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陈诚带着刘亦菲和舒畅逛遍了上海,从特色小吃到知名景点,三人玩得尽兴而归。没过多久,售楼部的肖丽打来电话,通知他房产证和相关手续都已办妥,随时可以领取。拿到房产证后,陈诚又联系肖丽,询问是否有靠谱的装修公司推荐。
肖丽坦诚地说,售楼部确实和几家装修公司有合作,但考虑到陈诚买的是顶层大平层,定位高端,她建议选择更专业的团队。没过多久,她发来几家在业内口碑不错的设计公司联系方式。陈诚逐一联系后,最终敲定一家知名装修公司,约好去现场实地看房。
现场勘测结束后,双方在附近的咖啡厅进一步沟通装修需求。装修公司带了几位设计师到场,刚问及陈诚的设想,他便开门见山地说:“风格要简约、大方、有质感,不要花里胡哨的设计。材料必须用好的,环保是底线。方案确定前先发我确认,没问题再动工。”
双方很快签好合同,陈诚付了预付款,又补充一句:“我明天回北京,后续设计方案发我邮箱。另外,我会请第三方验收材料,请一定确保货真价实。”
装修公司负责人连忙保证:“陈总您放心,我们公司在业内也是讲信誉的,绝不会以次充好,工程质量全程严格把关。”
装修的事安排妥当,陈诚转头对两个姑娘说:“明天咱们回北京吧,在上海玩了三四天,也该回去了。”
刘亦菲笑着点头,陈诚随口问:“茜茜,这几天都没见刘阿姨给你打电话?”
“我早跟我妈说了,是跟你和畅畅一起在上海玩,她让我好好玩,不用惦记家里。”刘亦菲说完,俏皮地打趣陈诚,“不过你这几天倒像个贴身保姆,天天陪着我们东奔西跑!”
这话逗得舒畅也笑起来,陈诚无奈地摇摇头:“行,那今天咱们好好休息,明天出发。”
第二天,三人搭乘飞机回到北京。陈诚提前联系了助理刘世国,让他来机场接机。抵达市区后,陈诚请刘世国先送刘亦菲和舒畅回家。车到小区门口,舒畅先行告别,刘亦菲则热情邀请陈诚上楼坐坐。
陈诚随刘亦菲进门,正好遇见刘晓莉,他笑着打趣:“阿姨,我把茜茜完完整整、平平安安送回来啦!”
刘晓莉被他逗乐,拉着他说:“好小子,还跟我耍贫嘴!留下来吃了饭再走吧?”
“不了阿姨,我得回去歇会儿,刘世博还在外面等着呢。”陈诚婉拒道,“明天有空我再来蹭饭。”
“那路上小心啊!”刘晓莉叮嘱。
离开刘亦菲家,刘世博将陈诚送回他的四合院“陈园”。一进门,陈诚就发现家里窗明几净——之前他嘱咐家政每月定期打扫三次、喂三次鱼,此刻鱼缸里的金鱼游得正欢,显然被照顾得很好。
时值不冷不热的好天气,陈诚搬了把躺椅靠窗坐下,悠哉地躺了下来。他突然觉得,忙碌时总觉得事多,真正闲下来,才体会到这份松弛的珍贵。想起上辈子,他几乎日夜围着国外的操盘转,白天补觉、晚上盯盘,活像个停不下来的赚钱机器,后来旅居欧美也不过是换个地方做生意。这辈子,他不想再那样活着,只想悠悠哉哉过日子,找个心爱的人,陪她看遍世间风景——而现在,这个愿望似乎正一步步实现。
他清楚,刘亦菲心里早已有他,如今两人之间更多是如兄妹般的依赖,等她再长大一些,这份感情很容易升华为爱情。上辈子他太过迟钝,总以为刘亦菲对自己无意,直到后来才明白,若不是真心在乎,她又怎会一次次答应陪他吃饭、逛街?想到这里,他忍不住自嘲:难怪上辈子会被“外星观察者”送到这个时空,原来是实在太木讷了。
躺了一会儿,陈诚闲不住,换了身宽松的老北京大褂,出门溜达去了。胡同里热闹非凡,老大爷们有的在树下对弈,有的提着鸟笼逗鸟,把老北京的悠闲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逛着逛着,他走到了潘家园的华声天乐茶馆——上次来这儿听过相声,今天正好再去凑个热闹。
走进茶馆,陈诚点了几样小吃和一壶茶,刚坐下就看见台上正在表演的郭德纲和于谦。那时的郭德纲还没后来那么火,于谦也显得年轻不少,两人一逗一捧,引得台下笑声不断。于谦眼尖,很快注意到坐在观众席中间的陈诚——毕竟陈诚已是圈内知名的导演兼演员,辨识度不低。
于谦站在台上,故意抬高声音调侃:“哟,今天咱们园子可是来了位大人物!还是位天王级的明星,大家猜猜是谁?”
