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
防卫航天厅的屏幕上,
火星表面夜间温度曲线变得平滑。
首席气象顾问声音发颤:
“先生,他们把夜晚——‘调暖’了。”
大臣久久沉默。
“我们努力让卫星能拍到清晰的星星,
而他们,让星星能照暖一颗星球。”
纽约,《经济学人》头版标题直白得令人心寒:
《他们正在重写气候》
文中写道:
“火星调控系统 V2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套‘星球气候操作系统’。
它让昼夜差、热流分布、温室循环,
都进入算法可控范围。
这意味着——大夏已经不再研究‘气候’,
而是设计气候。”
社交网络彻底失控。
#火星天气#他们在制造昼夜#恒星的孩子
推特上,一条帖子火遍全球:
“他们让火星不再冷,
而我们,还在争论气候税。”
另一条留言更像是一声叹息:
“我们曾笑他们落后百年,
可现在,他们在给星球穿衣服。”
还有人写道:
“当大夏调暖火星,
我们才意识到——
未来的气象预报,不是天气预报,
而是‘文明预报’。”
巴黎天文学会会议上,
老学者兰伯特教授站起身,
手里捏着那张新闻照片。
那是火星的夜空——
星光下,轨道镜阵如同银环,温柔地护着整颗星球。
他声音颤抖着说:
“这张照片,让我第一次怀疑——
或许上帝,
真的来自东方。”
深夜,白宫的灯依旧亮着。
总统一个人站在窗前,
看着那颗红色星点,
喃喃自语:
“我们花一百年,才让地球理解‘气候平衡’,
而他们……用十年,
让另一颗星球听懂了人类的语言。”
他顿了顿,苦笑着补了一句:
“他们不是在探索宇宙,
他们在——训练宇宙。”
窗外风声静静掠过,
夜色寂静,
那颗红色星球在远方闪烁,
似乎在微笑。
那一刻,
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距离仍有上亿公里,
但当气候调控系统V2全面稳定、昼夜温差成功锁定在20度以内的消息传回,
整颗蓝色星球——瞬间沸腾了。
龙都,中枢航天城。
当中央屏幕上那条温度曲线趋于平直,
现场所有科研人员、工程师、调度员——
起立鼓掌。
掌声像海浪,一浪高过一浪。
巨幕上,火星的实时画面清晰播放:
橙红的天空下,曙光城被晨雾笼罩,
阳光穿透轨道镜阵的光带,
在地表投下一道道柔和的光环。
这是人类第一次——
让一颗外星球“拥有了天气”。
总指挥激动地喊道:
“昼夜平衡——稳定!
温度曲线锁定!
系统自适应启动成功!”
随即,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有人扔掉笔记本,有人激动得流泪,
更有人高声喊出一句话:
“火星,不再冷了!”
消息在十分钟内传遍整个大夏。
城市的大屏幕同时切换直播画面,
“火星气候调控系统 V2全面成功”的红色横幅铺满街头。
广场上,人群自发聚集。
孩子们拿着气球,模仿着轨道镜阵的旋转姿势,
学生们举着横幅在拍照,
上面写着:
“我们点亮了火星的天空!”
老教授在家门口抹着眼泪,
对着电视轻声说:
“我们这一代看着别人登月,
而下一代——
看到了自己让行星复苏。”
网络彻底炸了。
微博、星网、弹幕区像洪水一样刷屏:
“火星气候系统上线成功!”
“昼夜温差缩小,人类第一次调节行星天气!”
“火星不再是死星——它开始呼吸了!”
有网友发了一张对比图:
一边是地球气候危机的热浪图,
一边是火星温度曲线的平滑线。
配文只有八个字:
“他们在修复宇宙。”
另一条热评写道:
“我们不只是民族的骄傲,
我们是人类文明的希望。”
首都的上空,
成千上万架无人机升空,组成巨大的光影矩阵。
夜幕下,火星的轮廓被勾勒在天际——
红色星球的光带与大夏的国徽交织成画。
人们仰头,看着那一幕,
掌声与欢呼交织成整座城市的节奏。
地面上的灯光也随之闪烁,
以星球同步的节拍律动。
那一夜,
地球与火星,第一次——
共呼吸。
在新闻直播间,主持人几乎哽咽:
“这不是简单的科技胜利,
这是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改写了行星气候。”
科学家在解说时忍不住笑着摇头:
“过去我们研究‘如何预测天气’,
如今我们要研究‘如何设计天气’。”
镜头切到地球外轨道,
那一圈银白色的镜阵缓缓旋转,
如同一朵环绕火星的光之花。
记者的声音在广播里颤抖:
“它们正在为一颗星球调温。
这,是属于大夏的时代。”
那天晚上,
曙光城上空燃放起光子烟火。
那不是地球的焰火,
而是轨道能量塔以特定频率闪光,
在天空中绽放出人类制造的“极光”。
伍思辰站在观景舱外,
看着整个基地被淡橘色的光包裹,
通讯频道里传来地球的欢呼。
有人问他:“主任,您听到了吗?全地球都在庆祝。”
伍思辰微微一笑,
语气平和,却带着那种属于创造者的自信与温度:
“听到了。
他们在为自己庆祝。
我们,只是让火星——
也能拥有他们的温暖。”
他抬头望向窗外,
轨道镜阵的光带在星空中闪耀,
犹如一条柔和的银河,
正在环绕火星转动。
风从能量塔之间吹过,
带着微微的湿气与温度。
伍思辰深吸一口气,低声道:
“火星,不再是冷的石头,
它成了有温度的家。”
那一夜,
从龙都到曙光城,
从地球到火星,
亿万人在同一刻仰望同一片星空。
雾气在火星升腾,
烟火在地球绽放。
一蓝一红,隔着亿万公里,
互相照亮——
那是文明的回声,
是人类向宇宙宣告的瞬间:
我们不只是来生存,
我们,是来让星球——继续呼吸的。
庆典持续到深夜。
火星轨道的镜阵在夜空中闪烁,
地球的城市灯光与之呼应,
仿佛两颗行星在对视。
人们举杯,孩子欢笑,老兵落泪。
有人在屏幕前轻声说:
“我们这一代,看到了人类让行星有了天气。”
伍思辰站在曙光城的观测窗前,
望着远方那抹蓝光,
心中只有一句话——
“这不是终点,这是新的黎明。”
《我为国家献科技》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我为国家献科技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我为国家献科技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