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宫束班初聚
**
时间:明朝天启年间,暮春清晨
地点:紫禁城西配殿书房
人物:
倪元璐(字玉汝,时任翰林院编修,年三十有二,身着青布直裰,眉目清俊)
周遇吉(禁军副尉,二十余岁,粗眉大眼,手持木笔)
柳如是(江南才女,寄居京城,十八九岁,素衣布裙,怀揣宣纸)
陈继儒(致仕文人,年近五旬,须发微白,携砚台而来)
(幕启:书房窗明几净,案上整齐摆放着笔墨纸砚,周遇吉正笨拙地握着木笔在废纸上划动,柳如是低头整理宣纸,陈继儒擦拭着随身砚台。忽闻脚步声,三人抬头望去。)
周遇吉:(放下木笔,拱手)可是倪编修到了?
倪元璐:(含笑进门,拱手还礼)正是元璐。周副尉、柳姑娘、陈先生久候了。今日召诸位前来,是因陛下有意弘扬书法,命我为宫中喜好书法者授课,诸位便是首批学员,这 “宫束班”,从今往后便由我与诸位一同打理。
柳如是:(眼中一亮,欠身)久闻倪编修草书精妙,能得您指点,是如是之幸。
陈继儒:(抚须点头)玉汝的书法,在江南时便有所闻,今日能亲授技艺,老夫也来凑个热闹。
(倪元璐走到案前,拿起一支兼毫笔,目光扫过三人,神色温和。)
倪元璐:书法一道,非一日之功,需静心凝神,方能悟其真谛。诸位既有心学习,便从基础开始,今日先观帖,明日再动笔不迟。
(三人齐声应和,眼中满是期待,书房内气氛渐暖。)
第二幕:初识《舞鹤赋》
时间:当日上午
地点:同书房
人物:倪元璐、周遇吉、柳如是、陈继儒
(幕启:倪元璐从书匣中取出一卷装裱精美的字帖,缓缓展开,正是其手书的《舞鹤赋》。字帖上字迹连绵,墨色浓淡相宜,众人围上前来,目光被字帖吸引。)
周遇吉:(凑近细看,挠头)这字…… 笔画弯弯曲曲,却又透着一股劲儿,像是仙鹤在天上飞似的。
倪元璐:(闻言轻笑)周副尉说得极是。这《舞鹤赋》是我去年临摹陆机之作,以草书书之。诸位看这 “鹤” 字,起笔如鹤喙啄食,收笔似鹤翅展翔,用笔险绝,每一笔都藏着筋骨。
(柳如是伸手轻触字帖边缘,眼神专注。)
柳如是:编修您看这 “唳清响于丹墀,舞飞容于金阁” 一句,笔法跌宕起伏,结体奇崛,墨色忽浓忽淡,竟真有仙鹤翩翩起舞的逸气。
陈继儒:(点头赞叹)老夫见过不少草书帖,却少见这般兼具逸气与雄强之气的作品。玉汝这字,既有二王的灵动,又有张旭的狂放,实在难得。
倪元璐:(手指字帖,缓缓讲解)草书讲究 “意在笔先”,书写《舞鹤赋》时,我满脑子都是仙鹤展翅、昂首唳天的模样,笔随心动,方能写出这份气韵。诸位学书,也需先悟帖中意境,再求笔法之妙。
(众人凝神细听,不时点头,对《舞鹤赋》的喜爱更甚,学习热情愈发高涨。)
第三幕:笔法之难
时间:当日下午
地点:同书房
人物:倪元璐、周遇吉、柳如是、陈继儒
(幕启:书房内,三人各自伏案练习,周遇吉握着笔,额角冒汗,笔下的 “鹤” 字歪歪扭扭;柳如是虽笔画工整,却少了字帖中的灵动;陈继儒反复书写,却总觉得笔法生硬。)
周遇吉:(将笔一摔,懊恼道)这破笔!怎么写都不像编修您的字,我看我不是学书法的料!
(柳如是停下笔,欲言又止;陈继儒也放下笔,叹了口气。倪元璐走至周遇吉身边,捡起木笔。)
倪元璐:(递过木笔,温和道)周副尉莫急。你握笔太用力,腕部僵硬,自然写不出灵动之感。来,你随我做 —— 拇指按笔,食指、中指勾笔,无名指、小指抵笔,腕部放松,如握鸡蛋一般。
(周遇吉依言调整握笔姿势,倪元璐从后扶住他的手腕,轻轻带动。)
倪元璐:你看,起笔时要轻,行笔时渐重,收笔时略顿,这样笔画才有轻重变化。再写一个 “鹤” 字试试。
(周遇吉依着指引,缓缓下笔,虽仍不完美,却比之前工整许多。柳如是与陈继儒也凑过来看,眼神专注。)
柳如是:(轻声道)编修,我总觉得笔下少了逸气,该如何改进?
