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几天后,茅山二长老来到桂省,在省城的一家客栈与计桦见面。自从那天和代表秦淳的钱镇人谈妥之后,计桦一直在客栈等师门的人来,没想到来的是二师兄。
他和二长老一向关系不错,不像和四长老那样势同水火。看到对方风尘仆仆地到来,计桦有些惊讶:“二师兄怎么来得这么快?”
二长老微笑着点头:“五师弟,事情紧急,我来不及耽搁,写完经卷就下山了。”
“现在时代变了,出行方式很多,不用只靠走路。我这次是坐火车到绿城的,很方便。”
与四长老不同,二长老对新事物接受度很高,觉得这些工具很实用,出门常坐火车。
“那我们赶紧去找润文吧!”
计桦拉着二长老的手就要往外走,却被拦住了。
“等等!”
“怎么了,二师兄,还有什么事?”
计桦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只见二长老慢悠悠地从斜挎的布袋里拿出一本破旧的古籍,看起来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
“这难道是……”
计桦脸色凝重。作为茅山五长老,他认得这本书,没想到二长老竟然把原件带下了山。
“掌教的意思是,把原件也交给秦淳,希望你能理解。”
二长老轻声解释,强调这是掌教的决定。
“可是为什么?这东西留在润文手里,会给他招来麻烦!”
计桦满脸困惑。
二长老无奈地说:“现在正是乱世,局势动荡。先是白莲教的妖人抢走了千年缰尸王,接着北方玄魁之乱又造成大量伤亡。很多茅山**都被派出去了,如今茅山空虚。”
“掌教师兄认为,把这东西交给秦淳最合适。一方面,他是普通人,看不懂书里的内容,只会当志怪小说看;另一方面,他地位高,手握重兵,应该能妥善保管。”
听了这话,计桦沉默了许久。
终于,他开口道:“可这东西会让他被白莲教盯上。我记得师父说过,书中记载着炼尸成魔的秘密!”
“正因为记载着这个秘密,掌教师兄才要把它交给秦淳。只有这样,才能阻止白莲教把千年缰尸王炼成魔物的计划!”
二长老语气凝重地说道。
自从秦淳假扮的白莲教妖人抢走了千年缰尸王后,便再无踪迹。这种行为在茅山众人看来,异常诡异。
白莲教一向行事张扬,当年势力鼎盛时,几乎天天作乱。可如今他们既然得到了千年缰尸王这样凶煞之物,反而销声匿迹。即便计桦剿灭了许多白莲教余党,也从未见过那妖人现身。
这种反常的行为,让茅山上下认为白莲教的妖人一定在策划更大的阴谋。若要动用千年缰尸王,最有可能的就是将这具已成飞尸的凶物炼化为魔。
茅山世代流传着一本古老的志怪书籍。前任掌教临终前曾叮嘱后人一定要保护好这本书,其中暗藏着将缰尸炼化为魔的秘法。至于书中的具体内容,门中无人知晓,也无人愿意去探究——因为一旦秘密被揭开,就可能流传出去。
与此同时,玄魁之乱爆发,茅山大批**北上平乱,门派实力大减。现任掌教忧心忡忡:如果此时消失已久的白莲妖人突然出现,茅山必将遭遇灭顶之灾。为此,他决定让秦淳来承担这次危机。
“二师兄说得对,只有把这些东西交给润文,才能阻止白莲妖人得逞。”沉思许久后,计桦终于被二长老说服。
“既然你同意了,那就带我去见秦淳,顺便把这些典籍也交给他。”二长老说着,拍了拍腰间的乾坤袋。这种法宝在当今灵幻界已经极为罕见,如果不是携带不便,掌教也不会将它交给二长老。
计桦点头答应,随即带着二长老前往督军府。
督军府内,二人见到了许久未露面的秦淳。还没等寒暄,二长老直接开口:“秦大帅,相关典籍和秘闻都带来了,希望您收下。”
二长老解下腰间的乾坤袋,口中念念有词,将里面的东西全部展示在秦淳面前。
不久之后,半人高的书册整齐地堆在地上,最上面那本破旧古籍格外显眼。
“真是奇妙。”秦淳轻声感叹。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乾坤袋这样的法宝,难免感到新奇。
“东西已经送到,请秦大帅慢慢清点,我们先行告退。”二长老拱手道。不知为何,面对秦淳时他总觉得压抑,只想尽快离开。他只以为是对方的身份使然,没有多想他的修为深浅。
“哦?”秦淳微微点头,“既然如此,就不留二位了。”
一直沉默的计桦这时上前一步:“润文,这东西送给你。符中藏了我的一道法力,可以保你一次周全。”说着,他将一张黄符递到秦淳手中。
感受到符中流动的法力,秦淳没有推辞,坦然收下——虽然他心里清楚,自己未必需要。
看到秦淳收下礼物,计桦眼中闪过一丝安心,随即与二长老离开了督军府。
待两人离开后,秦淳开始翻阅这些典籍。除那本残卷外,其余书册墨迹依旧新鲜,显然是近期抄录的。他自然而然地先拿起那本与众不同的古书——不知为何,总觉得这本书与他有着说不清的联系。
古籍封面破损严重,只剩下一个“魔”字依稀可辨。秦淳仔细翻看,发现这并非道家经书,也不是灵幻界的秘闻,而是一部志怪小说。书中讲述一个落第书生返乡途中遇雨,在破庙遇到僧人和道士,三人夜谈奇闻异事,倒与他以前读过的《十日谈》有些相似。
“这些故事真是奇怪……”他轻声自语。
看完这本古书后,秦淳觉得其中的内容颇为蹊跷,但具体怪在哪里,一时还说不上来。
“真是奇怪,这书里的内容到底哪里不对劲呢?”
