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这深坑是天然形成,那只能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若是人为造就,那布局者必定居心叵测。试想一个人从万米深洞坠落,历经符文洗礼,化作纯净之躯,最终被石柱贯穿——这分明是一场仪式,为了收集灵魂或鲜血。
难道这是先前途经西域、传授金尸不灭金身的老道士所为?极有可能。但开凿如此深邃的黑洞工程浩大,不知耗费多少年月,又或者它本就是天然形成的。
曹阳避开石柱,轻轻落地。此处是一处天然石洞,数条通道通向外界,洞外阳光灿烂,林木葱郁。石柱周围有一座宽阔石台,台上密布细窄沟槽,那名张家子弟的鲜血正沿沟槽缓缓流动,形成奇异纹路。但仅凭一人之血远远不够,若要注满所有沟槽,必将构成一个巨大符印。
这符印曹阳虽不认识,却感到一种诡异的熟悉与亲切——原来这是一处鬼道道场。
那老道士定是邪道中人,借金尸部下打通黑洞,布下阵法,再驱使金尸四处掳掠活人,将他们投入洞中,以鲜血启动阵法,修炼鬼道。
若真启动这鬼道道场,会引发什么后果?仅凭一人之血自然不足。此时洞外传来一声兽吼,曹阳灵机一动:何不借猛兽之血激活道场,看看会发生什么?只是不知兽血与人血功效是否相同。
曹阳走出洞穴,恍如踏入世外桃源。谁能想到沙漠之底竟藏有这样一处天地?那兽吼似猛虎发出,在林中愤怒咆哮,仿佛正面临威胁。
曹阳施展乾坤闪在林间穿梭,很快便见不远处山头上立着一只象般大小的吊睛猛虎,一身五彩斑斓的皮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四颗半米长的獠牙寒光逼人。
更令人震惊的是,猛虎对面盘着一条近二十米长的吞天巨蟒,正绕在两米粗的树干上嘶嘶吐信。曹阳暗叹竟能亲眼目睹龙争虎斗的场面——虽说巨蟒尚未化龙,但已实力非凡,难怪猛虎如临大敌。
这一虎一蟒对峙正酣,全然未察觉已有人类潜入此地。
曹阳藏身于一棵大树的茂密枝叶间,静静观察着这场惊天动地的搏斗。
巨蟒率先发起攻击,颈部猛然前伸,喷出一股黑色毒液,随即迅速向更高的枝干爬去。猛虎虽然体型庞大,动作却异常敏捷,它纵身跃起躲过毒液,猛地扑向巨蟒试图将其拽下。然而巨蟒早有准备,爬行速度极快,猛虎这一扑竟落了空。
但巨蟒的尾部仍垂在下方,猛虎利爪紧扣树干,一爪拍在巨蟒尾端。
巨蟒发出痛苦的嘶鸣,试图挣脱,但猛虎死死咬住它的尾巴不放。巨蟒立即俯身反击,一口咬在猛虎背上。
两只猛兽就这样相互撕咬,僵持不下。吞天巨蟒居高临下占据优势,这一口正好咬在猛虎头部,使猛虎陷入险境。
由于整个身躯都缠绕在树干上,尾巴又被猛虎咬住,巨蟒无法施展缠绕绝技,只能将体内毒液尽数注入猛虎体内。
猛虎的獠牙紧咬蟒尾,四爪又要稳固身形,但它还有最后一招——虎尾猛地向上甩起,重重抽打在巨蟒头颅上。
伴随着骨裂之声,这记临死反击凝聚了猛虎全部力量,当场击碎了吞天巨蟒的头骨。巨蟒头颅软塌塌地垂下,血肉模糊,已然毙命。
获胜的猛虎却也未能幸免,巨蟒的毒液已完全注入它的头部。 ** 迅速发作,猛虎眼神涣散,浑身无力,眼中弥漫黑气。它缓缓闭眼,松开利爪和獠牙,轰然坠地,顺着山坡滚落,接连撞断数棵大树。
最终猛虎停止滚动,爪子微微颤动后便再无声息。
而巨蟒虽已毙命,身躯仍紧紧缠绕在树干上未曾坠落。
这场龙争虎斗虽短暂,却爆发出惊人威力。满地落叶厚积如毯,众多参天古木已是光秃秃一片,生机尽失。
猛虎身躯逐渐发黑,曹阳急忙跃下树枝。吞天巨蟒的毒性果然猛烈,这么快就让虎尸产生变化。虽然血液已无法使用,但不知虎丹是否完好?
