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九虎率领的先头部队与白如雪率领的医疗队、张三铁带领的工程队,几乎是前后脚抵达陇西郡狄道县境内时,饶是这些见惯了沙场惨烈的将士与能臣干吏,也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心头如同压上了千斤巨石。
目光所及,一片断壁残垣。
昔日还算繁华的县城,如今大半已化为废墟,焦黑的梁木、碎裂的砖瓦、倾颓的土墙杂乱地堆积着,空气中弥漫着尘土、血腥与一种若有若无的腐烂气息。
侥幸逃生的百姓们,大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空洞地或坐或躺在临时搭起的简陋窝棚里,或是干脆露宿在残垣之下。
哀哭之声不绝于耳,失去亲人的痛苦、对未来生活的茫然,笼罩着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
“快!立刻行动!”
白如雪压下心头的酸楚,第一时间下达命令。
她带来的医疗队成员,包括那些由她亲手培养的女医护,迅速在相对完整的一片空地上搭建起临时的医疗帐篷。
很快,白色的帐篷如同希望的蘑菇,在废墟间星罗棋布。
“分类救治!重伤者抬入一号帐,轻伤者在二号帐排队!注意消毒!瑶瑶,你带几个人,去熬煮防疫的大锅药,分发给所有幸存者,尤其是孩童和老人!”
白如雪的声音冷静而清晰,指挥若定。
她口中的瑶瑶,正是白素雅的妹妹,如今已出落成一位清秀沉稳的少女,跟在白如雪身边学习医术。
她用力点头,立刻带着几个年轻医护行动起来,生火架锅,忙碌起来。
另一边,张三铁已经带着他的工程队骨干,爬上了一处较高的废墟,俯瞰着整个受灾区域。
他眉头紧锁,那张惯常没什么表情的脸上,此刻也写满了凝重。
他没有浪费时间哀叹,而是迅速分配任务:
“一队,配合兵士,用带来的工具,优先清理主干道和通往水源的道路!二队,立刻勘察所有水源,检测水质,修复或被污染的水井,搭建临时引水渠!
“三队,统计可用材料,收集完好的砖石、木料!四队,跟我来,规划临时安置区和未来的重建区域!”
命令下达,庞大的工程机器开始轰鸣。
士兵们挥舞着铁锹、镐头,清理着堵塞道路的瓦砾;工匠们则利用滑轮组、杠杆等简单机械,小心翼翼地移开巨大的断梁,搜救可能还存活的生命。
张三铁亲自带着人,沿着断裂的城墙和倒塌的房屋仔细勘察,他用手触摸着裂缝,用步丈量着距离,脑海中飞速勾勒着新的蓝图。
救灾初期,工作繁重而压抑。
医疗帐篷里,白如雪和瑶瑶等人几乎不眠不休,处理着各种各样的伤情。
断肢、挤压伤、感染……瑶瑶开始时看到严重的伤势还会脸色发白,但在白如雪沉稳的指导和鼓励下,她很快克服了恐惧,动作也变得麻利起来,细心地为伤员清洗伤口、包扎、喂药。
她看到了姐姐白素雅信中描述的“惠民”二字的重量,也明白了医术真正的意义。
张三铁这边,进展同样迅速。
在他的指导下,第一条被堵塞的主干道在两天内就被打通,救援物资得以更顺畅地运入。
临时搭建的引水渠将清澈的山泉水引入了安置区,解决了饮水问题。
更重要的是,他利用格物院带来的新材料——一种被称为“胶泥”的早期水泥(由石灰、黏土、石膏等混合煅烧磨制而成,虽不及现代水泥,但粘结性和耐水性远超传统材料),结合木材和收集来的砖石,指挥灾民和兵士,搭建起了一排排整齐、坚固、并且拥有良好排水系统的半永久性安置房。
这些房子不再是简陋的窝棚,而是拥有砖石地基、木框架结构、墙壁用“胶泥”混合碎石砌筑的坚实屋舍。
虽然简陋,但足以遮风避雨,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
灾民们住进这样“高级”的房子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本麻木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希望的光芒。
然而,张三铁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他不能只满足于搭建临时住所。
地震的惨状让他深刻意识到,传统的土木结构房屋在地动面前是何等脆弱。
“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盖房子了。”
他对聚集过来的当地老匠人和工程队骨干说道。
他拿起一根木炭,在一块相对平整的石板上画了起来。
“你们看,以往的房子,墙是承重的,柱子细,连接不牢,地动一来,墙先倒,柱子也跟着垮。”
他一边画,一边用最朴实的语言解释,“我们要改!”
