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和沮授死死地盯着地图,又看了看主公,脑海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神木?
煤炭?
这已经不是凡人手段,而是神仙之术!
他们追随刘景以来,见证了太多奇迹。
神种,曲辕犁,水力锻锤,棉花……
每一件,都足以改变一个时代的格局。
而现在,主公又拿出了这两样足以奠定千秋霸业的基石!
震撼过后,是无与伦比的狂喜与激动。
他们终于明白,自己追随的,是一位何等伟大的存在!
这已经不是潜龙在渊。
这是一条即将腾飞于九天之上的真龙!
二人再无怀疑,对视一眼,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狂热,躬身领命:
“我等,必不负主公所托!”
声音嘶哑,却带着足以熔金化铁的决心。
刘景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要让这些顶级的谋士接受超越时代的产物,最好的方法不是解释,而是直接拿出成果。
他转身从案几上,又拿起一张图纸。
“文若,公与,你们再看这个。”
荀彧和沮授凑上前,只见图纸上画着一个布满孔洞的圆形黑饼,旁边还有一个造型奇特的炉子。
“主公,这又是何物?”
“此煤炭不可直接燃烧,火力难以控制,且易生毒烟。”
刘景的手指点在那个黑饼上,声音中带着一股改变世界的魔力。
“需将其磨成粉末,与黄泥按特定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再用模具压制成此物。”
“我为其命名,蜂窝煤!”
“此物易燃,耐烧,火力稳定,且毒烟大减。”
“再配上这种特制的煤炉,足以让寻常百姓家,在寒冬腊月,也能温暖如春!”
轰!
荀彧和沮授的大脑再次嗡嗡作响。
他们瞬间就明白了这东西的价值!
这不仅仅是燃料,这是民心!
是能让无数百姓在寒冬中活下来的救命稻草!
更是足以让主公名望达到顶峰的神器!
“我已命装备工厂,联合柴炭司,即刻开始研发模具与炉具!”
“此事,由文若你总领,务必尽快拿出成品!”
荀彧手握着图纸,只觉得重若千钧,他深吸一口气,郑重一拜。
“彧,遵命!”
……
命令下达,整个常山郡再次变成一个巨大无比的工地。
一股名为“常山速度”的建设狂潮,席卷了每一寸土地。
荀彧亲自坐镇太行山东麓,他以郡守府的名义,发布了最高级别的征调令。
全郡最优秀的工匠,最好的石匠、木匠、铁匠,被源源不断地抽调而来。
数万名青壮劳力,在充足的粮食和工钱激励下,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开山凿石的伟大工程之中。
刘景提供的矿井设计图,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的认知。
科学的巷道支护,高效的活塞式风箱通风,以及那匪夷所思的人力龙骨水车排水系统。
让原本危险而低效的采矿工作,变得前所未有的安全与高效。
另一边,沮授则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那片广袤的荒山之中。
他将郡内所有适合种植的荒山、坡地,全部登记造册,划分区域。
然后以乡亭为单位,发动百姓,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植树运动。
一捆捆散发着奇异生机的“神木”树苗,被小心翼翼地分发下去。
百姓们听说,种下此树,两年便可当柴烧,五年便能盖房子。
而且官府还承诺,种植神木,不仅可以抵消部分赋税,将来砍伐时,官府还会低价售卖。
这等好事,谁不踊跃?
一时间,常山郡的山野间,到处都是扛着锄头,提着树苗的百姓。
他们脸上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将一棵棵希望的树苗,亲手栽入贫瘠的土地。
……
时间飞逝,转眼已是半年之后。
中平五年三月,公元188年3月。
春风拂过常山大地,带来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仅仅半年时间,常山郡已是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常山太行山东侧。
一座规模宏大的矿区拔地而起。
高大的井架,整齐的工坊,以及那一条条用木轨铺设的简易轨道,构成了这个时代最震撼的工业画卷。
伴随着绞盘的转动,一车车乌黑发亮的煤炭,如同黑色的金子,被源源不断地从地底深处运出。
这些被命名为“乌金”的煤炭,立刻被运往元氏的装备工厂,投入到高炉之中。
钢铁的产量,瞬间翻了几番!
