养济院,
喜欢大明:陈圆圆跪地求饶!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大明:陈圆圆跪地求饶!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