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正好有通坊车在路边停靠,车夫勒住马匹,跳下车来,在车厢与站台连接处,安装三阶踏步木台,这才细心搀扶着路边等候的老太太上车。
田琼不禁感叹,“《礼记》云‘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此情此景正是如此。”
任嘏指着远处一栋被林木掩映的两层建筑问道,“三郎,那房子前有空地,后有水塘,是作何用途。”
张梁呵呵一笑,“任兄,那是曲阳城中之公厕与太平池。自春瘟之后,为防疫病,曲阳不设私家圂厕,各街坊都修了公共厕所,城中有清收队,定期清理秽物。”
他指着池塘说道,“那池塘也是街坊必备设施,叫做太平池,平时蓄水防火,有引水渠连接滹沱河,池中养鱼。百姓倾倒便溺之后,可在池塘中清洗溺器。”
孙乾拊掌称妙,“以防止水,以潴蓄水,以沟荡水,此池既防火患,又利清洁,实乃善政。”
……
将众人安顿在谒舍的独立小院中,张梁本想为几位师兄接风洗尘,请大家吃顿好的,结果却被婉言拒绝。
国渊推辞道,“三郎盛情,一番心意我们领了。夫子有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我辈求学之人,蔬食饮水,其中亦自有其乐,当节欲而治,不必耽于口腹之欲。”
张梁闻言肃然起敬,顿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自己穿越至今,想到的大多都是提升生活水平。
他拱手说道,“子尼师兄已有颜子之风,令小弟汗颜不已。”
颜子,就是颜回,安贫乐道的典型代表,若是到了后世,妥妥的一个感动中国人物。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虽然敬佩这种操守,但没苦硬吃的事,他可做不到。张梁对此并不苟同,条件受限,那是没办法,如今他家财万贯,为什么还要苦着自己。
孙乾不愧是外交型人才,善于察言观色,适时对张梁建议道,“三郎,书社之事关系重大,不如早些与魏公商议。我等在谒舍之中自有安排,你不需操心。”
田琼也在一边说道,“三郎,粮食既已采收,想必进献行程在即,你且先去忙正事。”
张梁点点头,看着任嘏笑问道,“任兄可有嘱咐?”
任嘏说道,“三郎,莫忘了荀氏来人时,邀我同往论学。”
嘱咐了谒舍伙计照应好小院的饮食起居,张梁匆匆赶往县牙。
“田先生,兄长。”
张角放下手中的文书,“三郎,何事匆忙?”
“郑学师兄已到,我有两事不明,一为进献祥瑞,一为书社印书之患。”
等他将刚才与国渊等人商议时,他们提出的隐忧向两人说完,田丰与张角神色凝重,都皱起了眉头。
让国渊充当粮种培植之人,问题倒是不大,这三种粮食本就是出自张梁之手,其他人并不清楚来源。但国渊关于书社与世家的一番言论,却是他们此前也没有想到的。
“此事,倒是我们思虑不周了。不过三郎,”田丰沉吟道,“魏公对此也并无阻拦之意,想必早已有了计较。不如咱们过魏府一叙。”
吩咐当值的差役闩上县牙大门,三人步履匆匆地来到魏府。
魏老爷子见他们突然登门,也是略感诧异,“张县令、田县丞此时到访,莫非有要事?”
张梁于是将国渊等人的顾虑复述了一遍,老爷子却是一脸笑意。
“诸位多虑了。”老爷子笑着说道,“粮种之事利国利民,谁敢妄言非议,便是与天下人为敌,国渊提供粮种,此事无虞!”
“至于书社…”他捋着胡须说道,“典籍善本尽被世家收藏,手抄书籍进度迟缓,仍在其掌控之中,无需多虑。”
张梁弱弱地说道,“大父,小子还有一法,名为印刷…”
老爷子好奇问道,“印刷?如何印刷,你且演示一二。”
张梁取出一枚印章,沾满印泥在纸上按压过后,赫然正是魏超手刻的“在岳之阳”四字。
“大父,印刷之法如同印章,将文字雕刻成版,涂刷墨汁后,印制于纸上,便可迅速成书。”
“原来如此!”魏老爷子此时明白过来,“难怪你书社中,同种书籍文字皆是一般无二。”
他捻着胡须沉思起来,掐断了几根都没察觉,“如此看来,国渊之虑,倒是十分要紧,有些难办…”
田丰、张角与魏超、张梁四人都静静等待着老爷子的对策。
半晌之后,老爷子这才说道,“我魏家,如今虽居冀州刺史之位,但若世家群起攻之,朝堂上下一齐发力,恐怕也难以长久。”
“既如此,”老爷子看向张梁,正色说道,“三郎,书社之中停止印制,所有书籍,只留一册范本,余者全凭手抄传诵。”
张梁却是有些为难,“大父,此事我今晚便着手处理,只是…书社新张时,送出了两百余册诗文集…”
他此时对自己当初的高调行为,也颇有一些后悔,只是为时已晚,悔之不及。
“此事木已成舟,”魏老爷子温言安慰道,“新张之日,宾客多是曲阳本地人,延请宾客只是少数。诗文集绝大部分应当还在曲阳,不妨以高价回购原本,再以手抄本相赠。”
“至于流散在外地之文集,到了各家手中,应当不至于引人比对。但愿无人察觉,晚些被发现印刷之法。”
魏超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大胆说道,“大父,若真有人察觉,推说是以印章古法又如何。世家之人向来视典籍为珍宝,岂会刊印成册,任其流通于世?”
“痴儿!”老爷子轻斥一声,说道,“印刷之法若大行于世,便是百家争鸣之局!你可知汝南袁氏与那弘农杨氏,如何能够四世三公,凭的就是垄断经典,笼络寒门英才。”
“印刷之法一旦被世家知晓,只怕便要合力解决知情人。”老爷子站起身来,目光灼灼,“张县令,如今新粮丰收,明日便再招两千兵马,咱们须得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田丰劝道,“魏公,局势未必至此…。”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