他画出了新的结构草图:
“用更粗的木头做梁柱,形成框架,就像人的骨架。墙,用砖石和这‘胶泥’来砌,但它不主要承重,只是围护,像人穿的衣服。
“这样,就算地动再厉害,只要框架不倒,房子就塌不了!这叫……‘框架结构’!”
老匠人们听得目瞪口呆,他们祖祖辈辈都是那样盖房子的,从未听过如此新奇却又似乎极有道理的说法。
“张……张尚书,这……这能行吗?”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石匠颤声问道。
“行不行,试试就知道!”
张三铁言简意赅,“格物院拨付钱粮,朝廷免税三年,咱们就按照这个新法子,重建狄道城!
“不仅要盖更结实的房子,还要重新规划街道,拓宽路面,修建更牢固的下水道和公共水渠!要让新的狄道城,再也不怕地动!”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与力量,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朝廷的免税政策和拨款承诺,更是给灾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重建家园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了。
在张三铁的亲自指导和监督下,新的狄道城以惊人的速度在一片清理出的废墟上开始建设。
标准化烧制的青砖、源源不断运来的“胶泥”、按照新标准加工的梁柱木料……帝国的物资调配能力展现无遗。
工匠和灾民们边学边干,张三铁几乎寸步不离工地,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搭建框架,如何用“胶泥”砌筑坚固的墙体,如何设置更加科学的地基。
白如雪的医疗队也定期来巡诊,确保劳作的民夫健康。
瑶瑶更是主动承担起了为妇孺检查身体、普及卫生知识的工作,她温柔耐心的态度,赢得了许多灾民的喜爱。
数月之后,当初那片死寂的废墟已然不见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布局井然、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坚固的新城雏形。
新修的砖石房屋虽然不如旧时木楼雕梁画栋,却自有一股朴实厚重的力量感。
新的水渠贯通全城,公共蓄水池和排水沟渠一应俱全。
这一日,正是新城主要街区落成的日子。
无数劫后余生的百姓自发地聚集到了新修的城中心广场上。
他们穿着虽然依旧朴素,但脸上已不见了当初的绝望与麻木,取而代之的是对新生活的期盼与对朝廷的由衷感激。
当张三铁、白如雪、李九虎等人出现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时,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那位曾经质疑过的老石匠,在儿子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走到台前,他手中没有万民伞,没有华丽的颂词,只有一颗最朴实的心。
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用尽全身的力气,向着洛阳的方向,也向着台上的恩人们,嘶声高喊:
“皇上万岁!皇后娘娘千岁!谢谢皇上!谢谢皇后娘娘!给了小民们第二条性命,给了狄道城新生啊!”
他转向张三铁,更是连连叩头:
“张尚书……您……您是活菩萨!是您带着大伙儿,建起了这不怕地动的新房子!小老儿……小老儿代狄道城的百姓,谢谢您的大恩大德啊!”
“谢谢皇上皇后!”
“谢谢张尚书!”
“华朝万岁!”
越来越多的百姓跪了下来,发自肺腑的呼喊声汇聚成一股洪流,直冲云霄,在这座崭新的城市上空久久回荡。
那声音里,有重获新生的喜悦,有对未来的信心,更有对那个远在洛阳、却始终心系他们的朝廷,最坚定的拥戴。
白如雪看着这一幕,眼中含泪,轻轻握住了身旁瑶瑶的手。
瑶瑶也用力回握,她看着台下那些感恩的百姓,看着这座浴火重生的城市,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与使命感。
张三铁依旧沉默着,只是看着下方跪倒的百姓和那座初具规模、凝聚了他无数心血的新城,那双惯于与土木打交道的粗糙大手,微微握紧。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重建了一座城,更是用事实,为帝国未来的建设,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更加坚固的标杆。
(本章完)
【下章预告:】
陇西灾后重建的捷报与百姓的感恩传回洛阳,冲散了此前因天灾带来的阴霾。
而就在这万象更新、民心振奋之际,一个更大的喜讯从皇后寝宫中传出——皇后白素雅,即将临盆!
整个帝国的心脏,再次为之悬起,随之而来的,将是举国上下最热烈的期盼与祝福!
敬请期待《第231章:皇子降生·帝国有了继承人》!
《农民工在三国虐爆名将能臣》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农民工在三国虐爆名将能臣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农民工在三国虐爆名将能臣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