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安心的守孝。
每日里在各处讲课。
他甚至还提议族学要开设一个女子课堂,可以给族里的女孩子讲讲各种知识。什么管家理事,什么针织女红,甚至是武艺都可以练一练。
“咱们这样的家族中出来的女子,必须要识文断字,要明白事理,要会管家理事。让人一看就知道咱们王家的女子不凡。
一个家族的昌盛可不只是男子的拼搏,女子也是同样如此。凡是咱们族里的女子出门子之后也是咱们王家的脸面,相应的王家也是她们的依靠。”
族长觉得王信这话很是有道理,只是他不知道该去哪里寻那么多的女夫子。就问道:“诚意哥,咱们家哪里去聘请那些女夫子啊?”
王信恨铁不成钢的说:“识文断字咱们家哪一个男儿不成?怎么可以给族里的男娃子们上课,女孩子就不成吗?都是自己的侄女孙女有甚不可?可别被那些迂腐的思想束缚住了。咱们家可不是那些酸儒之家。
至于管家理事,咱们族里的夫人太太们谁有空,谁有本事就请了来。想必她们也是乐意的。至于武夫子,我问问我家老二家的,她当年可是上过战场的,缅甸那边的战争她也是参与过的。那可是巾帼不让须眉。”
族长看王信安排井井有条,就下去按照他说的去整理教室和安排夫子去了。
王信这边回头就把两个儿媳妇都叫过来问询她们可愿意去学堂教课。
春姐儿很是痛快的说:“爹,我可以去教导各位侄女孙女们管家理事。其它的媳妇儿怕是教不了。”
李金定则是很开心的说:“爹,我只教导女孩子们武艺吗?”
王信看她跃跃欲试的样子,就说道:“要是男孩子那里想要学,你也可以教。”
李金定立马就喜气洋洋,她压根就不觉得自己教不了。
她的武艺可是王家最高的,就算是她在闺中的时候,她哥哥们也打不过她。
如今可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安哥儿见她开心,也开心。还在给族学的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很是炫耀了一番他媳妇儿的武艺。
是的,安哥儿和祥哥儿都被王信打发了去族学或者是县学上课去了。
都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正好给故乡的教育事业做一点微薄的贡献。
村子里的女孩子们也很高兴,她们原本因为王家村这些进士们的缘故不愁婚嫁,可是谁不想要多学一点本领。
看看官太太们一个个在交际场合的八面玲珑,一个个管理着诺大的府邸。这样的本领她们当然需要。
而且这个事情可是他们村子里最大的官老爷提出来的,他可是太子的老师,他说的话一定对。
族长说了,大官爷爷说她们这些女孩子都是村子里的脸面,村子里的爷们就是她们的后盾。
只要是她们行得正,族里总是不会忘记她们。
娘家那可是女子在夫家的底气。多学点本领她们的底气就会更足一些。
就这样,在全村的男女老少的支持之下,本着王信的话就是对的,王信的想法就是好的原则。
族学里的女子课堂开课了。
文学上的老师多得是,王家村别的不多,可是读书人到处都是。
王信说了也不要学什么女训女戒,就和男孩子一样学一些四书五经,将来也好教育自己的孩子。
本来很多人都不理解这个说法,可是看王信坚持,本着听话的原则,族中都是照办。
后来这些女孩子嫁出去之后,管家理事、教育孩子都是非常出色,王家村一下子成为了很多人家想要结亲的对象。他们才理解王信当初说那句话的意思。
如今十几个从六岁到十五岁的女孩子,都集中在一处空院子里,一个个都打扮的利索整齐。
下午是武学课,这节课由李夫子给他们上,女孩子们都很兴奋。
本来一开始也有爱美的女孩子不想学武,觉得会让自己的身体粗壮不好看。
可是小女孩们都觉得练武之后力气大了,而且还不爱生病了。
更厉害的是,有一次去县城里买东西,遇到了一个泼皮纠缠。
小丫头一生气就抡起拳头抬起脚,按照夫子教导的法子,把泼皮给打得捂着裤裆哭痛。
从那次之后,女孩子们也不觉得练武会让身体粗壮了,这可是能保护自己的好东西,必须要学会。
王家的女子学堂一下子就在县城出名了,很多亲戚家的女孩子都想要送过来。
平时他们家的女孩子可没有这么好的夫子教导。
那些夫子都是什么人,有朝廷的大员还有探花郎和进士,有诰命夫人。
就这些配置也就是皇家才有那个脸面,如今居然就可以这么享受到。
这必须要学,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一时间王家村的族学男学堂和女学堂都人满为患。
王信只是告诉族长,收学生要量力而行,要是出不来成绩可是会败坏王家村的名声。
最好那些想要前来附学的学生要进行考核,还要看一下父母亲人的品行。
有品行不端的家人的学生一律都不能够录取。
王家村的族长连连答应。
至于说会不会得罪人,呵,他们王家村可是进士村,还有王信这位侯爷坐镇,他会怕得罪人?
反正他就是听诚意哥哥的,他说什么他就信什么,诚意哥说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至于那些考不中的人,私下里也会把他们不中的原因相告。
至于他们要怎么处理,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和王家村没有关系。
就在这样严格的把持之下,也收了不少学生。
甚至县令大人都把自己家的孙子送过来附学。
王信直接让人收下了,一块教学就成。正好也给县令大人一个人情,之后也能够对于王家村看护着。
至于村子里这些年有没有那脑壳坏掉,胡打非为的人?还真的没有。
毕竟每一家都有孩子读书,读书人谁不想要走科举的路子?读书人最怕什么,那就是名声坏掉。
所以就算是为家中的子弟前程,也没有那行事过分,败坏名声的人家。
历任的村长也都很尽职尽责,王家村几乎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王信很是满意,他觉得是爷爷给王家村留下来一个很好的榜样,也是爷爷给王家村立下来的规矩。
到他这里,他只是加强和指引就成。
这大概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喜欢红楼之王狗儿科举记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红楼之王狗儿科举记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