曹阳的 ** 刺入猛虎腹部,一股黑血涌出。得益于百毒不侵的体质,这些毒液对他毫无影响,只是触及皮肤时仍有些许不适。
探手入内,虎尸尚存余温。一探之下,果然发现猛虎已结内丹,曹阳顺手取出。
这颗内丹金光灿灿,凝聚着猛虎全部精华,幸运的是未受毒液侵蚀,依然新鲜饱满。曹阳立即将其收起。这内丹虽蕴藏玄妙,但经过炼制后效果会更佳。
曹阳取走了猛虎的内丹,那猛虎浑身发黑,腥臭扑鼻,足见吞天巨蟒的毒液何等猛烈。
随后,他又从巨蟒体内取出内丹,此行收获两颗极品灵兽内丹,可谓满载而归。曹阳迅速将巨蟒拖回鬼道道场,生怕它的血液流尽,那就太可惜了。
幸好这吞天巨蟒体型庞大,精血充沛。曹阳在它身上又划开几道口子,鲜血顿时涌出,迅速填满了道场地面上的沟痕。血液流动间,竟勾勒出一个巨大的血色符文。
正文 血色符文逐渐亮起,熠熠生辉。符文 ** 浮现出一道朦胧的人影,依稀可见是一位道风仙骨的老道士。
那虚影开口道:“能见我幻影者,便是有缘人,可得我之道法。我乃左慈。”
曹阳万万没想到,这老道士竟是左慈。左慈道号乌角先生,是东汉末年着名方士,少时居住在天柱山,研习炼丹之术。他通晓五经,兼通星纬,学道术,明九甲,传说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厨。《后汉书》记载他少有神道。
但左慈怎会是鬼道中人?难道古时的正派道士也曾钻研鬼道?若真如此,左慈必然已在这条路上取得成功——毕竟他最终成仙了。
左慈最为人所知的,莫过于戏耍诸侯的事迹。在三国时期,他几次三番令权贵难堪,却总能全身而退。
东汉末年,曹操将左慈召去,关进石屋,派人监视,一年未给他食物。一年后放出,左慈容貌如故。曹操认为世人不可能不食而活,左慈必是妖邪之流,决意杀之。左慈感知到曹操的杀心,便请求归家。曹操假意道:“何必急着走?我并无杀你之意。”左慈却说:“你已动杀心,我自然求去。”曹操遂设宴饯行。
左慈说:“我将远行,愿与君分杯饮酒。”曹操应允。当时天寒,酒正温于火上,左慈拔下道簪搅酒,片刻间道簪溶入酒中,如墨化水中。曹操原以为“分杯”是自己先饮半杯,再予左慈饮剩余半杯,不料左慈用道簪将酒杯一划,酒杯顿时分为两半,相隔数寸,各盛其酒。左慈自饮一半,将另一半递与曹操。曹操不悦,未立即饮下,左慈便索回饮尽。随后将酒杯掷向房梁,酒杯悬空摇动,似飞鸟俯冲之势,欲落不落。席间宾客皆仰首观看,良久杯落,而左慈已不见踪影。后来得知他已返回居所,曹操更欲除之,下令追捕。有人密报左慈下落,曹操派人捉拿,果然擒获。
东汉末年,曹操将左慈召来,关进石屋并派人监视,一年未供饮食。待放出时,见左慈容貌如昔,曹操认定凡人不可能不食五谷,必是妖邪之术,决意杀之。左慈察觉其意,便向曹操求情,希望放他归家。曹操假意道:“何必急着走?”左慈答:“你欲杀我,故求离去。”曹操推说并无此意,既左慈志在高洁,也不强留,遂设宴饯行。
席间,左慈言将远行,愿与曹操分杯共饮。曹操应允。时天寒,酒正温于火上,左慈取簪搅酒,簪如墨入水般消融。曹操原以为“分杯”是二人共饮一杯,不料左慈以簪划杯,酒盏应声裂为两半,各盛其酒,相隔数寸。左慈饮罢半杯,递另半与曹操。曹操不悦未饮,左慈遂取回饮尽,掷杯上梁。杯悬空摇曳,似飞鸟欲坠未坠,宾客仰视良久,杯方落,而左慈已不见踪影。闻其已归住处,曹操杀心愈切,下令追捕。后得密报,遣人捉拿,竟轻易擒获。
其实左慈本可遁走,却有意向曹操展示变化之术。他任由狱卒捆绑入监。狱吏欲加审问,却见室内室外皆有左慈,莫辨真假。曹操闻讯更怒,命押赴刑场处决。临刑之际,左慈忽失所在。曹操遂闭城搜捕。因差役多不识其貌,官吏称左慈眇一目、着青葛衣巾,见者即抓。未几,满城之人皆眇目葛服,无从分辨。曹操遂令扩大搜捕,格杀勿论。后有人称杀左慈献首,曹操大喜,验看竟为一束茅草,再寻 ** ,亦无踪迹。
左慈亦曾戏弄孙策。于吉为孙策所杀,左慈往见,孙策亦动杀机。一次孙策自后挥刀袭之,左慈着木屐持竹杖缓步而行,孙策疾追不及,方知其有异术,遂止杀念。后左慈告葛仙公,将入霍山炼九转丹,终得道乘鹤而去。
左慈言道:“鬼道之术,非是害人成鬼,行丧心之事,此与真义相悖。真正鬼道,乃自身化鬼以成全他人。彼辈不解真谛,何能成道?尔既有缘见我,必入鬼道大成之门。”
正文 曹阳心中暗自赞同,看来左慈道人虚影所说并非虚假。世人对鬼道多有误解,视其为洪水猛兽,实则未能领会其真正含义。
天道、人道、鬼道,无论修炼哪一道,只要达到极致,皆可成就仙道,超脱世间苦海,化为仙人,与日月同存,不再受轮回之苦。
曹阳说道:“但如今鬼道已被视为邪道,为世人所不齿,恐怕难以发扬光大了。长久以来的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扭转人们的想法。”
左慈虚影道:“我修行鬼道数百年,终有所成。现将《鬼道八部正经》传授于你,望你能将其发扬光大,重塑鬼道地位,清除那些邪派鬼道之人。”
曹阳脑海中顿时涌入左慈所传的《鬼道八部真经》,无数奥义在他意识中流转,使他彻底领悟贯通。
“道友天赋非凡,竟能承载《鬼道八部真经》之力,可见你在鬼道一途上历经考验。我未感受到一丝邪念,反而有种熟悉之感。在我成就鬼道仙人之前,曾得一位仙人指引,方有今日。那位仙人正是上古阳神,而道友身上似乎有阳神的气息。莫非是阳神转世?实在玄妙。但阳神早已成神,怎会轮回?奇怪,奇怪。”
此时,左慈的虚影逐渐消散。曹阳发现,原来是吞天巨蟒的精血已耗尽,无法继续维持能量。
喜欢盗墓:开局吓跑阿宁和胖子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盗墓:开局吓跑阿宁和胖子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