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二年,正月初十。汴京城内依旧沉浸在新年的余韵中,走亲访友的百姓络绎不绝。
然而,在城西的皇家禁军大营,气氛却与城内的松弛截然不同。虽也悬挂着一些应景的红灯笼,但空气中弥漫的,是操练时扬起的尘土味、兵甲摩擦的金属声,以及一种无形的肃杀之气。
辰时三刻,数骑轻装简从的人马抵达营门。守卫的军士验过腰牌后,脸色骤变,慌忙欲行大礼,却被为首之人用眼神制止。
来人正是便服简行的皇帝赵顼,他身后跟着枢密使吕公弼,以及殿前司都指挥使曹侑——曹太皇太后的弟弟,一位在军中资历深厚、代表着外戚与将门势力的老将。
赵顼没有直接进入中军大帐,而是让曹侑引路,在吕公弼的陪同下,信步巡视起营区。他看得仔细,从士卒的营房、伙房,到校场上的日常操练。
看到一队正在练习枪阵的军士虎虎生风,赵顼驻足良久,微微颔首,对曹侑道:“曹将军带兵有方,将士们精气神十足,朕心甚慰。”
曹侑连忙谦逊,但脸上不免露出一丝自豪。
随即,赵顼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随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关注:
“眼下还在年节里,上元灯会转眼即至。届时京城弛禁三日,百姓欢庆,人流如织。”
他目光扫过吕公弼和曹侑,“京畿安危,系于禁军一身。届时要多辛苦诸位,加派得力人手,协同开封府,加强各处巡查,务必确保万无一失,让百姓过个安稳祥和的佳节。”
这番话,于情于理,无懈可击。既体现了皇帝对将士的关怀(肯定其操练成果),更将禁军的职责与百姓的安乐联系起来,赋予其崇高的使命感。
吕公弼和曹侑自然凛然遵命,这番“节庆安保”的嘱托,完美地掩饰了赵顼此行的更深层目的。
巡视完毕,赵顼才在曹侑等人的簇拥下,步入戒备森严的中军大殿。
殿内,收到紧急通知的禁军主要将领——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的三衙高级军官们,已整齐肃立,甲胄在身,鸦雀无声。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敬畏与忐忑的气息。
赵顼在正中主位坐下,吕公弼与曹侑分立两侧。他没有立即说话,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位将领的脸庞,那目光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让久经沙场的宿将们也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
“今日朕来,一为看望将士,二为……”赵顼顿了顿,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与诸位爱卿,议一议我朝禁军的未来。”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瞬间凝固。所有人都知道,“禁军的未来”这几个字背后,指向的是什么——那项在去年因河北大灾而被迫暂停的“裁撤老弱、省兵汰冗”计划!
赵顼没有绕圈子,直接切入核心:“去年,朝廷初行省兵之策,成效初显,裁撤安置一万四千余人。
然,河北突发巨灾,为防溃兵流民合流生变,不得不暂缓推行。”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实事求是的冷静,“如今,灾情渐稳,而我朝禁军员额庞巨,耗用国力泰半,冗员不除,精锐难兴。此乃关乎国运之大事,不容久拖不决。”
他看向身旁的吕公弼:
“吕枢密,你是具体操持此事之人。将今年的方略,尤其是如何做到‘汰弱留强、安置得当、不激军变’的细则,给诸位将军交个底。”
吕公弼应声出列,他神色肃穆,展开一份早已备好的文书。他没有宣读冗长的条文,而是提纲挈领,语气坚定:
“陛下圣虑深远。今年省兵,枢密院与三司议定,首要在于‘公允’与‘有序’。”
“其一,严立标准:以年龄、体能、技艺考核为准,绝不徇私。
其二,优给遣散:裁撤者,依例发放遣资,并令地方官府优先安置厢军或归农,确保其有生计。
其三,重点在‘留’:省兵之目的,是为优化员额,将节省之饷银,用于厚赏留任之精锐,更新甲胄器械,提升战力!留下的,必须是真正的虎贲之士!”
其四,分批进行:自京畿及北方诸路开始,稳扎稳打,绝不求快求急。
吕公弼每说一条,将领们的脸色就变幻一分。他们明白,这次是动真格的了。皇帝亲自带着枢密使前来,方案如此细致,决心已昭然若揭。
吕公弼奏罢,赵顼再次开口,他的声音陡然加重,带着帝王的威严:
“朕知道,此事艰难,会触动不少人的利益。或许有人会想,法不责众,可以拖延搪塞,甚至暗中阻挠!”
他目光如电,扫过全场:“但朕今日把话放在这里:此乃国策,势在必行!凡尽心竭力、秉公执行者,朕不吝封赏!
凡阳奉阴违、敷衍塞责、乃至胆敢蛊惑军心者,无论职位多高,背景多深,朕必严惩不贷,以正军法!”
冰冷的警告之后,他的语气又缓和下来,带上了一丝推心置腹的意味:
“诸位将军,尔等皆是我大宋栋梁,应知兵贵精不贵多的道理。一支冗滥之师,空耗粮饷,于国无益,于尔等建功立业亦是无益。
若能借此良机,练就一支真正可战必胜的虎狼之师,则他日勒石燕然,封侯拜将,方有可期!朕与吕枢密,愿与诸位同心协力,共成此强军伟业!”
先严斥,后勉励,恩威并施,赵顼将权术运用得淋漓尽致。
他最后将目光投向老将曹侑:
“曹将军,你在军中德高望重,朕望你能率先垂范,协助吕枢密,将此事办妥、办稳。”
曹侑心中凛然,知道这是皇帝将他乃至背后的曹家都绑上了战车,立刻出列,单膝跪地,声音洪亮:“老臣遵旨!必当竭尽全力,整肃军旅,以报陛下天恩!”
看着曹侑表态,其余将领无论心中作何想,也纷纷躬身应诺:“臣等遵旨!”
赵顼微微颔首,知道今日的震慑与动员已经达到效果。他站起身:
“具体细则,吕枢密会与诸位详细商议。朕,只要结果。”说完,便起身离去,留下满帐心思各异的将领,和一项即将深刻改变北宋军事格局的艰巨任务。
离营回宫的路上,赵顼看着窗外依旧喜庆的汴京街景,目光深邃。他知道,裁军的刀锋已经再次举起,这一次,绝不能半途而废。熙宁二年,注定要在风浪中启航了。
一个时辰后,正午的阳光略微驱散了冬日的寒意,但汴京各处禁军军营的气氛,却因一队队特殊人马的出现而骤然升温。
只见一批批由内侍省官员带领,由皇城司便装精锐押运的货车,分别驶入了京城内外的禁军大营,甚至连地位较低的厢军营地也未遗漏。
货车上满载着还冒着热气的生猪、整车的时蔬、一坛坛的美酒,以及成捆的厚实布匹。
押运的宦官或皇城司干当官,当着全体将士的面,高声宣布:
“陛下有旨!值此新春,特拨内帑,犒赏三军将士!感念诸位戍卫京师、保境安民之辛劳!望诸位谨守职责,共卫社稷!”
消息像风一样传遍各营。士卒们看着那些实实在在的肉食、布匹,听着这是“官家自掏内帑”的赏赐,顿时欢声雷动!“陛下万岁!”的呼喊声在各处军营此起彼伏。
寻常士卒不懂朝堂大计,但他们认得酒肉,认得布匹,更认得这份“皇恩浩荡”。
这比任何空洞的口号和严苛的命令,都更能收拢军心,尤其是在“裁军”风声鹤唳的敏感时刻。
《宋神宗的新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宋神宗的新宋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宋神宗的新宋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