倪元璐:(走到柳如是案前,看了看她的字)你笔法工整,却过于拘谨。试着在书写时,想象自己站在湖边,看仙鹤飞翔,让心绪放开,笔随心动,不必刻意追求工整。
(陈继儒也递过自己的字稿,倪元璐细细看过,指点道:“先生您笔法老道,却少了些雄强之气,可在重笔处多加力道,让笔画更有筋骨。”)
(三人重新提笔练习,虽仍有不足,却都有了进步,脸上的愁云渐渐散去。)
第四幕:灵感闪现
时间:当日傍晚
地点:书房外庭院
人物:倪元璐、周遇吉、柳如是、陈继儒
(幕启:夕阳西下,庭院中几株柳树随风摇曳,一只白鹤落在庭院的池塘边,梳理羽毛。周遇吉因下午练字受挫,独自在庭院踱步,忽见白鹤,驻足观看。)
(白鹤忽展翅飞起,盘旋于庭院上空,姿态轻盈,时而俯冲,时而高飞。周遇吉看得入神,忽然眼前一亮,转身跑回书房。)
周遇吉:(冲进书房,高声道)编修!姑娘!先生!我明白了!我明白怎么写 “鹤” 字了!
(倪元璐、柳如是、陈继儒闻声抬头,满脸疑惑。周遇吉拉着三人走到庭院,指向空中仍在盘旋的白鹤。)
周遇吉:你们看!白鹤展翅时,翅膀的弧度就像字帖里 “鹤” 字的笔画,它俯冲时的力道,就是起笔的轻重!我刚才看它飞,忽然就懂了编修说的 “意在笔先”!
(柳如是抬头看着白鹤,若有所思,忽然笑道:“我也懂了!你看白鹤梳理羽毛时,动作轻柔,就像行笔时的流畅;它昂首唳天时,脖颈挺直,就像笔画中的筋骨!”)
陈继儒:(抚须大笑)妙啊!老夫也有感悟!白鹤盘旋时,时而近,时而远,就像墨色的浓淡变化!今日见此鹤舞,胜过苦思半日!
倪元璐:(含笑点头)诸位能从自然中悟得书法真谛,便是最大的进步。书法本就源于自然,能将所见所感融入笔下,方能写出有灵魂的字。
(四人站在庭院中,看着夕阳下的白鹤,脸上满是笑意,心中对书法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第五幕:成果展示
时间:三日后,清晨
地点:紫禁城南书房
人物:
倪元璐、周遇吉、柳如是、陈继儒
朱由校(明熹宗,年二十,身着龙袍,兴致勃勃)
魏忠贤(司礼监秉笔太监,面色阴鸷,立于一旁)
(幕启:南书房内,案上摆放着三人的书法作品,周遇吉写的是 “鹤舞九天”,柳如是写的是《舞鹤赋》节选,陈继儒写的是 “墨韵天成”。朱由校正逐一观看,倪元璐等人侍立一旁。)
朱由校:(拿起周遇吉的字,笑道)周副尉这字,三日不见,竟有这般进步!虽仍显稚嫩,却透着一股英气,颇有你练兵时的模样。
周遇吉:(拱手行礼)陛下谬赞!皆是倪编修指点有方,臣从庭院白鹤身上悟得笔法,才略有进步。
(朱由校又拿起柳如是的字,细细观看。)
朱由校:柳姑娘这字,灵动飘逸,颇有《舞鹤赋》的逸气,与你往日的诗作一般,透着江南女子的温婉,却又不失风骨。
柳如是:(欠身行礼)谢陛下夸奖,编修教导臣悟帖中意境,臣方能写出这份韵味。
(最后,朱由校拿起陈继儒的字,点头称赞。)
朱由校:陈先生这字,笔法老道,墨色浓淡相宜,透着一股雄强之气,不愧是致仕老臣,笔下仍有朝堂风骨。
陈继儒:(拱手行礼)陛下过誉,老夫得编修指点,放开拘谨,才写出这份气势。
(朱由校看向倪元璐,眼中满是赞赏。)
朱由校:倪编修教导有方,短短三日,宫束班众人便有这般进步,实在难得!朕要重重赏你,也赏宫束班众人!
倪元璐:(拱手行礼)谢陛下恩典!臣只是尽己所能,诸位学员用心学习,方能有此成果。
(众人齐声谢恩,书房内一片欢腾,宫束班的书法之旅,也在这喜悦中开启了新的篇章。)
《艺之神》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艺之神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