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人冲进库房时,手里攥着一张纸条,额头上全是汗。他把纸条拍在我面前的桌上,声音有点抖:“外面传开了,说咱们的大米袋子上有邪符。”
我拿起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几句话,说是有人收到的米袋封口处印着奇怪的标记,像诅咒文字,吃了会生病。消息已经在几个集市传开,有几家退了货。
我没说话,转身从架子上抽出一盒留样米。编号609-07,正是今天早上刚发出去的一批。我打开盒子,取出麻袋,对着光看了眼封口的戳记——那是系统生成的溯源码,前两位是年份,中间是批次,最后是加工组编号。油墨有点晕,数字连在一起,确实不像寻常记号。
“找人看过吗?”我问。
“找了镇西头的老教书先生。”李商人坐下来,喘了口气,“他说那不是字,也不是画,倒像是古时候记数的符号。”
我点点头,心里有了底。问题不在米,而在人怎么看它。
我让李商人把分销点的两个伙计叫来,四个人围在桌边。我说:“现在有三条路。一是停售,等风声过去;二是发声明说没这回事;三是我们自己把事情摊开来讲。”
“第一种不行。”李商人摇头,“一停就等于认了有问题。第二种……人家不信,越说越乱。”
“那就走第三条。”我站起身,“准备一间屋子,摆几张桌子,把这批米全拆开摆出来。再找几个认识字的人,在现场解释那个戳记是怎么来的。”
当天下午,我们在主街租的铺面里搭起了临时展厅。门口挂了块木牌,写着“欢迎查验”。我把原袋大米放在正中央,旁边放了一张大纸,上面用粗笔写着那串编码的意思:六零九,第七批,三号加工组。
我还录了一段话,请合作商铺在公告栏放。画面里我拿着米袋,一句句讲清楚每一部分代表什么。最后我说:“如果你买了这袋米,怀疑它有问题,可以带着袋子来找我。当面拆,当面看。”
第二天一早,就有几个人来了。一个中年妇人提着半袋米进来,脸色不太好看。“我儿子说这符号像坟地里的碑文,吓得不敢吃。”
我请她坐下,让人煮了一锅饭。蒸到一半时,香味出来了。我盛了一碗递给她,“您先尝尝,还是不是您以前吃的那种味道。”
她迟疑了一下,接过去吃了两口,眉头慢慢松了。“是香的……跟之前一样软。”
我又让人拿来登记本,翻开609-07那一栏,“您买的这袋,是从哪块田出的,谁收的谷,谁碾的米,都记在这里。您要是愿意,明天可以去田里看,去库房看,没人拦您。”
她没再说话,临走时把剩下的米留下了,说回去再试试。
第三天,来的人多了些。有人问虫子的事,说袋子上有黑点,像爬过的痕迹。我拿过袋子仔细看,是稻壳自然裂开的小缝,沾了点灰。我让人端来清水,泡了几粒米,又拿来一面小镜子,让他们自己照。
“真没有虫。”一个老头嘀咕,“是我眼花了。”
中午的时候,李商人带回消息,说有几家原本要退货的铺子改了主意,还多订了两袋。
我知道风向变了。
但还不够。
傍晚前,我让所有新出库的米袋背面加印一行小字:“欢迎查验,溯源可追。”字不大,也不花哨,就刻在封口下方,清清楚楚。
李商人看着笑了,“这一行字,比十句承诺都管用。”
我没笑。我想起昨天夜里翻过的记录本,想起那些提着灯笼巡田的人。我们守的从来不是完美无缺的运气,而是每一次被人质疑时,敢把东西拿出来晒的底气。
第四天,我宣布开放“公众验货日”。连续三天,任何人都能来展厅看米、煮米、查记录。我还请了几个常在市场买菜的家庭主妇,送她们新品试吃装,请她们回去如实说感受。
其中一个姓陈的女人,第二天就带着邻居来了。她说:“我女儿在药堂做事,最怕脏东西。她看了你们的登记本,说这比抓药还仔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问怎么查批次号。
也有不买账的。有个老头站在门口嚷:“外来的米,再干净也不是本地根。”
我没争。只是让伙计给他装了一小袋试吃米,“您带回去吃,不好吃不用给钱,吃完了也欢迎再来拿新的。”
他愣了一下,接过袋子走了。
五天后,流言基本停了。订单不仅没降,反而比上周多了三成。李商人拿着账本过来,说有几个新客户点名要带编码的那批米,说“看得见来路的东西才安心”。
我正在整理这次事件的经过,打算写进培训本子里。笔尖顿了顿,写下第一句:“凡遇质疑,先查己,再示众,终立信。”
门外传来脚步声,李商人又进来了。他手里拿着一个空米袋,脸色有点异样。
“怎么了?”我抬头。
他把袋子放在我桌上,手指点了点封口处,“刚才送货的车夫说,有个客人非要留下这袋子,说要拿去给庙里的师父看。结果师父看了半天,说这不是符,是个‘六’字变体,可边上这个人……”他指着油墨晕染的地方,“说他亲眼看见,昨晚这标记在动。”
《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