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的日子,像被拉长的橡皮筋,缓慢而清晰地丈量着思念的长度。苏黎世的公寓因为少了那个温暖的身影,显得前所未有的空旷和寂静。沈聿怀依旧维持着规律的作息,研究所、公寓两点一线,只是生活仿佛被抽走了一部分色彩,变得有些刻板和灰白。
他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留意手机。工作时,会将它放在视线可及的桌面;用餐时,会下意识地查看是否有新消息提示。那个冰冷的电子设备,成了连接万里之外那个人的唯一纽带。
温念初的信息通常在北京时间的傍晚,苏黎世的中午时分发来。内容并不冗长,却像一幅幅生动的素描,勾勒出她在那边的日常。
「今天和策展团队开了会,场地比想象中还要好,有一面巨大的弧形墙,正好可以投射极光的那组动态影像。」
附上一张略显凌乱的会议室照片,她的咖啡杯入镜一角。
沈聿怀会停下手中的工作,仔细放大图片,仿佛能透过屏幕感受到那边的忙碌与她的兴奋。他回复:「弧形墙利于营造沉浸感,光影方案需与建筑结构精密配合。」
「和苏苏去吃了以前常去的那家火锅,辣得眼泪都出来了,不过好过瘾!」
附上一张红油翻滚的火锅照片,对面是好友苏苏搞怪的鬼脸。
他看着那张照片,几乎能想象出她被辣得脸颊通红、眼眶湿润却笑得开心的模样。指尖在屏幕上停顿片刻,回复:「适度辛辣可刺激内啡肽分泌,但需注意肠胃耐受。备用的胃药在行李箱夹层。」
他的回复总是这样,理性、克制,带着沈聿怀式的严谨与关心,将所有的情绪都包裹在客观陈述的外衣之下。但温念初总能从那看似冰冷的字句里,读出潜藏的暖意。
她也会在他那边夜深人静时,收到他突如其来的消息。通常只有寥寥几字,像深夜划过心湖的石子。
「睡了吗?」(发送于苏黎世时间凌晨一点)
温念初看着屏幕上这简单的三个字,心尖微微一颤。她仿佛能看到他独自在寂静的书房里,可能刚刚结束工作,可能只是……想她了。她立刻回复:「还没,在整理展签文字。你呢?怎么还没休息?」
「有些数据需要复核。」他回复得很快,像是就在等着,「文字表述需精准,避免歧义。」
看,他总是有正当的理由。但温念初知道,那或许只是他表达牵挂的,一种笨拙的借口。
除了文字,他们开始尝试语音消息。起初只是简短的几句,后来渐渐变长。
温念初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电量不足般的微哑和一丝疲惫,却依旧轻快:“今天去看了几种特殊的装裱材料,有一种带细微纹理的哑光面,感觉和你书房那本皮质笔记本的触感很像,摸起来很踏实……”
背景音里是北京傍晚的车流声,人间烟火的喧嚣衬得她的声音格外清晰。
沈聿怀会在公寓安静的客厅里,反复播放这条语音。他闭上眼,不仅能听到她的声音,似乎还能“看到”她用手指抚摸材料时专注的神情,能“感觉”到北京傍晚那特有的、带着尘嚣与活力的风。他甚至会无意识地,用指尖摩挲着自己书桌的那本皮质笔记本。
他也尝试着发送语音。第一次按下录音键时,他竟有些莫名的紧张。清了清嗓子,才用他那惯常的、平稳低沉的语调说道:“霍夫曼教授的项目数据初步分析已完成,进展符合预期。公寓……一切如常。”
他原本想说“公寓很安静”,话到嘴边,却改成了更中性的“一切如常”。发送后,他有些懊恼自己的词不达意。
温念初听到这条语音时,正坐在酒店窗边看着北京的月亮。他的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丝电流的质感,敲在她的心弦上。她听出了那刻意掩饰下的、与她相似的寂寥。她笑着按住录音键,将手机凑到嘴边,声音轻柔得像夜风:“苏黎世现在能看到月亮吗?北京今晚的月亮很亮,像我们之前在阿尔卑斯山看到的那样。”
沈聿怀走到阳台,仰头望去。苏黎世的夜空澄澈,一弯新月清冷地挂在天际,与北京那轮想必是不同的。他拍了一张月亮的照片,发了过去。没有配文。
温念初点开照片,看着那弯异国的、清瘦的月亮,再抬头看看窗外饱满明亮的月轮,忽然觉得,这万里之遥的月光,仿佛在这一刻,通过那小小的屏幕,温柔地连接在了一起。
电波穿梭,承载着琐碎的日常、笨拙的关心和无需言明的思念。
在这分离的时光里,思念并未因距离而淡薄,反而在每一次信息的提示音里,在每一条反复聆听的语音中,如同藤蔓,悄然生长,将两颗心更紧密地缠绕。
他们一个在东方古都奔波忙碌,一个在西方之城按部就班。
却仿佛在同望一轮明月,共沐一片相思。
下一集预告:
温念初的布展工作遭遇意想不到的技术难题,情绪陷入低谷。沈聿怀通过电波敏锐察觉,他会如何远程提供支持?分离带来的思念积攒,再次相见时会有怎样的迸发?伦理委员会的结果,是否会在温念初归来前揭晓?敬请期待第120集:《第120集:远程支撑,破云见月心愈坚》。
喜欢你是我的特效药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你是我的特效药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