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考察的圆满成功,将“桃源印记”的声誉推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来自国内外的赞誉、媒体的报道、合作邀约纷至沓来,联盟仿佛置身于聚光灯下,风光无限。然而,张维和核心团队成员们的心境,却在短暂的振奋后,迅速归于一种异乎寻常的冷静。他们深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风越大,帆越要稳。此刻,更需要“风正帆悬”的定力,审慎辨别方向,校准航向,避免在喝彩声中迷失。
张维在理事会扩大会议上,开门见山地给这股“热浪”降温:“外界的肯定,是对我们过去努力的认可,但绝不代表未来可以高枕无忧。现在,我们就像一艘突然驶入开阔水域的船,风是顺风,但水面下的暗礁也可能更多。我们必须回答三个问题:第一,我们的核心能力是否配得上这份声誉?第二,涌来的机会中,哪些是真正的机遇,哪些可能是陷阱?第三,我们下一步到底该往哪里走?”
这三个问题,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水生首先发言,带着一丝急切:“张理事,现在机会太好了!省里希望我们参与制定区域性生态药材标准;几家大型连锁超市想引入我们的高端产品线;还有投资机构想注资帮我们快速复制模式……咱们是不是应该趁热打铁,加速扩张?”
巧婶则持谨慎态度:“步子太大,容易扯着。咱们的人手、管理能力跟得上吗?别到时候牌子撑大了,里子却空了。我看,还是先把现有的根基打牢。”
福伯咂摸着旱烟,悠悠地说:“树大招风。咱们这棵桃树,能结多少果,地力说了算。肥施得太猛,小心烧根。”
周支书关心的是实际问题:“合作是好事,但规矩得先讲清楚。控股权、品牌使用权、品质标准,这些底线绝不能放。”
张维认真倾听每个人的意见,最后综合道:“大家的担忧都有道理。我的想法是,面对机遇,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他提出了“三优先、三审慎”的原则:
* 优先参与行业标准制定。这是提升行业话语权、巩固技术领先地位的战略举措,必须全力争取。
* 优先深化与现有战略伙伴(如省旅投)的合作。把云泽湖项目做深做透,打造成可验证的成功样板。
* 优先投入内部能力建设。尤其是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供应链优化,这是应对一切扩张的基础。
* 审慎对待财务投资。对要求控股或可能干扰经营决策的投资,保持距离,确保联盟的独立性和初心。
* 审慎选择渠道伙伴。宁缺毋滥,优先选择理念契合、能共同维护品牌价值的伙伴,严控渠道质量。
* 审慎评估复制模式。反对简单粗暴的“复制粘贴”,强调因地制宜,输出的是“理念、标准和体系”,而非单一产品。
这一原则得到了理事会的一致通过。联盟开始有选择地对接机会,主动拒绝了数家条件诱人但可能丧失自主权的投资要约,放缓了与几家大型渠道商的谈判节奏,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两件“苦差事”上:一是组建精干团队,参与省生态药材标准的研讨和起草工作;二是启动“英才计划”,选派一批有潜力的年轻员工到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修,同时提高技术研发的投入比例。
就在联盟潜心“练内功”之时,一场意想不到的考验悄然来临。一家海外公司通过中间人接触联盟,提出高价购买“桃源印记”核心产品中关于某种独特炮制工艺的“技术许可”,意图在海外生产。这笔交易金额巨大,足以让联盟获得丰厚的短期回报。
消息传出,联盟内部再次出现分歧。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好机会,也有人担心核心技术外流会培养强大竞争对手。
张维组织技术团队和法律顾问进行了彻夜的评估。最终,他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意外的决定:拒绝出售技术许可,但愿意在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以“技术合作”的方式,与对方共同研发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并由“桃源印记”把控核心环节和最终品质。
“卖技术,是一锤子买卖,长远看是自断臂膀。”张维在解释决定时说,“而技术合作,是在输出标准和文化,既能保持控制力,又能开拓新市场,这才是可持续的国际化路径。”
这个充满战略远见的决策,虽然放弃了眼前的利益,却赢得了业界专家的尊重,也让联盟内部更加信服张维的领导力。
“风正帆悬”的几个月里,联盟外部扩张的步子似乎慢了下来,但内部却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深刻变革。标准制定工作提升了联盟的技术权威性;“英才计划”为未来储备了骨干;对合作机会的挑剔,反而提升了品牌的稀缺价值和专业形象。
傍晚,张维和林晚顾问再次漫步在溪边。林晚看着合作社里灯火通明、秩序井然的景象,欣慰地说:“能在盛名之下保持清醒,在诱惑面前坚守底线,你们真的成熟了。这才是能成大事的格局。”
张维望向远方沉静的群山,语气平和:“帆悬得正,才能借风远航。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校准方向,加固船体。未来的风浪可能更大,但只要我们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船够结实,就不怕。”
风正帆悬,非为停滞,乃为积蓄力量,待时而动,以期航行得更远、更稳。桃源印记这艘航船,在经历了高光时刻的考验后,变得更加沉稳、坚韧,目标清晰。
《我的桃源空间》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我的桃源空间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我的桃源空间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