秦淳再次仔细阅读古书中的内容。
第一次看时太过匆忙,许多细节被忽略了。这次,他把注意力放在三人讲述的故事上。
他隐约觉得,这三个故事并非随意编造,而是存在某种联系。
第一个故事由书生讲述,是他自己的经历,或者说是一个诡异的梦境。
书生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山村,父亲是村里的教书先生,母亲早逝。父亲从小教导他要考取功名。
他读书非常刻苦,但命运弄人,就在他准备赴京赶考时,父亲病逝。为了守孝,他错过了那次科举,一守就是三年。
这三年里,他除了独自守孝,更加废寝忘食地读书,一心只想考取功名。
三年后,他再次准备参加科举,却在出发前病倒,随后做了一个漫长的梦。
梦中,他看到许多熟人来到家中,说了些话,还有人默默流泪。接着,一切陷入黑暗。
在黑暗中,他遇见了更多的人——有人哭泣尖叫,有人放声大笑,也有面目狰狞、浑身恶臭的,甚至还有满脸绒毛、形状怪异的……总之,形形**,各不相同。
直到他在黑暗中看见最后一张脸——是个道士打扮的人,递给他一颗赤红灼热的圆珠。随后,他便从梦中惊醒。
醒来时,他发现自己不在家中,而是身处一片荒郊野外。他不知道耽误了多久,只能匆忙赶往京城。
可惜,或许因为来自偏远地区,他的打扮与京城之人格格不入,考官对他印象不佳,最终他科举落榜,名落孙山。
读完书生的故事,秦淳心中闪过一丝明悟。他隐隐有所猜测,但还不能确定,于是继续看向第二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由和尚讲述,是他出家前从村里长辈那里听来的传说。
与书生相似,他也出生在一个远离喧嚣的小村庄。但他的父亲不是教书先生,而是一位普通农夫,父母都还健在。
尽管家境平凡,父母却对他格外疼爱。但有一天,当他想去后山玩耍时,一向温和的父母突然严厉地训斥了他,禁止他靠近后山,并给他讲了一个诡异的传说。
几百年前,村里最有前途的人,在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前一晚突然去世。因为他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为人宽厚,村民们自发为他收敛**,将他安葬在后山。
可是在下葬后的第七天夜里,天空突变,雷电交加,暴雨倾盆。全村人都看到一道惊雷劈向后山。
奇怪的是,雷声过后,天地立刻恢复平静,雨停雷息。
第二天,几个壮汉前往后山查看,却再也没有回来。
从那以后,后山白天总是被浓雾笼罩,成了村民避之不及的地方。
数百年来,关于后山的传言不断。有个游方道士曾说山中藏有宝物和灵异之物,引来不少人冒险进入,但这些人全都杳无音讯,仿佛被山吞噬了一般。
读完第二个故事,秦淳开始思考,虽然两个故事内容不同,但明里暗里似乎都在暗示书生就是和尚故事中的那个人。这个发现让他心中升起一丝期待。
带着这份期待,他继续听道士讲述第三个故事。
道士讲的是自己的经历。很久以前,为了寻找一味珍稀草药,他来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在那里发现了一片雾气缭绕的山林。
他在山林中遇到了一只罕见的异兽,非常喜欢它,便开始精心饲养。
他为这只异兽找来各种食物,包括许多珍贵的异种,甚至还有它的同类,全都喂给了它。
时间久了,异兽越来越强壮,道士也感到越来越高兴。
但他也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之后无论怎么喂食,那只动物的体型再没有变化。
他反复思索,却始终找不到原因。
直到有一天,那只动物无意中吃下了一样与它相克的东西。道士原本以为这会伤害它,没想到,许久没有变化的动物突然发生了异变。
他明白了,于是带着动物离开山林,开始寻找那种食物。
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旅程,他终于找到了那种东西,并喂给了自己的宠物。
他成功了,但也失败了。
动物吃了那东西后变得异常强大——这是他的成功。
但随后,动物挣脱束缚逃走了,模样大变,连道士都无法认出。他所有的努力,最终都化为乌有——这是他的失败。
合上那本古书,秦淳陷入沉思。
如果他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普通人,大概只会当这些故事是怪谈小说。
但他不是。秦淳确信,这三个故事其实只讲了一件事——主角是那个道士和书生,和尚只是个陪衬。
喜欢港诡:我,茅山天师,黄金重瞳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港诡:我,茅山天师,黄金重瞳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