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音推掉数个顶级国际邀约的决定,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迅速在音乐圈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与议论。
【太可惜了吧!林肯中心三年约啊!说推就推了?】
【果然还是恋爱脑了吗?为了男朋友放弃这么大好的机会?】
【也不能这么说吧,人家可能有自己的规划。】
【感觉她有点被江以辰束缚住了,可惜了这么好的才华……】
外界的质疑和惋惜,或多或少也传到了林清音耳中。但她并未因此动摇,只是更加专注于眼前。她很清楚,那些远方的舞台固然耀眼,但扎根于“辰音”,与江以辰共同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版图,才是她内心真正渴望的、更可持续、也更自由的道路。
江以辰对此的回应则更为直接霸道。在某次被记者堵住追问时,他只用了一句话便终结了所有讨论:“她的才华,不需要用牺牲个人生活来证明。‘辰音’就是她最大的舞台,而我会让这个舞台,比世界上任何一个音乐厅都更璀璨。”
他将所有的保护与支持,都化为了实际行动。在明确回绝了“阿尔法共振”项目后,他将全部精力重新投入“辰音文化”和“音核”平台的战略升级上。
这天晚上,“辰音文化”的顶层办公室里,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星城璀璨的夜景。江以辰和林清音并肩站在白板前,上面写满了凌乱却充满激情的构思。
“是时候启动我们自己的‘新国风2.0’计划了。”江以辰用马克笔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巨大的圆圈,眼神锐利,“不再是简单的作品征集或比赛,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挖掘、培养、包装、推广,打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国风音乐人厂牌。”
他看向林清音,目光灼灼:“而你,江太太,将是这个厂牌的艺术总监和灵魂人物。我们需要一个能一炮而响的开局项目,奠定基调。”
压力给到了林清音这边。她需要找到一个既能代表“新国风”核心理念,又具备足够创新性和市场吸引力的切入点。
接下来的几天,林清音将自己关在了琴房和资料室里。她翻阅了大量的古籍乐谱,聆听各种濒临失传的民间音乐,甚至重新梳理了自己在西南、敦煌采风时记录下的那些原始、充满生命力的声音片段。灵感如同闪烁的星火,却迟迟未能汇聚成燎原之势。
焦虑开始悄然滋生。她不想辜负江以辰的信任,也不想让这个承载着他们共同梦想的计划开局失利。
这天傍晚,她又因为一个构思不满意而有些烦躁地放下笔,走到窗边透气。楼下花园里,几个孩子正在玩闹,其中一个小孩拿着一个古朴的、彩绘的拨浪鼓,咚咚咚地摇着,那简单、重复却充满奇特效能的节奏,莫名地穿透了都市的喧嚣,敲击在她的心上。
“咚…咚咚…咚…”
那声音,仿佛与她脑海中一段极其模糊的、来自西南深山巫医婆婆吟唱时的某种固定节奏点重合了!
一道灵光如同闪电,瞬间劈开了她混沌的思绪!
她猛地转身,几乎是跑着回到书桌前,铺开空白谱纸,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她不再试图去寻找复杂的旋律或宏大的叙事,而是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节奏”——这个音乐最原始、最本质,也是江以辰最擅长的领域上。
她想做的,不是用古筝去模仿现代,而是追溯音乐的源头,将那些散落在民间、祭祀、劳作中最本真的节奏密码——比如拨浪鼓的欢快,巫医吟唱的神秘,打夯号子的力量,纺织机杼的韵律——用现代的音乐语言(包括但不限于古筝,甚至可以融入电子节奏、人声采样等)进行解构、重组与再创造!
做一个以“华夏节奏密码”为核心概念的系列作品!展现中华民族血液里流淌的、千变万化又独具魅力的节奏基因!这既是传统的根脉,又是极具实验性和国际对话能力的创新!
这个想法让她兴奋得脸颊发红。她立刻打开电脑,开始疯狂地搜集、整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节奏素材,并用简单的音符记录下来。
江以辰处理完工作回到公寓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林清音盘腿坐在地毯上,身边散落着写满奇怪节奏型的纸片,电脑屏幕上播放着各种民间仪式的视频,她戴着耳机,手指在地板上跟着画面里的鼓点敲击,眼神专注而明亮,嘴里还念念有词。
他没有打扰她,只是安静地靠在门框上,看着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她。这样的她,浑身都散发着一种迷人的、创造性的光芒。
过了好一会儿,林清音才猛地抬起头,发现了他。她眼睛亮得惊人,像盛满了整个星空的星辰。
“学长!”她激动地朝他招手,“你快来!我好像找到了!”
江以辰走过去,在她身边坐下。林清音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构思和初步整理的节奏素材分享给他,语速快得几乎要飞起来。
“……你看这个,湘西土家族的‘打溜子’,节奏多么复杂精巧!还有这个,蒙古族的‘呼麦’,一个人能同时发出两个声部,本身就是节奏和音高的奇迹!如果我们把这些‘密码’提取出来,用你的方式重新编配,用我的古筝或者其他民乐进行现代化演绎……”
她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脸上因为兴奋而泛着红晕。
江以辰安静地听着,看着她神采飞扬的样子,眼底的欣赏与爱意几乎要满溢出来。他没有立刻评价她的想法,而是伸手拿过她记录节奏的纸片,仔细看着上面那些独特而充满生命力的符号。
半晌,他抬起头,看向她,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她无比熟悉的、带着赞许和一丝骄傲的弧度。
“不错。”他言简意赅,却分量极重。
他拿起笔,在其中一张纸片的空白处,随手写下几个音符和节奏型,正是基于她记录的某个民间节奏进行的现代化变奏,精准而富有冲击力。
“这里,加一个切分,会更带感。”
“这里,可以用古筝的刮奏模拟那种原始的粗糙感。”
他寥寥几笔,几个建议,瞬间将她脑海中的构想变得清晰且更具可行性。
林清音看着他随手写下的音符,心中涌起巨大的激动和共鸣。这就是他,总能精准地捕捉到她旋律中最核心的闪光点,并用他的节奏为其注入灵魂和力量。
“所以……你觉得可行?”她带着期待问。
江以辰放下笔,伸手将她散落在额前的一缕碎发别到耳后,动作温柔,眼神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不是可行,”
他看着她,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
“是必须行。”
“林总监,”
他凑近她,鼻尖几乎碰到她的,用气声低语,
“我们的‘新国风2.0’,就从解开这些……独属于我们的‘心跳频率’开始。”
新的计划,在碰撞中孕育而生。
她的灵感,追溯本源,璀璨迸发。
而他的节奏,永远是她灵感最精准的放大器,
与最坚实的共鸣腔。
(第一百一十二集 完)
下一集预告:
“华夏节奏密码”计划紧锣密鼓地启动,林清音带领团队开始了新一轮的采风与创作。然而,在一次深入西北乡村采集“花儿”民歌时,团队却意外卷入了一场当地的文化遗产开发纠纷之中。与此同时,陈微雨通过技术渠道,对“音核”平台核心算法的研究似乎取得了某种进展,一场没有硝烟的技术暗战悄然拉开序幕……敬请期待《学长,这里不可以》第一百一十三集:《采风风波与技术暗战》。
喜欢学长,这里不可以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学长,这里不可以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