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听了荀攸提出可借助扬州刺史刘繇之力牵制孙策的思路,顿觉眼前一亮,但随即追问具体方略:
“公达此议甚善!刘正礼乃朝廷敕封的扬州刺史,与孙策逆贼势同水火,若得朝廷相助,必能搅动江东局势。”
“然则,具体当如何施为?吴郡与中原相隔,如何支援方能见效?”
这时,一直静听沉思的宗正丞刘晔出列拱手,他素以机谋善断着称,接口道:
“陛下,臣有一策。徐州广陵郡与扬州吴郡隔江相望,海路可通。臣昔日在江淮时,知袁术虽据淮南,然其志在陆争,于水军建设并无多少建树,江海之上,其力难及。”
“陛下可密诏徐州刺史陈登,令其调动广陵水军,精选舟船,载以粮秣军械,沿海路南下,秘密接济困守曲阿、吴郡一带的刘繇所部。”
“此举既可解刘繇燃眉之急,助其稳固阵脚,亦可使孙策如鲠在喉,难以全力西进。”
他略作停顿,补充道:
“此外,陛下可再遣一可靠使者,持节随船同行,面见刘繇,宣示陛下慰勉之意,明确朝廷支持其讨逆安民之立场,并许以事后重赏,如此可坚定刘正礼抗敌之心。”
“双管齐下,纵不能助其速胜孙策,亦足以令孙策后方不稳,进退失据。”
刘协闻言,深以为然,不禁联想当年对付项羽的策略:“子扬此策,颇合兵法要义,使刘繇扰孙策之后,恰如昔年汉高祖用彭越挠楚之势!妙哉!”
给这名不副实的江东霸王,用上对付项羽的方法,在刘协看来已经足够重视了。
但他随即又想到一个关键问题,沉吟道:“然,彭越之所以能成事,乃因其能征惯战。刘繇麾下,不知可有足以担当此任的勇将?若无人能有效运用朝廷支援,恐事倍功半。”
荀攸适时进言:“陛下所虑极是。刘繇麾下或将,如张英、樊能等,守成或可,进取恐有不足。为保万全,臣以为,可令前将军刘备在派遣使者的同时,精选一员晓勇善战、堪当机变之将,率少量精锐扈从同行。”
“此将不归刘繇节制,乃朝廷特派,名为协助,实为监军与尖刀,关键时刻可领兵出击,或助刘繇守城,或袭扰孙策粮道,务求使孙策难以安稳。即便不能克竟全功,也要让其如芒在背,不得安宁!”
“善!大善!”刘协击掌称叹,对荀攸和刘晔这番环环相扣的谋划十分满意,“便依二卿之策!如此,东南之事可暂安,孙策无力他顾,刘景升荆州之压力可减,朕亦可专心西图汉中!”
决心既定,刘协不再犹豫,当即下令:“丞相!”
“老臣在!”杨彪躬身应道。
“即刻依此议拟旨诏令河东太守吕布,加征东将军,即刻整军北上,兵发并州,威慑袁绍侧翼!荡寇校尉关羽、虎贲中郎将徐晃,引军出太行,佯动施压,牵制冀州兵力。”
“明发谕令至前将军刘备军中,命其依荀侍中、刘宗正所谋,速遣得力使者并勇将一员,携朕密旨及部分资助,借道徐州,由陈登派水军护送,南下支援扬州刺史刘繇,务要牵制孙策,使其不得肆无忌惮!诸般事宜,需机密迅捷,不得延误!”
