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年轻人也安排过来了,一房两人,共6个人,林建新、林民族也在其中。
林鸿彬分别把他们安排在服装厂和商场,没有给他们开工资,纯粹就是来当学徒的。
“你们要学的不是怎么踩缝纫机、怎么盘点货物,是学人家厂长、主管们怎么管人的,怎么把一摊子事理顺的。
平时多盯着点,遇到不懂的就主动请教,别害羞。要是缺钱花,直接来找我要。”
“不用不用,老大,我们带够了!大爷爷说这次算是出公差,还给我们每人一百块。”林民族赶紧摆手。
林鸿彬却没放松,又叮嘱了一句:“城里不比村里,人多眼杂,小偷小摸的不少,你们的东西可得看紧了,尤其是钱和粮票,别大意。”
等把年轻人的住处、去处都安排妥当,林鸿彬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刚想琢磨防空洞,今天送来的报纸却吸引了他的目光。
头版角落里的标题格外刺眼:“郑庆宏被判无期徒刑”。
林鸿彬伸手拿起报纸,逐字逐句地读着宣判结果,看完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郑庆宏这位“上书英雄”没认清形势是一方面,但自我膨胀也是一方面,前车之鉴啊!
林鸿彬深深的吸了两口气,闭上眼睛,静下心来复盘下这几年的经历。
自从76年打倒极左派之后,自己的话变多了,做事情也高调了不少。
以前开会只会坐在角落听着,现在动不动就主动提建议;后勤处的事也敢放开手脚干,现在还琢磨着搞防空洞。
“这哪里是压抑久了的迸发,分明是飘了!”林鸿彬猛地睁开眼。
他站起身,在屋里来回踱步,一遍遍地告诫自己:“不能飘,绝对不能飘,这是最凶险的职场,千万不要学郑庆宏的!”
从那以后,林鸿彬像变了个人似的。
后勤处的事依旧办得井井有条,但他不再主动揽活,只是按部就班地处理;
各种会议上,他也很少发言,大多时候只是安静地听着,散会了就跟着人群走,不多说一句话。
也没再提防空洞的事情。
可没过多久,榕城军区通过武装部送来的一份嘉奖令,让林鸿彬彻底懵了。
林鸿彬一脸疑惑地问:“杨部长,这到底是因为啥事啊?这两年我跟军区几乎没什么联系了,怎么突然给我发嘉奖令?”
“林处,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不过首长有提了一句,跟最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有关,前线部队给我们榕城军区发了感谢信。”
跟前线部队有关?与自己能联系上的那应该是自热饭了,用这玩意做补给能解决不少麻烦,小队作战时带自热饭还不用担心烧火冒烟暴露自己。
至于指出红领章、帽徽的问题,那是抗日战争中用生命总结的经验,跟林鸿彬关系不大。
“我明白了,谢谢杨部长!”
杨部长也没打听具体什么事,聊了几句后就离开了!
林鸿彬突然的想到两年前搞自热饭的缘由:“7713”工程,不知道现在打捞完了没有?
他心里那股探海的念头又冒了出来,但很快又压了下去:
以前军管的时候,想出海根本没门;
现在虽然军管解除了,可海面上全是来来往往的小船,有的是渔民,有的说不清是干什么的,自己孤身一人出海,可比前几年危险多了。
“还是再等等吧,”林鸿彬心里想,“等风头再稳一稳。”
安静的过了一个月,周末,林鸿彬一家都在家里,几个穿着时髦的身影涌了进来,正是林建新、林民族他们六个村里的年轻人。
一个月不见,这伙人换了身行头,与之前穿着灰布冬衣、带着乡土气的模样判若两人,比林鸿彬潮多了:
林建新走在最前头,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色蛤蟆镜,让人看不清他的眼神;
手腕上那块红色表带的电子表格外惹眼,表盘上的数字一闪一闪;
下身是阔腿的喇叭裤,裤脚盖住半只脚,走起路来带着风;
上身那件蓝色夹克潮服,拉链拉到胸口,露出里面的白衬衫领,是城里年轻人最时兴的穿法。
跟在他身后的几人也不逊色,有的穿米色夹克,有的戴银色电子表,喇叭裤颜色各异,一进门就把原本安静的氛围搅得热闹起来。
几人或多或少的提了东西,和祝晓燕打过招呼后,林建新拿着馅饼过来逗弄林锡颖和林锡铭。
“锡铭,锡颖,看看叔叔给你们带什么好吃的了?”
两个小家伙抬起头,眼睛一亮,却没先去接馅饼,而是盯着林建新身上的行头看。
林建新见状,故意挺了挺胸,把手腕上的电子表凑到他们面前晃了晃,又拍了拍身上的夹克:“锡铭,锡颖,叔叔这样帅不帅?”
林锡颖眨巴着眼睛,摇摇头:“叔叔,不帅,但你的手表好看!”
林锡铭也跟着点头,指着林建新的鞋子:“叔叔不帅,但你的鞋子好看!”
逗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林鸿彬也笑着问:“你们这是从哪儿学来的打扮,跟换了个人似的。”
林建新立刻兴奋地伸腿,把脚上的白色运动鞋亮给林鸿彬看,鞋面上红色的条纹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老大,你看我脚上这鞋子怎么样,好看吧!穿着还特别舒服,比解放鞋舒服多了。”
林鸿彬看了鞋子的模样,眉头微微一挑:“这运动鞋可不常见,你们这玩意是从哪儿搞来的?”
“从老陈那里买的!”林建新满不在乎地说,“老陈说这是他从其他地方倒腾过来的,城里现在特别流行!”
“老陈?”林鸿彬一愣,马上又回味过来,肯定是渔港生产队陈队长。
“老陈是出了名的捞偏门,你们不要学,没必要!”
“老大,我们没打算跟他学。”林民族赶紧上前一步,解释道:
“我们是想,既然这运动鞋穿的这么舒服,市面上还不多见,咱们要是开个作坊,自己做这种鞋,应该很有搞头!”
林鸿彬闻言,心里一动,随即问道:“开作坊做鞋?想法倒是不错,很有搞头,但你们能弄到做鞋的机器吗?这可不是踩缝纫机那么简单。”
林建新立刻接话:“老陈说了,只要钱给够,他就能帮我们弄到机器,说是从东边的工厂里淘来的旧机器,修修就能用。”
“机器能弄到,那材料、技术人员、场地呢?这些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怎么做?”林鸿彬继续追问,眼神里多少带着点审视,想看看这几个年轻人是不是只凭一时兴起。
林民族连忙回答:“我们商量过了,想学着你当初筹建服装厂的做法,拉蒲阳鞋厂和原料厂入伙,刚开始少挣点没关系,先把作坊开起来,慢慢再扩大规模。”
林鸿彬听了,微微点头,又抛出一个问题:“你们就不怕做大了之后,合作方觉得有利可图,把你们踢出去自己干?或者另外再开一家,变成你们的竞争对手?”
这话让几个年轻人瞬间愣住了,还看傻子一样的看向林鸿彬。
还是林建新反应快,立刻解释道:“老大,因为大爷爷和你的名声,在蒲阳地区,谁都眼巴巴的和我们合作!至于另开一家和我们竞争,我们什么时候怕过!”
喜欢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