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椒房殿的过程,比李梦瑶想象中还要“低调”不了。内务府几乎是拿出了伺候祖宗的劲儿,恨不得把揽月轩的一草一木都原样复制过去,连那几盆秋海棠都被小心翼翼地移栽到了椒房殿更宽敞明亮的庭院里。
椒房殿果然名不虚传。殿宇轩昂,陈设精致,地龙烧得暖烘烘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名贵木料和香料混合的馨香。推开窗,就能看到乾清宫巍峨的殿顶,距离近得仿佛能感受到那里的庄严肃穆。
素心和一众揽月轩的旧人个个喜气洋洋,走起路来都带着风。能跟着主子入住椒房殿,这是何等的体面和前程!
李梦瑶却没什么时间欣赏新居。年关将近,各种事务繁杂,她这个“宫务顾问”兼“内库主管”忙得脚不沾地。除了日常事务,她还得准备一份最重要的“年终总结”——面向皇帝个人的、关于她这一年所有工作的述职报告。
这份报告,她写得格外用心。不仅详细罗列了宫务研习处的创办成果、学员们的进步、各司处的积极变化,内库整顿的经过、发现的问题、推行的新规及初步成效,还附上了大量清晰的数据对比和图表分析。
她甚至坦诚地指出了改革中遇到的阻力和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年的初步工作设想,比如将研习处的经验逐步推广到更多部门,进一步完善内库及其他库房的监督机制等。
报告的最后,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加上了几句个人感受:
“……臣妾本愚钝,幸蒙皇上不弃,委以重任。一路行来,虽步履维艰,然每思及皇上信任与支持,便觉勇气倍增。宫务革新,道阻且长,臣妾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写完后,她检查了好几遍,确认没有任何逾越或谄媚之处,才让素心妥善封好,通过安公公交了上去。
交出报告后,她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皇帝看了会作何感想?会觉得她过于务实?还是欣赏她的坦诚?
等待批复的日子有些难熬。年节的气氛越来越浓,宫里处处张灯结彩,欢声笑语,李梦瑶却有些心不在焉。
这天傍晚,她正在椒房殿的书房里,对着一本新送来的、关于各地贡品特色的册子发呆(算是提前为明年可能的工作做准备),安公公来了。
他手里捧着的,正是她那份厚厚的“年终总结”。
李梦瑶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
安公公脸上依旧是那弥勒佛似的笑容,将报告放在书案上:“娘娘,皇上看过了。”
李梦瑶屏住呼吸,等着下文。
“皇上说……”安公公拖长了语调,看着李梦瑶不自觉绷紧的侧脸,眼里闪过一丝笑意,“娘娘这份‘图说’,比户部那群老家伙写的年终奏销清楚明白多了。”
李梦瑶:“……” 这算是夸奖吗?怎么听着像是在吐槽户部?
“皇上还朱批了几处,”安公公指着报告上几处新增的红色笔迹,“关于明年推广研习处经验一事,皇上批了‘准,可先在尚宫局试行’;关于完善监督机制,皇上批了‘着都察院协理’……”
李梦瑶一一看着,心里渐渐安定下来。皇帝对她的工作设想基本上是支持的,并且给出了更具体的实施路径。
直到她翻到报告最后一页,看到自己写个人感受的那段话旁边,皇帝用朱笔添上了一行遒劲的小字:
“卿之心意,朕已知之。新年伊始,望与卿共勉。”
卿之心意,朕已知之……
共勉……
李梦瑶的指尖轻轻拂过那行字,感觉那朱红的墨迹仿佛带着温度,一直烫到了心底。脸颊也不受控制地漫上一层绯红。
他看懂了。看懂了她那份隐藏在公务报告下的、微妙的依赖与感激。
而他回应的是……共勉。
这两个字,不再是居高临下的赏赐或命令,而是带着一种平等的、并肩前行的意味。
安公公看着她微微泛红的脸颊和闪烁的眼神,知趣地没有打扰,悄悄退了出去。
李梦瑶独自在书房里坐了许久,直到窗外响起零星的爆竹声,才恍然回神。
新年快到了。
她走到窗边,看着远处乾清宫依旧明亮的灯火,心里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充盈而温暖的情绪填满。
这一年的跌宕起伏,辛苦付出,仿佛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不是那些厚重的赏赐,不是这华丽的椒房殿,而是这份来自那个帝国最高处男人的、沉甸甸的懂得与“共勉”。
她忽然觉得,穿越到这陌生的时空,卷入这复杂的宫廷,似乎……也不全是坏事。
至少,她遇到了一个能看到她价值、并愿意与她并肩的男人。
虽然前路依旧未知,虽然明枪暗箭不会停止,但此刻,她的心中充满了勇气和期待。
新年伊始,望与卿共勉。
赵璟,这话,我可记下了。
只是,这“共勉”的第一步,会不会就是接下来更加繁重的工作量?李梦瑶看着书案上那堆等待处理的事务册子,刚刚升起的浪漫情怀瞬间被打回原形,甚至有点想叹气。
这“合伙人”的身份,好像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啊!
喜欢瑶才人的绩效革命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瑶才人的绩效革命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