“老臣遵旨!”杨彪凛然领命,立刻与尚书令钟繇一同前去草拟诏书,加盖玺印,安排信使分头疾驰传达。
丞相杨彪与尚书令钟繇领了天子口谕,退出温室殿,径直来到尚书台官署,着手草拟具体诏令。
钟繇心思缜密,铺开绢帛,提笔蘸墨之际,忽然想起一事,侧身对杨彪低声道:
“丞相,前番陛下已应允温侯吕布献女入宫之事。如今既要调动温侯北上并州,此事是否应一并写入诏令,着其选派妥当之人护送其女西来?也好安其心,示朝廷恩信。”
杨彪抚须沉吟片刻,缓缓点头:“元常所虑周全。如今东征战事正紧,温侯既受命北进,麾下将佐兵马皆需用于征战。若再分兵护送,恐于军务有碍。且其女入京,沿途安全亦需保障。”
他略作思量,有了决断:“这样,诏令中可明言,陛下感念温侯忠心,准其女入宫。”
“然体恤其军务繁重,不必专遣大军护送。可令其于军中擢选一得力偏裨将领,率少量精锐亲兵,护送其女先行至洛阳地界。“
“届时,由驻守华阴的征北将军段煨派兵接应,护送入长安。如此,既全了礼数,亦不误军机。”
“至于所选将领及其所部精锐,待完成护送之责后,不必返回河东,可径直东出函谷,前往汝阴前将军刘备军中报到,听候调遣,以增东征兵力。此一举两得之策,元常以为如何?”
钟繇闻言,眼中露出赞许之色:“丞相此议甚善!既安吕布之心,又增前线之兵,更显朝廷体恤臣下,调度有方。”
接下来,商议到借道徐州、由陈登派遣水军南下支援刘繇的具体人选时,杨彪又想到了一个人选:
“至于联络徐州陈登,协助派遣水军南下之事……老夫想起一人。近日有原徐州别驾东海糜竺如今与京畿为官,屡次向朝廷进献钱粮,充盈内帑,其家乃徐州巨贾,富可敌国,且其弟糜芳原在前将军麾下为都尉,与徐州官场素有往来。若遣其返徐,协助陈登办理此事,必能事半功倍。”
钟繇点头,但随即谨慎提醒:“糜竺献金,其心或诚。然先帝时‘西园卖官’之弊政,殷鉴不远。朝廷赏功酬庸,须有法度,不可因其献财而直接授以官爵,恐损陛下清誉,亦开不良之风。”
杨彪深以为然:“元常所言极是!功是功,过是过,赏是赏,岂可混淆?这样,可在给前将军刘备的谕令中提及。糜竺输粮有功,朝廷已知。”
“今特遣其返徐,协助刺史陈登筹办水军南下事宜。待此事功成,一并叙功封赏。如此,既不违朝廷法度,又可使其尽心办事,亦全了陛下优容商贾、赏罚分明之德政。”
“妙!”钟繇称善,“至于具体执行,糜竺之弟糜芳,本为前将军旧部,现应在刘备军中。可令刘备即以糜芳为使,以其对徐州之熟悉,辅以其兄糜竺之财力人脉,具体经办此事,必能胜任。”
计议已定,钟繇便凝神静气,笔走龙蛇,将一道道诏令、谕旨仔细斟酌词句,草拟完毕。
杨彪逐一审阅无误后,取出丞相印信,郑重钤印。钟繇亦加盖尚书台印信。
随后,二人携拟定好的诏书返回温室殿,呈请天子刘协最终御览。刘协仔细看过,对杨彪、钟繇的周密安排深感满意,尤其赞赏其对糜竺的处理方式,既用了其力,又守住了朝廷法度底线。
“二卿办事,朕放心。”刘协颔首,取出传国玉玺,在诏书上加盖了天子之印。
印玺落下,象征着国家意志的诏书正式生效。旋即,数名精干信使携带着这些关乎天下棋局的诏令,分别驰往河东、河内、汝阴以及徐州方向。
正当杨彪与钟繇收拾文案,准备告退之际,刘协却并未立刻将传国玉玺放回匣中,而是轻轻握在手中,指尖摩挲着温润的玺身,目光深邃,似乎若有所思。
沉吟片刻,他抬眼看向侍立在侧的侍中刘艾,用一种看似随意,却不容置疑的语气补充道:“刘艾,传朕口谕给前往汝阴的使者,令他当面转告前将军刘备……”
刘艾立刻躬身:“臣恭聆圣谕。”
刘协把玩着玉玺,语气平淡道:“告诉刘皇叔,这新造的印玺,朕用着总有些不甚顺手。还是原先那个用着趁手。让他务必尽快,将朕那方旧印寻回来。”
刘艾闻言,先是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立刻深深一揖:“臣,明白!定将陛下口谕,原原本本转达于使者,命其务必亲口禀明刘前将军!”
喜欢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