而更令人震撼的,是郡内的那些荒山。
放眼望去,曾经光秃秃的山岭,此刻已经完全被一片望不到边际的绿色所覆盖。
近百万亩的荒山,此刻已是绿意盎然。
那些被百姓们寄予厚望的速生槐树苗,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长到了半人多高。
它们形成了一片片初具规模的树林,在春风中摇曳着翠绿的枝叶,彻底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地貌。
刘景骑着马,巡视着自己的领地,心中豪情万丈。
他身后跟着荀彧和沮授,二人看着眼前的景象,同样是心潮澎湃,与有荣焉。
“主公,如今我常山郡,煤山在手,绿林环绕,再无能源之忧!”
荀彧的语气中充满了激动。
“是啊主公!”
沮授也接口道。
“百万亩神木,不出两年,便可提供取之不尽的木材。我军的军械制造,百姓的民生用度,都将得到彻底的保障!”
刘景勒住缰绳,在一处山坡上停下。
他看着那片生机勃勃的树林,沉声道:
“这片绿色的海洋,是我们的根基,绝不能肆意挥霍。”
他当即下令。
“即刻颁布《常山郡林木法》!”
“核心只有一条:砍一种三!”
“凡砍伐一棵成材之树,必须在旁边补种三棵树苗!”
“另外,成立‘护林队’,专职负责巡视山林,防火防盗,监督补种事宜。”
“此为铁律,任何人不得违背,违者严惩不贷!”
“遵命!”
荀彧与沮授躬身领命,他们知道,主公这是在为常山的千秋万代,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律法的形式,被深深地烙印在了这片土地上。
与此同时,一个更好的消息传来。
由装备工厂和柴炭司联合生产的第一批蜂窝煤炉具和蜂窝煤,已经成功量产。
刘景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另一道足以让常山郡所有百姓为之疯狂的命令。
“传我将令!”
“在今年入冬之前,为全郡所有登记在册的百姓,以户为单位,免费发放一套蜂窝煤炉具,并免费配给首批足够使用一个月的蜂窝煤!”
“后续蜂窝煤平价售出,可以粮食抵!”
此令一出,整个常山郡彻底沸腾了!
免费送一个月!
这可是能救命的玩意儿啊!
“太守大人真是活菩萨啊!”
“呜呜呜……俺娘再也不用担心冬天会冻死了!”
“为刘府君立长生牌位!求老天爷保佑府君长命百岁!”
无数百姓自发地为刘景立起了长生牌位,日夜焚香祷告。
刘景的声望,在这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民心,已尽归其手。
……
书房内,刘景背手站在地图前。
刘景的后勤基础,已经稳固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
他终于可以,将自己的目光,毫无顾忌地投向那片风起云涌的天下棋局。
“来人。”
他淡淡地开口。
“去请郭军师与戏军师前来。”
片刻之后,郭嘉和戏忠联袂而至。
经过华佗和他弟子们半年的精心调养,二人早已脱胎换骨。
郭嘉面色红润,眼神清亮,再无半分浪荡子的病态,反而多了一股挥洒自如的锐气。
戏忠也不再是那副病恹恹的模样,他身形虽然依旧偏瘦,但精神饱满,腰杆挺得笔直,眸中闪烁着智慧的沉静。
“主公。”
二人齐齐拱手行礼。
刘景转过身,看着自己最信赖的两位智囊,眼神锐利如刀。
“奉孝,志才。”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二人心中一凛。
“你们的安逸日子,到头了。”
郭嘉和戏忠对视一眼,非但没有紧张,眼中反而燃起了兴奋的火焰。
他们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了!
“常山这座大本营,已经不需要你们了。”
刘景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我麾下最锋利的两柄战刀,正需要你们去为他们开刃。”
“收拾行囊,带上你们的医师。”
刘景的目光,投向了地图的北方。
“去北疆吧!”
北疆?
喜欢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