台下观众纷纷好奇张望,于谦又补充道:“这位啊,是导演里演戏最好的,演戏里唱歌最好的,唱歌里长得最帅的——你们说他是谁?”
“陈诚!”台下有人立刻喊了出来。
“对喽!”于谦笑着朝陈诚招手,“陈导,来,话筒给您,跟大伙儿打个招呼呗!”
服务员把话筒递到陈诚手里,他笑着起身:“于老师、郭老师,我就是来听相声的普通观众,您二位可别拿我开涮,正常演就成!”
于谦却不肯放过他:“那可不成,既然来了就得帮我们热热场子,上来对两句?”
陈诚想了想,横竖也是图个乐子,便走上台:“行,那我就陪两位老师对两句,但我可不是专业相声演员,接不上的地方您二位可得兜着!”
郭德纲见状顺势接过话茬,对着陈诚拱手:“那咱就简单来段‘报菜名’的片段?您给起个头?”
陈诚笑着摆手:“郭老师这是考我啊,我这水平可不敢跟您比,要不咱换个接地气的,聊聊吃饭?”
于谦在旁搭腔:“吃饭好,陈导平时拍戏忙,肯定没少琢磨吃的。”
陈诚接道:“嗨,别提了,前阵子在上海天天吃馆子,回来反倒想念胡同里的炸酱面了。”
郭德纲立刻接话:“那您算来着了,老北京的吃食就得是胡同里的才地道。”
“可不是嘛,”陈诚笑答,“大饭店的菜再精致,也比不上胡同口那一碗面香。”
于谦插了句:“要我说啊,您这口味越来越像老北京了!”
台下顿时笑成一片,陈诚也跟着笑:“入乡随俗嘛,来了北京,就得学着享受北京的生活。”
郭德纲趁机抖了个包袱:“那您要是再待几年,是不是还得拎个鸟笼子上街溜达啊?”
于谦立马接茬:“那可不,到时候咱仨一块儿,您拎鸟笼,我捧蛐蛐,郭老师拿把扇子——整个一胡同老炮儿组合!”
陈诚笑着补了一句:“那咱们这组合叫什么?‘潘家园三闲’?”
这话一出,台下笑声更响,三人你一言我一语,配合默契,短短几分钟的互动把场子炒得火热。
下台后,郭德纲和于谦都颇为惊讶:“没想到您还懂相声的门道,这反应速度绝了!”
“没有没有,我自从到北京上学后,最喜欢的就是相声这门艺术。没事的时候,我就爱在北京城里到处逛,听听相声喝喝茶,听得多了,耳濡目染。加上我自己也喜欢编剧,可能反应就比别人快一点,您二位说什么,我也能接得住,这算是平时积累的一点优势吧。”陈诚谦虚地说。
“这哪是我们给您机会啊?今天是我们得感谢您来捧场,也谢谢您没让我们的包袱掉地上,还上台接得这么准!”郭德纲真诚地说。
于谦也在旁边附和:“是啊,陈导,今天真是感谢您给面子,不然我这话可真没法往下接了!”
“别别别,两位老师太客气了。您二位是相声界的知名演员,我很欣赏你们的表演,也经常听你们的段子。你们叫我上台,我也挺乐意参与,挺好玩的。”陈诚忙说。
三人相谈甚欢,随后一起到附近的饭店吃饭。于谦和郭德纲执意要请客,陈诚推辞不过,便接受了邀请。席间,听他们聊起相声界的一些事,陈诚不禁感叹,每个圈子都差不多——有资历有人脉的,旁人确实难以撼动。
“要是跟他们较真,别人说我们不尊重前辈;可要是忍气吞声,他们反而得寸进尺。”郭德纲苦笑道。
“都差不多,”陈诚接话,“演艺圈不也一样?前阵子我那三部电影在全球斩获高票房,国外还没反应过来,可能觉得我以后拍不出更好的作品,也没把我当威胁,才让电影顺利全球上映——也可能是考虑到我们刚加入wto,他们还没把我这点成绩放在眼里。”
他顿了顿,继续说:“反倒是自己人先说起来了,说我只会拍商业片,没有艺术价值,都是快餐文化。说这些话的人,无非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你们也一样,不必太在意。你看我,基本不回应。即便被问到,我也只说:有本事就别光批判,去拍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艺术片试试?所以我们不必在意这些杂音,把自己做好、做精,成功自然会来。”
郭德纲深有同感。他一直认为就该这样坚持,而且看得出陈诚是能做大事的人——他能忍,经得起敲打,在成功之前不轻易发声,因为他明白那时说了也没用,没人会听。
三人边吃边聊,结下了一段友谊。互相留下联系方式,约定日后有机会再聚。聊得尽兴后,陈诚便起身告辞,慢悠悠地踱步回家。
喜欢华娱重生之完美人生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华娱重生之完美人生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