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神事业部”的首月盈利和苏早的跨部门数据支持,如同两剂强心针,让这个新生的部门暂时站稳了脚跟,内部士气高涨。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静域”项目因为得到数据滋养而加速推进,事业部一切看似步入正轨之时,一股阴冷的风,从暗处吹来。
这天早晨,许多习惯一早查看公司内网的员工,在登录后都发现了一个被顶到热门位置的帖子。帖子没有标题,发帖人显示为匿名,内容却像一篇精心炮制的檄文,直指“创新事业孵化中心”(睡神事业部)。
帖子的开篇,用一种看似客观、实则充满引导性的口吻写道:
“作为一名关心公司发展的老员工,有些话不吐不快。近期,公司新成立的某‘创新’事业部,因其特立独行的管理模式备受关注。然而,在光鲜的外表下,是否隐藏着一些值得我们警惕的问题?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绝非刻意针对),发现该部门存在以下令人忧心的现象:”
接下来,帖子罗列了三条“罪状”:
“一、管理混乱,缺乏纪律。”
“该部门号称‘弹性工作’,实则作息时间全凭个人喜好。有人上午十点才姗姗来迟,有人下午四点就已不见踪影(附图:下午四点半,该部门办公区空无一人的照片)。试问,如此松散的管理,如何保证项目进度?如何体现团队协作?这与公司倡导的‘奋斗’文化背道而驰!”
“二、作息颠倒,影响恶劣。”
“更令人不解的是,该部门负责人竟将‘准点下班’视为常态,甚至带头实践(附图:林眠在下午五点半准时离开公司的背影抓拍)。在其影响下,该部门员工也大多‘到点就走’,全然不顾及其他部门仍在挑灯夜战的同事。这种‘到点下班’的风气,是否会对公司整体的工作氛围造成不良影响?是否是一种变相的‘躺平’?”
“三、占用资源,产出存疑。”
“该部门享有独立的预算和优越的办公环境,人员薪酬据说也高于公司平均水平。然而,其核心项目至今未见任何实质性成果披露(除了一个不知名的外包项目)。如此巨大的资源投入,是否物有所值?是否存在‘浪费公司宝贵资源’的嫌疑?我们不得而知。”
帖子的最后,匿名者“语重心长”地呼吁: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和奉献。我们支持创新,但也绝不能容忍任何可能损害公司利益、破坏团队风气的行为!希望管理层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加强监管,确保公司的每一分投入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这篇匿名信,措辞刁钻,看似站在公司和集体的立场上,实则处处针对“睡神事业部”的核心特质——弹性工作、准点下班、资源倾斜。它巧妙地利用了部分员工对“特权”的天然反感,以及对“奋斗”文化的路径依赖,将“睡神事业部”描绘成一个管理混乱、作风懒散、浪费资源的“异类”和“毒瘤”。
帖子一经发出,立刻在公司内部引发了轩然大波。
支持“睡神事业部”的员工愤慨不已,在帖子下面据理力争:
“弹性工作不等于管理混乱!人家首月就盈利了,人均产值那么高,效率摆在那里!”
“准点下班什么时候成了罪过了?难道非要加班到深夜才叫奋斗?”
“资源投入看的是产出和未来潜力,不是看谁加班时间长!”
但也有很多被帖子煽动情绪的员工,留下了质疑和批评的言论:
“说得有道理!凭什么他们就能那么舒服?”
“就是,看他们每天到点就走,心里确实不平衡。”
“希望公司能查一查,到底值不值得这么投入。”
“茶水间联盟”的加密群里更是炸开了锅:
【代码写不出但吃得下】:妈的!肯定是赵乾那帮人搞的鬼!太阴险了!
【我不是摸鱼是节能】:拍照片?还跟踪偷拍?这是人干的事?
【只想准时下班】:完了,这下林总监和事业部又要被推上风口浪尖了。
赵乾看着内网上不断攀升的回复和热度,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容。他不需要亲自下场,只需要点燃这根引线,自然会有无数被嫉妒和不满情绪支配的人,替他完成攻击。
老板自然也看到了这封匿名信,刚刚因为首月财报而稍有缓解的头痛,再次袭来。他不用查都知道这背后是谁在指使,但这种阴损的手段,偏偏又很难抓到实证,而且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搅动了舆论。
压力,再次向“睡神事业部”汇聚。
林眠在陈默的汇报下,看完了那封匿名信和下面的评论。他的脸上没有任何愤怒的表情,甚至没有一丝意外。
红眼病的发作,在他的预料之中。
当你的存在本身,就映照出他人的不堪和疲惫时,遭到嫉恨和攻击是必然的。
他关掉了内网页面,对一脸忧色的陈默平静地说:“不必理会。通知项目组,按原计划推进工作。另外,准备一下‘静域’内部测试版的发布说明。”
他要用行动,而不是口水,来回应这卑劣的匿名举报。
“静域”的雏形即将完成,这才是他们最有力的武器。
只是,这暗处的冷箭,提醒着林眠,前方的路,绝不会只有阳光和掌声,更多的,是隐藏在阴影里的荆棘和陷阱。
喜欢今天真的不想加班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今天真的不想加班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