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会的“滑铁卢”带来的震动,在许念的温柔和苏媛的冷静点拨下,渐渐沉淀为江澈内心重建的力量。他不再执着于构建一个“无偏见”的乌托邦式AI,而是接受了“偏见识别”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与人类价值观持续对话、共同演进的动态过程。这个认知让他卸下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研究方向反而变得更加清晰和…脚踏实地。
苏媛女士的波士顿之行也接近尾声。离别前夕,她没有再多说什么感性的话,只是将一本她早年游学时记录的、充满灵感和肌理效果的素描本,送给了许念。这个举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最高级别的认可。
送走母亲后,公寓里恢复了二人世界的宁静,却又有些不同。一种更深沉的、经历过磨合与理解后的默契,在空气中静静流淌。
江澈不再把自己完全封闭在书房或实验室,他开始更频繁地待在许念的画室里。不再是之前那种单纯的陪伴,而是真正的“在场”。他有时会抱着一本厚厚的认知心理学或符号学着作,坐在他的专属角落阅读,当许念对着画布陷入沉思时,他会抬起头,分享一段书中关于“知觉组织”或“隐喻结构”的理论。
这些看似与艺术无关的知识,却常常像钥匙一样,为许念堵塞的思路打开一扇新的窗户。
这天,许念正在为《痕》的最终效果苦恼。她想要表现“记忆”那种既清晰又模糊、既存在又流逝的质感,尝试了多种罩染和刮擦技法,却总觉得差了一点“呼吸感”。
“乖乖,”江澈放下手中的书,走到她身边,看着画布上那些层叠的、仿佛在时间中凝固又流动的色层,若有所思,“你觉不觉得,‘记忆’本身,就像一种…非均匀采样的数据流?重要的节点被高保真记录,细节部分则大量丢失,甚至会被后续的‘情感算法’不断重构和修饰…”
许念拿着画笔的手顿住了。这个来自他世界的、冷冰冰的技术比喻,却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她一直在捕捉却无法言说的感觉!
“非均匀采样…重构…”她喃喃自语,眼神越来越亮,“所以笔触不应该均匀…保真度要有差异…有些地方要‘实’,有些地方要‘虚’,甚至要留下‘算法错误’般的飞白和叠加痕迹!”
她立刻兴奋地拿起刮刀和稀释剂,开始在画布上大胆地“破坏”与“重建”。江澈就站在她身边,看着她因灵感迸发而闪闪发光的侧脸,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但这还不是全部。
几天后,当许念在调整《痕》最后的光影效果时,遇到了一个难题。她希望某个区域的色彩能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产生极其微妙的、如同记忆闪烁般的冷暖偏移,这需要极其精准的控制和无数次试验。
江澈看着她在不同的灯光和角度下反复调整,累得额头冒汗,忽然开口:“或许…可以不用这么‘物理’地试。”
他转身拿出自己的平板电脑,快速调出一个他之前为了研究“情感场”而开发的、用于模拟复杂光线交互的简易程序。他拉着许念,将《痕》的高清照片导入,然后开始修改代码参数。
“这里,”他指着屏幕上模拟的画布,“我们可以设定一个‘视角变量’,关联环境光线的入射角和光谱成分…然后实时渲染色彩反馈…”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代码参数变化,屏幕上《痕》的模拟图像光影和色彩果然开始随之产生细腻的、符合物理规律却又可控的变化!
许念惊呆了。她看着屏幕上那个可以根据她心意随意调整的“虚拟《痕》”,仿佛拥有了一个可以预知未来的魔法水晶球!
“江澈!你…”她激动地抓住他的手臂,“你这个程序…!”
“只是个粗糙的模拟,”江澈耳根微红,语气依旧保持着技术人员的严谨,“但应该能帮你减少一些试错成本。”
他没有试图替她决定最终效果,只是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可视化的“辅助思考工具”。他将科技的精准,变成了她艺术直觉的延伸。
接下来的时间,变成了奇妙的“协同创作”。许念描述着她想要的感觉——“这里再暖一点点,像夕阳最后一抹余温”,“那里要冷下去,带一点模糊的青色,像隔着毛玻璃回忆”…
江澈就根据她这些感性的、充满诗意的描述,快速翻译成代码参数,调整模拟程序。屏幕上《痕》的效果随之变幻,直到许念眼睛一亮,大喊一声:“停!就是这样!”
然后她再根据屏幕上确定的“蓝图”,在真实的画布上施展魔法。
这种合作模式效率高得惊人,更重要的是,它让两人的思维在感性与理性的边界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交融。他的代码成了她最听话、最神奇的画具;她的艺术直觉,则为他冷冰冰的算法注入了温度和灵魂。
当《痕》最终完成的那一刻,画面上的每一道“痕迹”都仿佛拥有了生命,在光影间呼吸、闪烁,诉说着关于时间、记忆与存在的无尽故事。它既有艺术的磅礴诗意,又有一种近乎数学的、精妙的和谐感。
许念看着完成的画作,再看向身边那个因为她一句“就是这样”而露出满足笑容的男人,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澎湃情感。
她扑进他怀里,紧紧抱住他。
“江澈,”她把脸埋在他胸口,声音带着激动后的微颤,“我们以后…一直这样合作,好不好?”
江澈回抱住她,下巴轻轻蹭着她的发顶,低沉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和全然的纵容:
“好。”
“我的代码库,永远对你开放最高权限。”
“你的艺术宇宙,是我唯一愿意穷尽一生去解析的…终极谜题。”
掉马了吗?
是的,江澈作为“技术提供者”的角色,在这场深度的“协同创作”中,进化到了全新的维度,彻底掉马。
掉下的,是那层“技术”与“艺术”服务与被服务的简单关系。
露出的,是他的理性思维与她的感性直觉可以如此水乳交融、彼此成就,他们的爱本身就是最完美、最富创造力的“协同算法”。
他的世界,因她的色彩而温暖。
她的宇宙,因他的逻辑而清晰。
当他们携手,代码与画笔的共舞,便谱写出世间最动人的乐章。
【第一百三十六集 完】
下一集预告:
完成《痕》后,许念将迎来在波士顿的首次个展?江澈调整后的研究路径会迎来怎样的检验?看灵魂与智慧高度契合的两人,如何在国际舞台上继续他们独一无二的“协同”闪耀!
喜欢别再靠这么近,我呼吸不过来了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别再靠这么近,我呼吸不过来了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