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深圳,盛夏的晚风裹挟着海腥味吹过深南大道。林烨站在刚落成的华烨电子大厦天台,望着脚下这片如星海般铺展的灯火。远处工地上打桩机的轰鸣与近处车间里流水线的节奏交织成特区的夜曲。
林总,塑料厂那边松口了。老赵擦着汗从天台楼梯走上来,同意先供货后付款,但要求用港币结算。
林烨的指尖轻敲栏杆,目光扫过远处蛇口港的货轮灯光。父亲笔记里特区是试验田的批注在脑海中浮现,而此刻他正站在这片试验田的中心。
港币就港币,但价格要按今天的汇率锁定。
转机发生在第三天傍晚。一个穿旧军装的老者来到华烨厂区,从帆布包里取出用油纸包裹的图纸:张爷让我送来的,说是林工当年留下的。
图纸上是改进型注塑机的设计图,页脚标注着1982年特区技术攻关项目。更令人惊讶的是,配套的零件清单完全基于国内可采购的材质。
自己造。林烨连夜召集技术骨干,用国产电机替代进口件。
车间里灯火通明第七夜,第一台自主组装的注塑机终于调试成功。当流水线重新运转时,工棚里爆发出欢呼声。但危机总是不期而至——周一清晨,海关突然查封了刚到港的日本机芯,理由是涉嫌走私。
栽赃。老赵看着开箱后满箱的砖头,拳头握得发白。
将计就计。林烨转身对会计说,把这批的损失做进成本,我们去申请退税。
这场风波意外带来了转机。税务稽查员在查账时,发现华烨的研发投入占比达到销售额的15%,远高于同行。这份报告阴差阳错地送到了刚成立的深圳市科创委。
重点扶持企业。批文下来的那天,林烨在父亲墓前烧了副本,您说的试验田,开始结果了。
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随着华烨的电子表产量跃居华南第一,竞争对手的暗箭也从四面八方袭来。先是有港商在展销会上当众质疑华烨手表的防水性能,后是有匿名信举报华烨偷税漏税。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老赵愤愤地撕掉举报信。
林烨拿起一块最新下线的样品,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实力。
在秋季广交会上,华烨的展位前摆了个鱼缸。林烨当众将十只电子表浸入水中,展台大屏幕的计时器同步开始48小时倒计时。这个行为艺术般的创意,让华烨手表一举打开海外市场。
然而危机总在巅峰时刻降临。1997年春节前,华烨最大的客户突然破产,拖欠的货款足以让公司资金链断裂。雪上加霜的是,银行在这个节骨眼上收紧信贷。
工资还能发三个月。会计的汇报让会议室气氛凝重。
不必。林烨展开特区规划图,我们去谈个新项目。
他看准了市政府推广三来一补政策的机会,主动提出承接香港电子企业的外包订单。这个险招让华烨在危机中完成了从品牌商到制造服务商的转型。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当第一批外包订单下线时,林烨对管理层说,但更要记住,篮子要握在自己手里。
亚洲金融风暴来袭时,这个布局显示出威力。当同行在汇率波动中挣扎时,华烨的外汇对冲策略让其逆势扩张。更关键的是,林烨在这个时期低价收购了多家濒临破产的配套工厂。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看着新并购的模具厂设备搬入园区,林烨想起父亲的话。
千禧年钟声敲响时,华烨电子已成为拥有五个产业园区的集团企业。但站在新落成的研发中心顶楼,林烨的目光越过特区的灯火,望向更远的黑暗——那里,新的挑战正在酝酿。
林总,新加坡的客户想谈智能手机代工。秘书递过邀请函。
告诉他们,华烨不做代工。林烨转身看向研发团队,我们要做自己的手机。
夜色中,特区灯火如星河流转。而在更远的太平洋彼岸,山本家族的第三代继承人正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半导体专业。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新的转动。
《重生1983:开局战神归来》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重生1983:开局战神归来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重生1983:开局战神归来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