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从东面吹进来,带着一点咸味。
工坊的灯还亮着,机器声没停过。陈浩站在操作台前,手里捏着一张纸,上面是娜娜昨晚打印出来的排班表。他没睡多久,但精神不错。昨天改完发电系统的事还在大伙嘴里传,有人说基地终于像个正经据点了,也有人说这下可以考虑养只猫了。
他没管那些闲话。
八点整,工坊大门推开,十来个新人陆续走进来。有人穿旧工装,有人套着临时发的防护服,眼神里一半好奇一半紧张。陈浩把排班表拍在桌上,清了清嗓子。
“昨天能改发电系统,今天就得让人人都会改。”
没人鼓掌,也没人说话。大家都等着下一步。
苏珊站在角落,手里拿着检测仪。她本来不想站这么靠前,是娜娜把她往前推了半步。卡尔已经在实操区摆好工具,一边拧螺丝一边嘀咕:“希望别有人把电解槽当饭盒用。”
娜娜的投影亮了起来,屏幕上跳出课程表:第一课,安全规范;第二课,组件识别;第三课,组装流程。
“从今天起,每周一期。”陈浩说,“你们学不会,我们就一直教。”
第一节课由苏珊主讲。
她站上讲台时差点绊到线缆。讲到电流强度时卡了一下,回头看了眼娜娜。机器人立刻调出简化图解,光路在空中划出路径。
“电压不是越大越好。”苏珊重新开口,“接错了,设备会烧,人也会伤。”
有个新人举手:“那多少算安全?”
“看标签。”她说,“红的是高压,黄的是警告,绿的才能碰。不懂就问,别猜。”
话音刚落,隔壁组传来“啪”的一声,接着冒了股白烟。所有人扭头看去,一个小伙子正慌张地往后退,手里还抓着一根没插好的导线。
“接口反了。”卡尔走过去,把电源关掉,“这根是输出口,你塞进了输入槽。”
小伙子脸涨得通红。
“没事。”卡尔拍了下他肩膀,“我们第一个月烧了三台测试机。你现在才犯一次,进步很大。”
苏珊松了口气,继续往下讲。可等她走到另一组巡查时,发现有两人正在偷偷换零件顺序。
“我说了先接稳压模块!”
“我们想试试能不能省一步……”
“不行。”她声音冷下来,“这不是拼积木,差一环全废。”
下课铃响后,她摘下手套,坐到角落长椅上。陈浩端着水杯走过来。
“我讲得太硬了。”她说。
“他们需要听硬话。”陈浩坐下,“你当年不也这样?第一次修净水机,拆了三次才敢通电。”
“可我是被逼的。”
“现在他们是被未来逼的。”他喝了口水,“没人天生会教,就像没人天生会活下来。你记得自己怎么熬过来的,那就照着来。”
中午休息时,娜娜更新了教学程序。语音提示加了新内容:“请确认接口方向。错误连接可能导致短路。”同时在实训区划出一块“错误模拟区”,里面全是报废机组,允许新人动手试错。
下午两点,实操开始。
卡尔带队演示电解槽组装。每一步都慢动作展示,边做边喊口令:“拿主体——对,就是那个灰盒子——翻过来,看底部箭头,箭头朝前才能装。”
有人照做,有人还是懵。
苏珊发现问题出在认知节奏不一样。有些人一听就懂,有些得看三遍才明白。她临时决定晚上加开辅导班,地点就在工坊侧厅。
“我不讲术语。”她说,“就说最直白的。比如电流,就像水管里的水,压力太大管子会爆。电压太高,线路也一样。”
几个学员点头。
“那电阻呢?”有人问。
“就是你在水管中间塞块石头。”她说,“水流慢了,但不会炸。”
当晚九点,最后一组完成模拟组装。指示灯亮起,绿色稳定。
掌声响起。
陈浩在记录本上画了个勾。第一期培训进度超预期。原定三天压缩到两天,居然全通过了。
第二天早上,考核正式开始。
任务是双人协作组装微型储能单元,限时二十分钟。失败一次扣五分钟,严重失误直接淘汰。
第一组上场就出了问题。一人装主体,另一人急着接线,结果撞在一起,接口歪了。警报响了两秒,被娜娜远程切断电源。
“重来。”陈浩说。
第二组稳很多。女生负责检查部件,男生动手组装,配合默契。最后点亮灯时,离结束还有四分钟。
第三组更绝。他们发现标准布线太耗材料,干脆改了路径,少用了半米导线。测试运行正常。
“你们动结构了?”卡尔凑过去看。
“只是绕了个弯。”男生笑了笑,“反正都能通电。”
陈浩盯着数据看了一会儿,抬头宣布:“从今天起,你们是正式技工。”
掌声比昨晚更响。
有人抹汗,有人笑出声,还有人抱着工具舍不得放。灯光打在脸上,照出一层油光,但没人觉得累。
苏珊站在操作台边,看着一群新人收拾东西。她把手套脱下来,轻轻放在台面上。这个动作她看过太多次,以前总觉得那是种距离感,现在轮到自己做了,才发现它代表一件事结束了,另一件事开始了。
卡尔带着两名新技工去检查备用机组。路上他指着墙上的标识说:“红色是禁用区,黄色要报备,绿色随时可用。记住了吗?”
“记住了。”
“明天我还带你们看配电箱。”
娜娜在终端前录入数据。今日教学日志自动生成,错误案例被分类归档,新增一条警示:“禁止反向接入主控模块”。她顺手把新优化的布线方案加入标准流程库,备注栏写上“来自学员G3组”。
陈浩翻开新的排班表。
第二期报名名单已经提交,人数翻倍。他划掉几个名字,又补上两个替补。抬头看了看工坊,灯还亮着,机器运转平稳,空气中飘着一点金属加热后的味道。
“下周教焊接。”他对娜娜说。
“需要准备防护面罩。”她说,“库存还剩七副。”
“不够就再做。”
“可以用旧头盔改装。”
“行。”他点头,“让新人参与制作,也算实践。”
苏珊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报告。
“昨晚的辅导班效果不错。”她说,“理解慢的那几个,今天考核全过了。”
“你以后得多讲。”
“我不是那种会鼓励人的人。”
“你现在就是了。”
她没再反驳,转身走向工具架。路过一组新人时,听见他们在讨论晚上的值班安排。
“我值夜班没问题,就是怕困。”
“带瓶提神饮料就行。”
“基地有吗?”
“没有就自己做。”
陈浩听着,嘴角动了动。
他走到墙边,拿起一支记号笔,在白板上写下:**第二期培训主题——能源管理与应急响应**。
下面列出三项内容:
1. 夜间供电切换流程
2. 电解液配比安全上限
3. 故障报警分级处理
写完后退一步看了看。
这时,一名新人跑过来,手里捧着一块刚组装好的储能模块。
“陈哥!我们试了一下,换了新布线,功耗降了百分之五!”
陈浩接过模块,摸了摸外壳温度。
“没发热。”
“对!而且稳定性更好。”
他把模块递回去。
“明天开会时讲一下你们是怎么改的。”
喜欢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